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以我青春 伴你成长
—— 青年教师节日心语
  新华社记者 曹智 孙仁斌 胡浩 王莹
  在第37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时强调,“好老师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兴国必先强师,一批批青年教师,正成为支撑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新华社记者近距离观察一些青年教师教学工作和生活,感受他们的蓬勃朝气和向上力量,聆听他们为国家培养好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动人故事和青春心声。
  “一专多能”呵护小苗自由生长
  又见秋光满,满园桃李香。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第九小学校园里,热闹异常。
  带着三年级六班的46个孩子完成一小时的“英语歌曲”课程,32岁的教师陈秋颖喝了几口水,又小跑着到操场继续上独轮车课程。
  “独轮车是我们的特色课程,能训练孩子们的专注力、平衡力。”陈老师说。
  从英语歌曲到独轮车,跨度是不是有点大?
  看记者有些错愕,陈老师笑了笑:“下午有弹性课程,我还可以教国际象棋和珠心算呢……”
  这所学校一直提倡“四力教育”:让学生的身体、大脑、精神、行动都更有力量。这给老师们带来挑战:必须从“一招鲜”向“一专多能”转变。
  下课后,陈秋颖掰着手指给记者数了一下,她能教12门课程。
  一开始,学生家长们并不放心这种教育模式:“天天让孩子们玩,学习成绩能上来吗?”
  “面对家长投诉,校长带着我们给家长做工作,争取支持。”陈秋颖回忆说,渐渐地,家长们发现,孩子们身体更强壮了,注意力提升了,学习成绩也一路向上。
  今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孩子们的负担减轻了,陈秋颖们的工作更忙了。“学校从暑假就开始面向社会提供托管服务。把时间还给孩子,让他们更阳光、更自由地成长。”陈秋颖说。
  让教育回归本质。“双减”政策下,越来越多的孩子脸上洋溢着快乐、纯真的笑容,越来越多精通“十八般武艺”的老师守护着孩子们的幸福童年。
   用行动让孩子享受更均等的教育
  刚送走一批高三毕业生,北京市汇文中学教育集团英语教师罗锦虹来到学校的永外校区工作,开始自己的“轮岗”生活。
  “从带高三到教初一,变化不小,新的生活也让人充满期待。”罗锦虹笑着说。
  汇文中学永外校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南部。为落实“双减”政策,新学期开始,北京启动新一轮教师轮岗工作,并在东城、密云两区率先试点教师跨校区、跨学区“轮岗制”。
  新校区距离罗锦虹原单位有6公里多,需换乘一次地铁,再步行一段时间。上班时间从过去5分钟增加到现在的40多分钟,她觉得可以接受。“学校很多前辈都有交流轮岗经验,今年有80多名教师跨校交流,我只是其中一员。”罗锦虹说。 
  到新校园上班,她带来三个大箱子:“里面是给孩子们准备的英语材料。有音标卡片、杂志、原版书籍等,还有往届学生的作业集,留个纪念。”新学期开始,她开设了面向整个年级的课后辅导,以“自主阅读让我快乐”为题,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新的校园环境,让罗锦虹陌生又熟悉“:每个孩子都有平等享受教育资源的权利,不管在哪个校区,我都会用心上好每堂课,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
  据了解,2021年底之前,北京市将再启动六个区的干部教师轮岗交流试点,未来还将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在全国其他地区,也有许多学校正进行教师轮岗试点工作,这意味着,将有更多的老师加入“走读”队伍。对老师们来说,变换的是工作地点和环境,不变的是教书育人的责任与初心。
  用爱背起残疾儿童的未来
  颜志霞起了个大早,挤进菜市场,买好蔬菜,匆匆来到自己任职的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特殊教育学校。把菜放进背篓,又放上教学用具、学习用品,背在肩上,坐车进山。
  汽车在山路上颠簸了1个多小时,她来到15岁学生小李家。看到颜志霞,小李热情地迎上前。颜志霞从背篓里拿出带来的蔬菜,一样样摆到男孩面前,教他讲出菜名,生活语文课就这样开始了。
  小李是学校确定的“送教上门”37名重度残疾儿童少年之一。从2014年开始,我国启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提出“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当年,仁寿县特殊教育学校成立“党员先锋服务队”,颜志霞和同事们为全县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
  老师们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状况,义务讲授生活语文、运动康复等课程。有的孩子家境不宽裕,他们还送去衣服、食物等。从那时起,一只小小背篓成为送教上门老师们的“标配”。
  颜志霞对学生们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你对学生好,他们会感受到,并用自己的方式对你好,哪怕有时只是一个微笑,仍令人充满力量。”
  小曹是颜志霞教的第一批学生,他先天性失聪,敏感自卑,不爱与人交流。10年来,颜志霞始终关爱、鼓励他,陪伴他成长。小曹后来考上了大学,临别,他设计了一件满是爱心图案的T恤送给老师,边流泪边用手语比划:“老师,感谢您用10年的爱,为我的世界照进一束光……”
  正是学生们点滴的进步、一声声问候,让颜志霞内心温暖。“从孩子清澈的眼神中,我看到希望,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不久前,颜志霞被评为四川省“最美教师”,她说,最大的心愿是看到学生们能与正常人一样,去拥抱自己的未来。
  令颜志霞感到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老师加入特教行列,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教师总数已达1792.97万人,比上年增加60.94万人,增长3.52%,其中,特教教师增加6.11%,增加幅度最大。关爱残疾儿童少年的人更多了,孩子们通往未来的路,将越走越宽。
   帮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天空湛蓝,池水清澈。健美的身姿,青春的面庞……在广东中山大学校园游泳池边,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200米蝶泳冠军焦刘洋正为学生们上游泳课。
  这位“90后”的奥运冠军站在大学生中间,几乎看不出年龄差距,同学们都亲切地唤她“焦姐”。去年11月,她正式成为中山大学体育部的一名体育教师。
  “当老师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走进中山大学的那一刻,看到许多年轻的面孔,我身上充满力量,想和同学们一起去学些新东西。”焦刘洋说。
  教学中,她和学生亦师亦友。“我们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她说。她的学生既有高水平运动员,也有普通本科生。对高水平运动员,她尝试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对于普通学生,她努力让他们克服对水的恐惧,享受游泳运动。
  上课时,有一名男生因为心理原因,一度不敢下水。经过9节课的训练,焦刘洋帮助这名学生学会游泳并通过考试“。我觉得很有成就感。我想以后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他同样会努力突破自我,成为更好的自己。”焦刘洋说,“竞技体育是一个不断突破自己的过程,当老师和当运动员是相通的,我的责任就是帮助学生不断突破,超越自我。”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2年,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建立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为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制度。像焦刘洋这样的奥运冠军的身影,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学教师的队伍中,为学生们的青春梦想助力。(参与采写:吴晓颖郑天虹 赵琬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