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季,我市各地大棚内依然绿意盎然。设施农业的发展,让市民在各个时节都能吃上新鲜的蔬菜,而百姓手里的“菜篮子”,俨然成了广大菜农致富增收的“钱袋子”。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我市育苗产业的蓬勃发展。
近年来,我市以育苗为切入点,通过试验示范,配套开展了技术指导、培训教学等服务,有效解决了我市瓜菜新品种新技术更新慢、生产技术落后的问题。各县(市、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引进国内外知名的蔬菜生产、销售方面的龙头企业,逐步把服务推向市场,使棚栽业发展走向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市场驱动的路子。同时,一些地方还建立了蔬菜净菜包装生产线,对蔬菜产品进行预冷、贮藏、分拣分级、加工、包装,延长了蔬菜产业生产链条,增加了蔬菜产品附加值。
补链,让更多的蔬菜在延安落户
走进位于甘泉县纪丰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工厂化育苗中心,郁郁葱葱的菜苗映入眼帘。它们沐浴在阳光下,昂扬着“头颅”,舒展着“臂膀”,吸收着光的能量,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据甘泉县蔬菜技术服务中心主任薛延斌介绍,育苗中心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生产运作,公司与基地、菜农开展订单生产,统一向菜农提供优质菜苗,并开展相关生产技术指导服务。育苗中心年育苗容量约1000万株,可供应5000多棚蔬菜生产所需,带动菜农4000余户。育苗中心有效解决了菜农没有地方育苗的问题,提高了苗木的质量,降低了苗木的价格,延伸了产业链条。
近两年来,市农技推广中心站先后派骨干力量,前往北京、天津、山东、河南等省、市征集引进黄瓜、番茄、辣椒、茄子、西瓜、甜瓜、草莓等7大类135个设施瓜菜新品种,并在延长县郭旗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先后安排在6个日光温室中精心开展试验示范。
从2月下旬开始,蔬菜技术人员每周都要前往园区的新品种试验示范棚,在高温高湿、严重闷热的条件下,挥汗工作,对试验示范的所有瓜菜新品种进行各项数据的观察、记载、测定。他们详细记录品种的重要特性、开花期、授粉期、坐果期、成熟期、初次采收期等物候特性,并测定品种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坐果节位、结果数量、植株长势、抗病性等植物学性状。田间记录的大量准确数据,是科学试验的第一手资料,是后期分析、评价品种适应性、抗逆性、丰产性、商品性等综合性状的科学依据,也是筛选、推荐适合我市未来生产应用优良品种的重要依据。
延链,让更多菜农种好菜、卖好价
来到安塞区泰禾育苗基地,记者见到几个正抱着一箱箱苗子往自家车上搬的村民。
“今年我家种了辣椒、豆角、草莓各1棚,一共育了1.2万株苗子,这基地育好的苗子成活率就是比我们自己的高。”高桥镇闫桥村村民常瑞雄说,这次和邻居合伙买了4400株苗子,这几天陆陆续续一直在拉苗子回去种。
在育苗基地里,记者看到,这里的温室采用全自动温湿度调控和水肥管理系统,根据苗木的需求,及时调节温湿度、补充养分,保证了苗木的健壮生长,有效提高了苗木的质量。在育苗过程中,工人严格对基质、穴盘等资材进行消毒灭菌,嫁接苗全部在无菌愈合室愈合接口,保证了苗木的无毒无菌。根据这两年的生产实践,农民购买苗木的成本可节省30%以上。
辣椒、茄子、西红柿、西瓜、豆角、番茄……在泰禾育苗基地,多种瓜菜苗子整整齐齐地排列摆放着。“每天都有成千上万株苗子被菜农从这里运回去栽种。”泰禾育苗基地负责人李荣告诉记者,为了确保苗子的成活率高,且品种优良,基地专程从山东请来了专业的嫁接工人,为茄子、西瓜等难嫁接的苗子进行育苗嫁接。
“集约化育苗能节约农时、节约种子、提高育苗质量,便于新品种的推广。”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蔬菜科科长乔宏喜告诉记者,目前,我市新建了10家育苗基地,提升了5家育苗企业的供苗能力,使全市年供苗能力从6500万株提高到1.02亿株。同时,我市还制定印发了集约化育苗技术方案,加大对育苗企业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了全市育苗水平和秧苗质量。
不仅如此,乔宏喜介绍说,为了积极引导农民购买本地育苗基地的高质量菜苗,防止外调种苗将本地未有的病虫害带入,市农业农村局加强对育苗企业与种植户订苗指导,并通过近几年的品种对比试验,筛选出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优且适合我市生产和市场需求的品种,形成《2021年延安市日光温室瓜菜品种使用推荐意见》并印发,并加大宣传。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加快了全市瓜菜品种的优化,提高了优质产品供应能力,满足了消费需求,推动了全市设施农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