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让实干成果惠及全县群众
——黄龙县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纪实
     ▶瓦子街镇偏石村民俗
    ◀ 群众在城东社区写下自己的愿望
    ▲ 石堡镇梁家河村新貌
    ◀张瑜在大棚里采摘
    ▲ 吕哲(右)在齐文喜家了解养殖情况(资料照片)

  通讯员 白杨越 记者 常青
  “绿树城边合,青山郭外斜”秋天如期而至,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在青山绿水的环抱中,黄龙县这座美丽的小城,也正在悄悄发生巨变。群众脸上的笑容都在诉说着一件事,日子好了、腰板直了、底气足了!
  新时代扬帆起航,新使命激荡人心。近年来,黄龙县广大干部群众以百倍的努力撸起袖子加油干,以产业兴旺促进乡村振兴,以人才驱动激活引领动力,以为民办实事践行初心使命,让实干的成果惠及全县群众,谱写黄龙事业发展新篇章。
   群雁齐飞促振兴
  提到举办赛事以来的变化,一向不善言辞的蔡凤梅打开了话匣子,她家日子渐渐好起来了。随着家门口的钓鱼大赛热闹起来,她的收入也就更加有保障了。
  时间回到2016年,石堡镇梁家河村的蔡凤梅因为一场大病做了手术,自此她再也干不了体力活了。10万多元的手术费和术后难以进行体力劳作,使原本就不富裕的小家庭一下子陷入了困境。但蔡凤梅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
  从2019年黄龙举办首场钓鱼比赛后,蔡凤梅看到了机会,她把自家的两间小平房改造成凉皮作坊,开始学做凉皮、凉粉,并在钓鱼比赛周围摆起了地摊来卖凉皮。
  她手艺好、人勤快,前来品尝的人络绎不绝,每次都能早早卖光。“一年下来能增收两三万元”,提到去年的收入,她笑得合不拢嘴。
  蔡凤梅只是梁家河村“群雁”齐飞的一个缩影。该村采取“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户”的模式,通过尚安基地就业岗位、开办农家乐、商店等形式把农户嵌入产业链,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垂钓基地助力乡村振兴的致富路。农家乐、民宿、游乐场……借赛事的东风,梁家河村的村民做起了各种各样的生意。
  回顾垂钓小镇建成之前的情况,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刘克强很感慨:“以往村民群众单纯依靠种植核桃、玉米、苹果和外出打工,收入少还顾不了家,而且一有天灾,就失去了收入来源。”
  通过考察、洽谈、上会研究,石堡镇党委、政府决定依托生态优势打造垂钓小镇。但这个想法并不被村民接受,意见闹得很厉害,项目还没开始就遭受了巨大挫折,一度相持不下。在这关键时刻,村“四支队伍”主动挑起了这个重担,他们入百家门、听百家言,对村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常常和村民聊到晚上也顾不得吃饭,时间一长,村民也改变了之前的态度,开始逐渐“放松”了,经过两周不间断的工作,终于全部完成土地流转协议。
  时至今日,梁家河村的成绩单已经积攒了厚厚一摞。4月18日至今,石堡镇梁家河村尚安国家垂钓中心依托山水优势举办国家级赛事11场次,日常小钓22场次,30个省市4800名选手、7万余名游客齐聚黄龙参赛观战,一场场赛事为群众带来了福音。赛事营业收入583万元,其中商业赛事纯收入103.6万元,村集体分红41.2万元左右,村民分红22.66万元,实现了镇域山水优势、资源优势与垂钓产业优势有机融合,乡村田园承载、垂钓赛事支撑的生态旅游品牌效应初现……这些努力和成果,让梁家河村变得更加充满希望。
  梁家河村的发展并非一枝独秀,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另一边的瓦子街镇。
  近年来,瓦子街镇大力发展民宿产业,为群众收入注入“强心剂”。2020年,瓦子街镇打造偏石民俗村,将旧有民居28户进行改造,新建高端特色民宿28套,同时,为游客提供有品质的放松身心服务,配套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公厕等,既留住乡愁,又提升旅游体验。民宿开起来以后,村民们都忙活起来了,卖蜂蜜开小商店、开农家乐的、卖手工艺品的,村民收入可谓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黄龙县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统领,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建设农业强县,让乡村振兴在黄龙落地生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开创了“三农”工作新局面。
  为民办事显担当
  “他们是谁?在哪次战斗中牺牲的?家在何方?”黄龙县界头庙镇的“小红凳上讲党史”又开始了……
  百年党史,历久弥新。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黄龙县通过创新方式方法,打造瓦子街战役烈士陵园、瓦子街民俗院、黄龙山生态馆、黄龙县博物馆4个现场教学点等形式,创新推出线上“四个课堂”,开展“文艺党课大家演”“小红凳上讲党史”等系列活动百余场,让“党史之声”响彻基层。
  随着党史学习教育向纵深推进,黄龙县把党史学习教育同总结经验、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真正做到办实事、开新局。
  “希望我能有一份工作补贴家用……”韩慧芳认认真真地写下愿望,并挂在城东社区的心愿树上。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愿望竟然在1个月后真的实现了。
  今年46岁的城东社区居民韩慧芳身体残疾,行走不便,靠丈夫务农维持生计。她一直希望能有一份工作帮丈夫分担压力,但碍于身体原因一直没有找到工作。
  在看到韩慧芳的愿望后,城东社区工作人员帮她想了办法,经过多方努力,在今年全县公益性岗位招聘中,社区工作人员为她申报了岗位,终于,她如愿以偿地在吉家河易地搬迁安置小区服务站就业。
  “就在家门口上班,我真是太高兴了!感谢咱们的社区工作人员,太感谢了!”说起这事,韩慧芳难掩激动心情。
  除了心愿墙,城东社区工作人员通过走访、微信群征求意见等方式了解群众困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城东社区党支部以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契机,直面群众、坚守一线,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以“一面墙、一棵树、一本账”为抓手,做到“感悟上墙、心愿上树、实事上账”,真正为居民群众办实事、谋幸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深受居民群众好评。
  无独有偶,韩慧芳的情况不是个例。5月13日,70岁的刘根成高兴坏了,在视频里他高兴地向子女展示新装的电梯:“孩子们,你们再也不用担心我上下楼的问题啦!”在没安装电梯之前,家住7楼的刘大爷每天都为上下楼发愁,如今再也不用爬楼梯,他脸上止不住的笑意。
  韩慧芳和刘大爷的例子正是黄龙县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地落实的真实写照。学史力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
  今年年初,黄龙县委、县政府要为百姓办好的“十件实事”里,老旧小区改造就是其中一项,刘大爷居住的小区政府家属楼终于装上了电梯,除此之外小区的路面平整了、停车位也多了。说起小区的变化,刘大爷连连点赞。
  老旧小区改造既是民生工程、又是民心工程,黄龙县现有65个老旧小区,2021年将分三批对粮食局家属楼、国税局家属楼等38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预计11月底完成38个老旧小区全部改造任务。改造提升内容包括供排水、规划停车位、照明、屋面、外墙、楼梯等公共部位维修等基础设施。
  用心用情为民办实事。全县各级各部门坚持把实践活动与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全县“十四五”规划相结合,把“当下办实事”和“常态化办实事”相结合,用心用情为民服务,真正达到纾解“痛点”、打通“堵点”、补齐短板,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大幅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幸福感。目前,“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实事办理工作第一批县级10项重点项目清单已完成2件,建成城区“微型”便民停车场8处新增车位126个,“行走的医院”42个,第二批乡镇33项重点项目清单已完成15件,第三批部门单位130项重点项目清单已完成54件。“我为群众办实事”便民志愿服务活动中,各乡镇、部门共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181个,开展志愿服务745次,服务群众3万余名;3000余名党员主动承诺,为民办实事2700余件,投入资金100余万元。
   产业支撑谋发展
  眼前这个眉目清秀、笑容灿烂、充满青春气息的90后姑娘是圪台乡圪台村的乡村振兴专员张瑜。当张瑜来到村里的时候,谁也没想到这个柔柔弱弱的小女生能把村里的21个大棚能管理得那么好。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山大沟深是圪台村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但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该村种植蔬菜的天然优势。于是,她萌生了利用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大棚种菜的想法,让她头疼的是村民并不买账,征求意见后没有人支持她的决定。
  几番商量不下,张瑜决定“赌”一把,自己先带头干。今年年初,张瑜通过外出学习考察,回来后多次与乡党委讨论研究,承包了21个蔬菜大棚,开启了创业之路。现如今,她棚里的小青菜、高端蔬菜贝贝南瓜、板栗南瓜、水果玉米、水果西红柿都已上市,被销往各大商超、菜店。她承包的大棚越来越红火,也让村民重新看到了种蔬菜的希望。
  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队伍,来务工的村民每人每天可收入150元至180元,不仅如此,她还把自己所学到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村民,不仅让大家“钱袋鼓了”更让大家“脑袋富了”。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为强化带头人队伍建设,选强乡村振兴“领头雁”。黄龙县全力实施“头雁”“雏雁”工程,持续加强驻村工作队伍建设,选拔47位优秀的第一书记和乡村振兴专员,用他们年轻的头脑和干劲儿,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有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组织引领、人才工作推动下,全县建成21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和7个“美丽乡村·文明家园”,6个村入选全国“千村万寨展新颜”展示活动,实现47个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全覆盖。
  与张瑜一样,吕哲也是黄龙县乡村振兴中的一分子。从2018年9月起,三岔镇长石头村第一书记吕哲便把自己的青春交给了这个村。
  三岔镇的齐文喜年老多病,两口子无儿无女,生活困难。了解到他掌握养羊技术后,吕哲积极为他争取产业扶持资金修建了羊舍,还经常带着畜牧兽医专家上门指导。原本只有7只羊经过一年多的细心饲养,目前已经增加到20只了,日子越过越红火。看着新出生的小羊羔,齐文喜感觉未来的日子充满了希望。
  在吕哲和驻村队伍的帮扶下,长石头村贫困户共发展苹果65亩,养羊95只,养鸡600只,先后修建鸡舍8个,羊舍5个,户均增收3597元。提到今后的发展,吕哲满怀信心。他说,自己将和村干部一起带领群众进一步巩固“4+X”产业结构,壮大苹果、核桃产业,发展中蜂、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实现绿色崛起、生态富民,助力长石头村走出一条绿色致富之路。
  乡村振兴的战场上之所以能有这么多年轻干部夺标扛旗,靠的就是共产党员历久弥新、代代传承的好传统、好作风,靠的就是冲锋在前和勇挑重担的党员干部。黄龙县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着力夯实人才工作基础,创新建立科技人才工作站,实施青年人才返乡进村工程,全力破解人才发展难题。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符合新时代要求、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的乡村人才。与此同时引进了一批专家级高端领军人才,并培育创业创新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等,建成了一支支总量稳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为推进县域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放眼望去,干净整洁的街道院坝、清新漂亮的文化墙、群众安居乐业的笑脸……站在新的起点上,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正在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