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革命文物厚重丰富,红色特质鲜明: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阵地、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孕育地之一。随着北大红楼的对外开放,以红楼及其周边旧址为重点的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片区维护修缮基本完成。
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片区包括31处旧址,分布在北京市的东城、西城等5个城区,包括了陶然亭慈悲庵、“亢慕义斋”旧址等重要会议场所,赵家楼遗址、二七惨案长辛店旧址等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以及李大钊、陈独秀等故居以及重要纪念设施等多种类型。6月1日,李大钊故居、“亢慕义斋”旧址、《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京报馆旧址(邵飘萍故居)、中山公园来今雨轩、赵家楼遗址等一批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对外开放。
今年3月,北京市公布了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包括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58处、可移动革命文物2111件(套),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一级文物1974件(套)。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文物,革命文物大多与近现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活动等密切相关,只有形成集中连片的分布格局才能呈现出重要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整体面貌。这也是在《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2035年)》和《北京市关于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实施方案》中,强调“推进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主题保护”的原因。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抗日战争、建立新中国三个主题片区保护工程的提出,为北京市革命文物工作发展指明了途径、确立了方向。
位于东城区箭杆胡同20号的《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离北大红楼不远。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1917年1月,陈独秀被蔡元培聘请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随即北上租住在箭杆胡同这座清代四合院里,创立不久的《新青年》编辑部也随迁于此。在这处旧居的北房和南房分别推出了“历史上的《新青年》”和“陈独秀在北京”两个专题展,集中展示《新青年》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以及陈独秀的基本生平和在京期间的主要活动与历史作用。
一路南行,就到了京报馆旧址。《京报》是北洋政府时期在北京出版的进步报纸,由邵飘萍在1918年创办,一篇篇文章体现着动荡年代“铁肩辣手”的时代良心。旧址一度成为大杂院,直到30户居民搬走,小楼得以彻底修缮。如今,小楼内设置“京报与京报馆专题展”“百年红色报刊专题展”“邵飘萍生平事迹专题展”。有一张照片引人注目,那是1919年8月,邵飘萍再次流亡日本时所摄。他身后的书架上摆放着马克思像和170余册书籍,其中不乏《资本论大纲》《世界大革命史》《社会主义论》等大量进步书籍。这些史实都充分证明,作为一名早期共产党员,邵飘萍对马克思主义怀有真诚的信仰。
谈起丰台区的红色地标,离不开两个地方,一是长辛店,二是卢沟桥。长辛店是中国早期铁路修造业和产业工人聚集地,也是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主要策源地和发生地之一,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重要见证。二七惨案长辛店旧址原为一座明代火神庙,通过对同时期同功能建筑的比对,结合长辛店地区北方官式建筑的特点,修缮中把后期改造的裹垄屋面恢复为原有的捉节夹垄屋面,但仍保留遗存的福寿瓦样纹饰。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是典型的民国时期西式建筑,经过对门窗和地板颜色的反复比对和细致探索,最终确定为棕红色,恢复了昔日的风貌。
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的卢沟古桥,重修于明朝末年,是从南方通向北京的交通要道。1937年7月7日爆发“卢沟桥事变”,中国人民全面抗日战争从此拉开序幕,卢沟桥作为中华民族不屈的象征永载史册。卢沟桥(含宛平城)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7月7日全民族抗战爆发50周年之际,坐落于卢沟桥畔宛平城内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以此为重点的抗日战争主题片区保护利用一直在提升中。
以双清别墅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和香山革命纪念馆是建立新中国主题片区的重点,均已对外开放。
一处处红色坐标,见证着中国共产党壮阔的世纪征程,也成为人们回望来路、淬炼信仰的生动课堂。如今来到北京这座厚重的古城,除了山川名胜,“打卡”地图上又多了一处处红色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