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知行合一,培育万千桃李 尽己所能,助推乡村振兴
——记全国模范教师、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雷忻
  通讯员 兰天娥 记者 李星棋
  “我是一名普通大学老师,没有动人的故事、没有突出的成就,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工作。”这是全国模范教师、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雷忻对自己的评价。
  雷忻现任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从教28年来,她始终将教师视为一份神圣职业,对教书育人怀着一份崇敬之心,默默坚守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将真情融入教育事业,成为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队伍里的中流砥柱。
   以身立教 树人为本
  初识雷忻,她的脸上总洋溢着质朴的微笑,从容平和的语气也展现着她的低调和谦和。普通、平凡是她对自己的注脚,然而,翻开她的履历,却让人肃然起敬。
  在刚开始走上教师岗位的时候,雷忻的指导老师身体力行,用优良的教学作风深深感染着她,使她牢记作为一名教师的本分和职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她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向老教师们看齐,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雷老师从教近28年,有些课程对她而言可谓是驾轻就熟。可是每次课程她都会精心备课,根据教材的变化和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发展不断补充新的内容,精研课稿。”与她同在一个教研室的同事徐世才说。
  工作以来,雷忻先后承担本科生及研究生的10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并和团队成员从事延河流域水环境污染的生态毒性效应及其修复、鸟类系统学及两栖动物生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延安科研信息相对闭塞,刚开始做科研的时候没有实验室,没有研究的平台。面对诸多困难,雷忻没有退缩。她通过同学、导师的关系,利用寒暑假,完成有关实验的数据和论证。在学校的支持下,一步步组建学科团队,改善实验条件,深入推动项目研究。
  在锲而不舍的坚持中,雷忻先后承担了国家、省、地厅级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SCI等各类论文50余篇,获批国家专利10余项,作为第一完成人先后两次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对延安地区水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及其生态修复起到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以德立学 以爱育人
  教育是一门关于尊重和爱的艺术,拥有多年从教经历的雷忻对此深有体会。在她看来,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老师,最重要的就是要心中充满仁爱。
  “老师只有怀着朴素的情感去平等看待每一名学生,不抛弃、不放弃每一名学生,才能真正实现与学生心灵的沟通。”这是雷忻最为看重的为师之道,更是她一以贯之的做法。
  “她是治学态度严谨的学者,更是我们的朋友。”2016级生计班本科生潘鹏涛告诉记者,有一次,他和同学忙着做实验,到中午了还没有吃饭。雷忻就让刚放假回家的儿子给他们买来了饭菜。
  “一年的端午节,我把论文初稿发给雷老师后就回家了,雷老师在放假期间还一直忙着帮我修改论文,查阅了大量资料帮我补充了论文中论述不充分的部分。”2018级生态学研究生吴航丽回忆道,当看到老师详细的批注时,她的心里满是感激。
  同事徐世才刚参加工作时,有一个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只沉迷打游戏。他多次沟通交流都没有效果。雷忻知道这件事后,主动与徐世才探讨怎样才能帮助和改变学生。后来经过多次尝试,终于做通了学生的思想工作。该生安心学习,最终顺利毕业。这件事后,徐世才对教育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雷忻也更加敬佩。
  扶贫奉献 砥砺初心
  为了更好地利用所学专长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雷忻曾连续3年参加全国“三区”科技人才服务地方项目,与“延安大学动物养殖小分队”其他成员对延安万花山种养殖业农民合作社以及贫困村进行技术指导和精准扶贫。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给学院科技扶贫、科技定点服务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为了保障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雷忻统筹协调党支部组织16名涉农专业教师组成“农业服务小分队”,通过电话、微信、QQ、视频以及必要的现场指导等形式,对延安、榆林、渭南等地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户,进行无矾粉条生产技术指导、果园建设及春耕生产等技术服务与指导,为当地的科技扶贫、乡村振兴及农业生产有序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雷忻曾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宝钢教育优秀教师奖荣誉称号,是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延安大学生态环境创新团队”核心成员、“遗传学”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和陕西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负责人。面对诸多成绩和荣誉,雷忻只希望自己能够永远做到知行合一守初心,丹心一片育桃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