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志丹县政协委员崔炜讲党史——
人民英雄刘志丹的统战故事
记者 任琦
    ●崔炜(中)与党史工作者交流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陕甘边苏区作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西北地区硕果仅存的两个根据地之一,之所以能够生存和发展,与成功的统一战线工作实践是分不开的。
  回顾历史,刘志丹曾在陕甘边地区创造性地开展统战工作,成功创建和壮大了陕甘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也为艰苦长征中的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提供了落脚点。
  ★永宁山夺权壮大革命队伍
  “陕甘的水呦,陕甘的川哎,哪一条山路没走过刘志丹。淌尽洛河水,走遍南梁山,开创红色根据地,密林扎营盘……”时至今日,这首《歌唱英雄刘志丹》依旧广为传唱,字字句句道出了人民群众对这位民族英雄的拥护爱戴和无限怀念。
  据志丹县政协委员崔炜讲述,100年前,红枪会的分支硬肚团聚众起义,攻陷了保安县城,民国县政府官员仓皇而逃,无奈之中搬迁至永宁山寨,重整旗鼓后,开办了高等小学,吸引了刘志丹、曹力如、王子宜等一批有志少年前来读书。这批学生毕业后,大部分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8年秋天,刘志丹带着渭华起义的硝烟,回陕北特委工作。途经家乡保安时,与曹力如、王子宜一起成立了中共永宁山党支部和永宁山团支部,刘志丹担任支部书记。自此,红色革命的火焰在这里悄悄点燃,和永宁山赤红的颜色一样,照亮陕甘边。
  在国民党县政府驻地,刘志丹和曹力如受到了重用,刘志丹担任教育督学,曹力如担任高等小学校长。此后,刘志丹借助视察教育的机会,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寻找武装斗争的突破口。1929年4月,刘志丹秘密参加了陕北特委在红石峡召开的第二次扩大会议,并被选为陕北特委军委书记并主持特委工作。会议重点讨论武装斗争问题,刘志丹提出了著名的“三色论”思想。
  随后,刘志丹离开榆林,返回保安县,开始践行他的“三色论”,决定夺取永宁山民团领导权,把这支反动民团改造成共产党掌握的武装力量。
  “这个想法能实行吗?”带着问题,崔炜继续讲述道,永宁山党支部成员围绕刘志丹的决策,分头在绅士和群众中做舆论鼓动,联名上书县政府揭露现任团总横行乡里、贪赃枉法的罪行,请求改选团总,并提出刘志丹和曹力如为团总候选人。一些与团总结为死党的豪绅出面干涉,向县长抗议,说刘志丹是共产党,不能让他当团总,当了团总所有的枪支就保不住了。双方针锋相对,县长犹豫不定。
  当时,刘志丹的老师、时任警察局长的陈定邦站了出来,对县长说:“刘志丹是我的学生,上过黄埔军校,是少有的人才。若是他把枪弄走,我全家人用性命担保。”陈定邦以自己的威望和铿锵有力的承诺,打消了县长的顾虑。
  改选团总在高等小学院子里进行。那天,人头攒动,参加选举的人到齐后,门外又涌进来一群人,原来这是团总花钱雇来为他投票的。情形忽然发生变化,党团员们吃了一惊,投票人数显然没了优势。这可怎么办?只见刘志丹镇定自若,胸有成竹,写了一张纸条转给王子宜,很快王子宜从学校里带来十几名年龄大的学生进入会场,投票人数发生了逆转,团总暴跳如雷,坚决反对。刘志丹便说:“这些学生都是有文化的成年人,分得清好坏,为何不能参加选举?”县长也对团总说:“你让参加的人,谁也没有反对,这些成年学生要参加选举,我看可以。投票开始!”
  会场上大部分人不识字,更不会写字,都请学生代为填写选票,学生心里明白,都写了刘志丹、曹力如。刘志丹担任团总后,对民团进行整顿,加强思想教育,培养进步青年,把民团改造成了共产党掌握的武装力量,在第二年的太白镇夺枪事件以及创建南梁游击队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永宁山,这座目睹了历史烽烟的古寨,也见证了刘志丹等革命先辈通过夺取保安县民团领导权,拉开了陕甘边红色革命的帷幕。
  ★ 哥老会的统战工作
  哥老会,是流行在陕甘和西北一带的民间帮会组织,起初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后来演变成了内部兄弟之间的有福同享、有难共担。据崔炜讲述,哥老会成员遍布政府、军队、农村、商人等各行各业。为了争取更多的革命力量,刘志丹曾以哥老会龙头大爷的身份,广泛宣传革命道理,发展哥老会兄弟参加红军队伍。
  刘志丹在陕甘边拉起革命武装后,以实事求是、符合实际的统战思想开展革命活动。他经常说:“革命需要建立统一战线,敌人越少越好,朋友越多越好。我们增加一份力量,敌人就减少一份力量。所以,对陕甘边周围的民团和地主武装,也要区别对待,就是打击反动的,争取中间的,团结友好的。”实践证明,刘志丹实行的这些政策和策略,不仅削弱了敌人的力量,壮大了革命势力,也扩大了根据地,巩固了红色政权,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支持和拥护。
  当队伍在宜君一带活动时,给养困难,缺乏弹药。刘志丹便派马锡五以哥老会龙头大爷身份,与小石崖民团团总罗连成联系,送去一头骡子作为见面礼,交涉粮草和子弹供应,希望建立统战关系。罗连成顾虑重重,马锡五有理有据地说:“当初刘志丹没有一人一枪,这些人为啥跟着他走。许多人放着大官不做,硬要跟他当兵,睡雪窝子,钻烂窑,这又是为什么?不就是一心为老百姓打天下,共产党干的事可是子子孙孙,一代接一代。”一席话说得罗连成放心了,热情地迎接部队开赴小石崖,还送来了猪肉、大米,供应粮秣,补充子弹,安置伤员……
  保安县仓沟的龙头大爷马海旺,不仅给刘志丹的红军提供粮食、购买枪支、转运物资,还收留红军家属避灾躲难。党中央定都保安后,马海旺向各地哥老会发通函,在马头山上召开全国哥老会代表大会,发动全国哥老会成员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团结抗日,争取民族解放,后来他积极生产,给边区贡献粮食,还被评为劳动英雄。
  1934年期间,位于陕甘交界的南梁堡子给了刘志丹的队伍很多粮草给养,堡内驻扎的民团后来也被收编到红军队伍中。据介绍,清朝后期,当地刘家、郑家、马家3户联手修建了这个堡子,为的是防范当时的土匪和流寇。1935年初,国民党军队重兵“围剿”南梁,形势急迫,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机关需要转移。习仲勋赶到南梁堡子紧急筹备粮食,第二天就带着这些粮食和机关同志们向东转移了。国民党军队扑了个空,便纵火焚烧了南梁堡内所有建筑。
  为了让哥老会成为抗日的新生力量,1936年2月15日,毛泽东向全国哥老会发出《中华苏维埃政府对全国哥老会的宣言》,其中高度赞扬道:“刘志丹诸同志,他们不独是红军的领袖,并且是哥老会中的模范。”
  在开展统战工作的过程中,刘志丹还很注意利用同乡、同学关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赢得他们对革命的支持和援助。刘志丹的同学,曾驻扎甘肃的国民党刘宝堂旅长,经刘志丹做思想工作后,对红色革命很支持,其部队中接纳了很多共产党员。刘宝堂被暗害后,他的许多部下以及子女都加入了刘志丹的队伍。
  1998年10月,习仲勋和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马文瑞在合撰回忆文章《善做团结工作的模范》中回忆刘志丹时写道:“刘志丹将军经常告诫他的战友们说,你的主张好,还要会团结人,这首先要对人谦逊诚恳,推心置腹,不怕人家批评,以至挨骂。更重要的是说到做到,始终如一,以信取人。我们多团结一个人,敌人就少一个人,这样才能胸怀扩大。不对人家挑三拣四,这不放心那不放心。要能容忍人家,这样就能四海一家,大团结。有了大团结,就能取得大胜利。”
  “在新时代我们同样应该学习和发扬刘志丹善做统战工作的精神,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汇聚力量,作出贡献。”崔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