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到过延安的事儿,早已被没捂住嘴巴的“杜甫川”所泄露;范仲淹曾担任过延安知府,这段历史自有宝塔山上的摩崖石刻等历史遗迹作证。
“五一”前夕,我们这群来自东海之滨的“朝圣者”,满怀憧憬,心潮澎湃,奔赴延安,的确有些声势浩大,压根不懂得如何去掩饰行踪。
坐大巴,乘高铁,再换动车,一路呼啸着前去,迥异于当年排除万难向着延安行进的二十多万热血赤子,也不同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到延安插队的两万八千名英姿勃发的北京知青。
穿过一个个隧道,却难以摆脱连绵的群山。终于,我们在豁然开朗处顺利抵达了目的地“。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这里一度是中国的心脏,至今依然充盈着它的精神。
“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晴空之下的延安城,群山在目,高楼林立,宝塔巍峨,延河如带,新区的崛起让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理想如炬,信念如铁,走进延安,可以尽情感悟信仰的力量,也可以慢慢追寻中国革命由此走向全国胜利的鲜明印记。
这里的黄土太丰厚,让水避之遁之,只是这几年才日趋回归;这里的岁月真悠久,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标识的黄帝陵充当了最好的明证;这里的情感最真切,张口就是一段宏壮沉郁的信天游;这里的窑洞太神奇,粗糙不平的榆木桌面照样诞生出《论持久战》《为人民服务》等光耀千秋的不朽巨著;这里的歌声极悠扬,《保卫黄河》《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东方红》《南泥湾》等经典歌曲传唱四方;这里的精神永远崇高,让我们呈献发自内心的敬重。延安拥有个头大、味道甜的狗头枣,黄灿灿、香喷喷的小米,色香味俱佳的洛川苹果,以及粗犷豪放的安塞腰鼓等。但其最有名的“特产”乃是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内核的延安精神。
延安作为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留下了无数革命者的足迹和445处革命遗址,是名副其实的革命圣地。中共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党的历史上诸多重大事件、重要活动都在此发生,尤其是中共七大的召开,让延安一度成为全国的“红色之源”和“希望之都”。
那一排排看似普通的窑洞,足以给我们上一堂又一堂别开生面的党课。在延安的十三年,除去转战陕北期间所住的窑洞,伟人毛泽东先后住过凤凰山、杨家岭、枣园、王家坪等十三个地方,两个“十三”既是一种巧合,更是一段传奇。每一处窑洞都很不起眼,陈旧的没被油漆过的木门窗,里面墙皮剥落,榆木桌的桌面坑洼不平,床或炕、椅子和橱柜等陈设也很简陋。尽管环境如此,伟人依然保持着昂扬的斗志,照样能写出尖锐犀利而又文采飞扬的文章,并有效地指挥着军队在全国各处战场打胜仗。
在延安,最令人神往的还是宝塔山。夜晚的宝塔山因为灯光秀而变得美轮美奂。这里的红色越酿越红,放射的金光越擦越亮。宝塔的第一层有南、北两门,门额上分别刻有“俯视红尘”和“高超碧落”,以此描述宝塔的雄姿。如今的宝塔静默无语,记取着过去,也昭示着未来。我们忍不住在塔下站成一排,深情诵读贺敬之的《回延安》,含英咀华,沉浸其中。最难忘的还有位于南川花石砭半山腰的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以及频繁出现于《平凡的世界》中的那座孙少平揽活儿的东关大桥。
到延安,必去梁家河。梁家河原本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偏僻小山村,隶属于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位于镇区东南方向五公里处,曾是习近平插队落户、劳动生活七年的地方。车出延安东关,通往梁家河的那条路始终伴着延河向前延伸。
山梁突起,黄土如海。走进深藏在山坳里的梁家河,只见稀稀朗朗的窑洞依山而建,一些石碾、草垛让我们感到既熟悉又亲切。
毛泽东和习近平两位伟人有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住过四壁黄土、一盏油灯的窑洞,都有过苦苦的思索,脸上也都洋溢着乐观自信的神采风姿。他们热爱土地,热爱劳动,更懂得如何处理好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在这大山环抱、土地瘠薄、生活苦焦的梁家河,习近平凭着让群众过上好日子的真心和决心,带领乡亲们在七年时间里创造了许多奇迹,同时也和乡亲们建立起亲如一家的深厚情谊。
此次延安和梁家河之行,使我重温了历史,也仿佛看见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曾经贫苦的延安,到当下安居乐业的延安,尤其是凤凰涅槃的梁家河,堪称中国梦的发祥之地,现已成为中国农村由穷变富的一个缩影。
当延安、梁家河与两位伟人相遇,千年宝塔便焕发出熠熠光彩,山村便成了不朽的传奇。在此,我们可以尽情感受两位真正的共产党人,或者说中国不同时代和阶段的两位领头人,在逆境中不畏艰难、昂扬奋进的精神。
致敬延安。同时也明白,延安和梁家河,就是永远能够把心留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