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彭琛 通讯员 徐婧
他潜心钻研17年,走访了近100人次,将中宜革命斗争史清晰还原;他年近八旬,在机关、学校、厂矿义务宣讲13余次,将红色故事传承发扬,他不辞劳苦,无私奉献……
他是延安市劳动模范称号获得者屈屏,黄陵县店头中学原校长、退休老教师、老党员。
“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党员,我愿做历史的守护人和传承人,唤起人们对家乡历史的追忆和对先烈精神的传承。”屈屏说,“新时代,我们更应该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悉心研究革命史
屈屏是土生土长的店头人,从小就对文学、历史等学科具有浓厚的兴趣,虽然毕业之后分配到店头中学担任物理老师,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对党史的研究,一本《黄陵人民革命斗争史资料》更是成了他的床头书,他说:“最早我就是在这本书里了解到中宜革命斗争史的,我被其中的红色文化深深吸引。”
任教期间,屈屏一有时间,就会在图书馆翻阅资料,看到相关信息他都会记录下来,床头、案边堆满了文史资料,《黄陵文史资料》《宜君文史资料》等书籍更是不知道读了多少遍,为了防止书籍破损,屈屏用胶带进行固定。“当初获得这些书籍很不容易,好多现在已经买不到了,所以我得好好保存。”看着一本本泛黄的书籍屈屏颇有感触。
2004年,屈屏退休了。他没有选择安逸的老年生活,而是给自己定了一个“任务”——将中宜革命斗争史研究进行到底。于是,他不辞辛劳,走村串户,走访调查了老红军、老游击队员及知情人士近百人次,挖掘、整理、考证、研究革命斗争资料,撰写研究文章,随身携带的“作业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当时的采访提纲、调研笔记还有一些重要历史记事。“作业本一卷就可以放在兜里,拿起来也方便。”屈屏笑着说。
正是屈屏17年如一日的坚持,使沉寂多年几乎被遗忘的那段历史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陕甘边中宜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在子午岭东麓的中部县(今黄陵县)、宜君县、鄜县(今富县)三县接壤的国民党统治区所创建的红色革命根据地。到1935年3月中宜根据地发展到南与照金根据地相连,西与南梁根据地相连,北与陕北根据地相连,是我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所创建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屈屏说。
2012年,店头镇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乡镇级文联,屈屏老师任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兼店头文苑报主编,在这个平台上,他推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把中宜革命斗争史的研究引向深层,并不断有新发现。如《习仲勋小石崖养伤始末》《陕甘边小石崖根据地》《店头八路军办事处》等纪实性文章,向人们还原了战争年代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斗争情景和英勇不屈的先烈们的光辉形象。
2018年,在屈屏和相关部门的努力下,小石崖根据地和店头八路军办事处被列为陕西省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他还受邀编撰了索罗湾村史馆布展资料和小石崖根据地旧址布展方案,并为有关部门编写了中宜革命斗争史宣传资料。
辛勤努力结硕果
夏日的文化站院子里,蝉鸣声不断,在一间普通的平房里,屈屏正在认真翻看资料,头顶的风扇时不时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
这就是中宜革命斗争史研究会的所在地。
“当时我和几位志同道合的老友,参观完照金革命纪念馆后,回来一拍即合,决定成立中宜革命斗争史研究会,整合各方研究力量。”屈屏说。
中宜革命斗争史研究会坚持以史实为依据,以史料为佐证,研判历史,分辨事实,使研究工作步步走实,层层深入。
对于《小石崖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和贡献》这一重大课题,一直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他们就组织力量深入挖掘,重点突破,发现了小石崖根据地不仅是中宜根据地和南区的领导中心,也是陕甘边根据地的活动中心。
小石崖根据地对陕甘边根据地的贡献,一是在照金、南梁先后失手后,成为陕甘边领导机关的安全庇护地;二是红26年和中宜游击队兵源补充、物资供给、屯兵、休整,整训和伤病员疗伤养病的综合后方基地;三是驻守小石崖的南区党政军机关直接领导了南区的革命斗争,建立了三个县级红色政权(中宜县、鄜西县、鄜甘县)。组建了数十个游击队,巩固并壮大了南区革命根据地,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不可替代的革命策源地。
中宜革命根据地从1931年初创建,一直坚持斗争到1948年3月黄陵地区全部解放。中宜革命斗争持续了17年之久,是陕甘边根据地中坚持时间最长、最稳固的一块红色根据地。
今年是中宜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纪念,研究会即时编撰了《征途漫漫岁月峥嵘》一书,全书汇集了会员们多年来的发掘、整理和研究成果,旨在推动研究工作深入开展和续写中宜革命斗争史,赓续先辈的革命精神,启迪和激励后人传承红色革命基因。
“革命斗争历史必须有人去书写,去传承。”屈屏说。去年,他出版的《高阳文集》作为一部重要的地方性文史资料,已被黄陵县档案馆和黄陵县志办收藏,将这部书永续传承,成为后人学习和继续研究中宜革命斗争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对屈屏多年来辛勤劳动和不懈努力的肯定。
用情宣讲强信念
正值酷暑,万物在烈阳的炙烤下,耷拉着脑袋。而屈屏却提着手提袋出门了,原来,他受邀参加黄陵中学举办的党史学习教育,当了多年的教师,已让他养成了提前出门的习惯。“我不能让那么多孩子们等我一个人。”屈屏说。
年近耄耋之年的屈屏,腿脚已明显不如从前,佝偻却倔强的背影,让我们对这位老人肃然起敬。
到了会场,屈屏翻出提前写好的讲义,认真地看了好几遍,他笑着说:“现在年纪大了,记忆真的大不如前,为了避免错误,还是要多翻翻才行。”宣讲正式开始,偌大的会场坐满了人,大家都想听一听自己家门口的红色故事。
“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以小石崖为中心的南区根据地成为陕甘边根据地的活动中心,与陕北根据地一起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仅存的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是党中央和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以及后来党中央带领全国军民进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即‘一存两点’),为中国革命取得全面胜利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功载史册。”屈屏讲得生动,师生们听得起劲,讲到重要的历史节点,师生们不约而同地拿起笔做着笔记。“屈老师这么大年纪还能站在讲台上给我们做宣讲,这本身对我们而言就是一种激励和鞭策。”教师王丽说。
这样的宣讲,屈屏已经举办了13场,聆听人数超过7000人次。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宜革命斗争史,屈屏针对不同人群,编写了多个版本。“我的听众有成年人、中学生、小学生,按照他们的知识范围、年龄层次,备有成人稿、中学稿、小学稿,做到因材施讲,突出重点。”屈屏说。
翻开屈屏的笔记,从3月24日起,每一次宣讲地点、人数以及听众的反馈,他都记得清清楚楚,他说:“每次宣讲要想起到作用,不仅需要我不断更新知识储备,还要聆听群众的想法,调整宣讲方式和内容,形成良性互动。”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中宜革命斗争史,大家纷纷被屈屏的精神所打动,有的单位提出付报酬,均被他一一谢绝,他说:“作为黄陵人,让大家了解我们的红色革命史,这是我的本分,哪敢要什么报酬。”
如今,77岁的屈屏每天佩戴着闪亮的党徽,依然按时上下班,磨得掉漆的桌椅就是他的舞台,他说:“作为共产党员,我愿意把余生的精力投入到黄陵县的文化和红色革命斗争研究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家乡的历史,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