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1年08月26日
为后人留下更多“经典”
覃皓珺
  近一段时间,某电视台编排的一些优质文化节目屡屡出圈,其中的传统文化形象受到海内外观众热捧。此前,《如果国宝会说话》等文化节目,以全新视角解读国宝背后的文化内涵,让人们产生强烈共鸣,相关文创产品和拟人形象至今热度不减。与之相对的是,某些偶像崩塌风波不断,一些文化产品稍纵即逝。
  诚然,这是我国经济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可能出现的现象。但是,时代也提出一个命题:今天的我们,如何为后人留下更多“经典”之光?
  许多登上热点的文化传播现象,其背后往往隐藏着某些经济逻辑。这既有大众文化心理需求、多元消费倾向等主观动因,也有商业资本推波助澜。以经济逻辑善用更多资源,让优秀的人或者优质产品、内容得到更多人的认识和喜爱,本无可厚非。然而,如果“利”字当头,只想着靠营销和流量收割关注度,却不考虑其本身品质优劣、实际水平高低,极易遭到反噬。如果劣质内容得到更多关注,优质内容就会遭到更多打压,这点必须高度警惕。因此,必须打造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新经典,供人们自主选择、自发传播。
  我国拥有几千年的文明史,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经典形象。不过,再优质的文化内容,也需要悉心发掘、大力推广。当前一些节目或产品成为“爆款”,原因大致有这样几点。一是,从传统文化中巧妙发掘了优质形象和历史精粹,结合先进的制作技术,打造出符合当代人审美趣味的文化内容,令人既眼前一亮又备感亲切。二是,以合作共赢的经济思维和竞争意识为引领,制作团队不断提升产品制作、商业运营等综合能力,引进更多的专业人才,让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最大程度发挥。三是,依靠品牌策划、产品思维和运营意识,与拥有丰富流量资源和传播渠道的平台方联手做推广,优秀的文化内容被更多的人看见、爱上。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文化消费方面逐步升级,互动性、趣味性、传播性等方面的诉求愈发多元。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这就要求相关文化单位,不断打造更多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文化内容和产品,塑造更多足以历经时间考验的新经典。
  当下的优质文化内容,就是未来传承的经典。创造更多“经典”之光流传后世,要与时俱进,更需久久为功。这是有关单位要肩负起的重要使命。各方既要从漫长的历史积淀中掘金,也要善于结合新技术、新手段为传统文化添彩,成就新时代的文化风尚。同时,在借助商业资本和商业思维时,切不可功利短视,平衡好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让更多新的经典作品涌现出来、传之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