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沁园春·雪》与小炕桌
任俊屿
  一件文物就是一段难忘的历史,一段历史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故事就承载着一种不朽的精神。今天,我要为大家讲述的是延安革命纪念馆里面珍藏的一张小方桌,它长54厘米,宽41厘米,高33厘米,和早前陕北农民家里随处可见的、摆放在炕上的炕桌从外形上看,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它却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呢,因为它见证了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又同一位时代伟人及他雄冠古今的一首词紧密相关。
  这还得从上个世纪30年代说起。当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巩固扩大西北革命根据地,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实现直接对日作战。1936年2月,毛泽东、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抗日先锋军来到清涧县袁家沟村,为东征做准备。红军总部设在距黄河15公里的袁家沟,主席住在了老乡白育才家中。为了方便主席办公,主人把家里唯一的小炕桌搬来供主席使用。在袁家沟的日子里,主席就是伏在这张小炕桌上,借助如豆的油灯,批阅文件,查看地图,谋划着红军东征的战略部署。
  有一天,陕北普降瑞雪,山山峁峁都笼罩在皑皑白雪中。主席披着一件蓝布棉大衣,踩着厚厚的积雪,来到黄河岸边。当他登上高家塬时,远望高原似蜡像奔驰,山峦似银蛇起舞,一泻千里的滔滔黄河,也失去了它往日的波涛……这壮丽的景象使主席心潮澎湃,诗情激荡,回到窑洞里,他伏在这张小炕桌上,挥笔抒怀,一气呵成,写下了千古名篇《沁园春·雪》。
  这首词以宏大的气魄描绘出祖国的壮丽山河,以博大的胸怀,揽古今于须臾,扶四海于一瞬,既体现了主席在中国革命完成战略大转移后对新时期革命形式的深刻认识,也展示了革命领袖胜券在握、成竹在胸的豪迈气魄。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主席以飘逸的神采,冲天的豪气,摄人心魄的伟大力量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翻到崭新的一页。1945年8月,主席亲赴重庆与蒋介石进行谈判,其间,看望了老友柳亚子先生。柳亚子向主席索诗,主席将这首《沁园春·雪》抄赠给他。后来,被重庆一家民营报纸《新民报》晚刊发表,立刻在山城引起很大的轰动。一时间,人们争相传诵,好评如潮。柳亚子称这首词为“千古绝唱”。
  主席离开袁家沟之后,房东白育才将这张小炕桌精心保管,并作为传家宝传给了后代。1972年6月,延安革命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将这张小炕桌征回,作为国家一级文物陈列展出。
  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伟大的新时代,历史的发展再一次雄辩地证明了主席的论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讲述者为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小学小讲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