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高峰(右)与村民探讨酥梨产业发展情况 记者 孙艳艳
又到酥梨采摘时。走进宜川县壶口镇马家行政村下山村民小组的酥梨产业园,表面光洁、个大丰满的酥梨惹人爱,满园的梨香让人垂涎三尺,果农们脸上绽放着丰收的喜悦。
见到宜川县人大代表、壶口镇党委书记杨高峰时,他正在下山村了解酥梨的种植情况。杨高峰把群众放在自己的心上,埋头苦干,不断推动壶口镇基层党建、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多方面工作快速发展。作为人大代表,他牢记自己的使命,了解群众疾苦,讲真话、办实事,积极履职尽责做好人民的“代言人”。
为民办实事,当好“当家人”
壶口镇位于黄河沿岸,全镇的主导产业是苹果和酥梨。2013年,杨高峰来到壶口镇担任党委书记,他第一时间就和镇干部走村入户,走访调研了解民情村情,在吃透全镇果业发展现状后,他提出了“围绕资源抓产业,抓好产业促发展”的理念,梨果产业和乡村旅游两驾马车拉动经济快速发展。
在距壶口镇政府16公里的马家行政村下山小组,以前主要靠种植花椒和苹果为主,由于不是苹果的适生区,所产的苹果品质较差,卖不上价钱,2017年经过多次走访调研,杨高峰引进了新品种翡翠梨,鼓励村民种植。
“以前栽种苹果,因为气候条件影响,苹果不仅水裂纹大果锈也很严重。”下山村民小组村民袁成林告诉记者,2017年,镇政府联合宜川县农广校引进了山西的翡翠梨鼓励村民种植。他就尝试着栽植了6亩。随着后期的技术培训和地膜、防雹网、肥料的供应,让袁成林的种植少去很多后顾之忧。“去年,我的梨园已经初步见效了,今年,我套了近6000袋,估计能收入2万多元。”看着树上硕大的翡翠梨袁成林高兴地说。
近几年来,下山村的酥梨产业从无到有,经历了破土、发芽、开花、结果,如今已经渐渐生根。现在的下山村,群众有了致富产业,村里白墙红瓦的新房子,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好看。
马家行政村党支部书记马宜军告诉记者,下山村是就地重建的村子,村民以前居住的都是多年前的土窑洞,村里巷道更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年轻人出去都不愿意回来。2017年,镇政府与宜川县相关部门协调,实行整村重建,给村民修建了新房,并进行了巷道硬化,安装了路灯,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改善。
履职尽责做好“代言人”
“群众关切的事就是自己履职尽责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杨高峰说。
地处黄河壶口岸边的昝家山村地理位置偏僻,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种地靠的是老天,吆喝毛驴下沟滩。吃的全是含氟水,牙黑还是罗圈腿”是当时村民之间无奈地调侃。2014年,通过整村移民搬迁,村民搬到了黄河岸边。镇上大力推送梨果产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昝家山村也搭上了乡村旅游的“快车”。
今年38岁的杨海鑫从小的梦想就是从大山里走出去,学会厨师手艺之后便一直在外打工。2014年,镇村两级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服务业,见多识广的他从中也看到了商机,便想着回乡创业。2015年8月份,杨海鑫就背起行囊,带着打工多年的积蓄回到村里,经过近一年的筹备,赶在2016年“五一”假期他的农家乐正式营业。
“自己当厨师,媳妇当服务员,收入比打工要强多了。我们两口子用了两年时间就把装修房子花的20多万元都还清了,现在是越干越有劲头。”杨海鑫笑着说。几年来,杨海鑫扩大了店面,增加了客房,收入也不断提高。
在镇政府的带领下,昝家山村利用资源优势和便捷的交通优势,大力发展以餐饮、住宿为主的乡村旅游服务业,开设酒店、民宿50家,农家乐12家,集吃、住、游、娱、购的旅游服务体系基本形成,2019年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我们依靠优质的旅游资源,按照‘党建+旅游’的理念,大力发展民宿餐饮为一体的旅游服务业,现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了43.5万元。”昝家山村第一书记吴昊泽说。
作为县人大代表又是壶口镇的“当家人”,壶口镇旅游业发展始终是杨高峰关注的重点。
在走访中,杨高峰发现,随着壶口旅游业飞速发展,农家乐、民宿等管理不规范、从业人员素质低、恶性竞争等问题也日益凸显,杨高峰就多方调研提出建议对民宿制定管理办法,规范民宿酒店的发展。经过宜川县相关部门的认真调研,出台了相关政策经过评比,镇上有五家获得星级民宿、农家乐等称号,同时针对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宜川县食药监局等部门也联合定期举办素质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人大代表就是要脚踏实地干事情,为群众谋福利。”多年来,杨高峰带领壶口镇班子成员认真调研民生,结合实际,提出建议,跟踪问效。姚家通村路、亨子过水桥、乔楼村道防护工程、郭下桃花峁生产路砂石化、下山翡翠梨产业蓄水工程、白家塬通村路硬化工程等一批解决群众身边问题的民生工程建成投用,推动了壶口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进一步发展。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一名人大代表,杨高峰始终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为了让老百姓能享受到更多的发展红利,下一步,我还准备建议把壶口镇融入全域旅游当中,促进壶口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让老百姓享受更多发展红利。”杨高峰满怀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