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安革命纪念馆,有一件国家一级文物,它就是周恩来穿过的一件深褐色皮质大衣,衣长115厘米,胸围142厘米。因长期使用,局部有褪色,里衬有破洞。
这件制作精良的皮大衣,是1940年,周恩来从苏联带回来的。在转战陕北的一年多时间里,周恩来夏天把这件大衣当作雨衣来挡雨,晚上则将大衣当作被子来保暖,冬天再让大衣回归“本色”,抵御陕北的严寒。因此,这件大衣被称为“三用”大衣。
1947年3月18日晚,毛泽东和周恩来带领中央直属队撤离延安,开始了转战陕北的岁月。4月12日,周恩来和毛泽东转移到靖边县王家湾,他们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由于战事紧张,工作繁重,周恩来忙得不可开交,再加上辗转陕北,风餐露宿,生活非常艰苦,他消瘦了许多,但他仍然没日没夜地工作。
一天,周恩来他们在转战途中突遇滂沱大雨,他连忙叫警卫员把大衣盖在文件箱上,保护党中央的重要文件,而他自己却冒着大雨,和大家一起艰难地在山路上跋涉前行。
走了二三十里路,他们总算爬上了山顶,每个人都被雨淋得透湿。但为防止暴露,他们不能点火取暖,山上的寒风一吹,冷得大家直打哆嗦。有一位女同志冷得受不了,钻到一头骡子的肚子下,贴着骡子肚皮取暖。即便这样,周恩来也没有把大衣从文件箱上拿下来穿在身上。
1948年3月,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延安解放指日可待。3月下旬,周恩来按照中央指示东渡黄河,告别了他工作了13个春秋的陕北。那件皮大衣,也一起跟随着他离开陕北,前往河北。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这件皮大衣结束了它陪伴主人征战南北的任务,但是周恩来却舍不得扔掉,把它送给邓颖超。邓颖超穿到1956年,把它交给卫士长成元功保存。1964年8月5日,这件跟随周恩来二十多年的皮大衣被赠送给延安革命纪念馆。
这件皮大衣见证了周恩来艰苦朴素的精神,是周恩来勤俭节约生活作风的真实写照。它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传家宝,时刻激励我们,要永葆艰苦朴素的革命精神,继承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小学小讲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