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场教学 ● 延安南泥湾劳模工匠学院南泥湾校区项目概念图 ●体验式教学 ●专题教学 南泥湾是中国共产党军垦事业的发祥地,是南泥湾精神的诞生地。多年来,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核心和本质的南泥湾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战胜困难。延安南泥湾劳模工匠学院的成立,使南泥湾精神以体系化的传承方式,让更多一线产业工人有了自己的专属课堂。
延安南泥湾劳模工匠学院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支持、陕西省总工会与延安市共建的事业单位,是一所面向全国干部、职工进行思想政治、红色文化、专业技能教育培训及劳模工匠疗休养的示范院校。
学院以弘扬延安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梁家河大学问”为宗旨,坚持“弘扬精神、围绕大局、创新工作、服务职工”的办学思路,秉持“劳模精神、奋斗人生”的办学理念,传承毛泽东为延安工人学校审定的“坚定 团结 严肃 活泼”校训,是延安市第一批红色教育培训目录库单位,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
学院利用劳模工匠教学资源,紧密对接延安市产业结构,探索建立劳模工匠培育课程体系,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推进的方式,推动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传承培育,先进技术和实用技能的辐射提升,形成具有延安特色的培训课程体系。
学院成立以来积极推进南泥湾(在建)、大礼堂、枣园等3个校区建设,目前学院共有教室20间,学员宿舍1000余间,可满足1500人同时培训。同时,学院先后成立圣地河谷·金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隆华花园酒店等21个培训基地,优化设置了宝塔山革命旧址、梁家河知青文化、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和陕甘宁边区总工会旧址等33个教学基地,合作共建锦绣黄龙生态旅游度假区、文安驿古镇等6个劳模疗休养基地,加强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陕西工运学院等15所院校交流合作。为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学院先后与遵义市总工会、无锡市总工会、陕西旅游集团等25家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院根据实际教学需求,从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等院校中引进36名资深教师,聘请7名劳模、工匠技艺传承人以及企业优秀班组长参与教学和实训,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师资库。在人才建设方面,学院建立高层次人才招聘机制,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内训方针,不间断开展集中培训,通过政治理论学习,专业技能提升,实践操作训练,党史教育和团队拓展协作训练,进一步提升学院教学助理综合能力,促进教学助理熟练掌握红色教育培训专业知识、先进方法,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打造专业化教学助理队伍。
在课程研发方面,延安南泥湾劳模工匠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坚持聚焦工会主责主业,深入开展延安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梁家河大学问”等理论研究,倾心研发了特色课程、专业课程、精益课程、提升课程、行业课程、情景课程等6个教学模块,将讲授、体验、总结贯穿始终,并匠心打造了《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延安时期劳模运动与劳模精神》《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与基本经验》《现代领导者的战略思维与领导力》等170余堂精品课程。其中,情景教学课程党史教育剧《南泥湾》已演出60余场,观看人数3万余人,取得重大突破。
学院以延安时期的劳模、工匠事迹,编写了《陕甘宁边区特等劳动英雄事迹汇编》《延安工运史》等作品,为更好地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学院面向全国工会系统、社会各界职工群众,广泛征集文献资料,启动编纂《大陕北》,还先后策划“中国工会在延安十三年”“黄河水手工会”等主题纪念展,系统梳理工运史料和工运先驱生平事迹。
延安南泥湾劳模工匠学院成立以来,先后成功举办了贵州茅台集团、广东省公安厅、四川大学、河北省秦皇岛市总工会、中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131期培训班。培训范围覆盖23个省,参训人数计12600人,培训质量、规模、效果受到社会广泛认可。
在今后的发展规划中,延安南泥湾劳模工匠学院将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内涵发展、学院文化、办学效益等5个方面着手,为打造全国工运理论研究新高地不懈努力。
办学条件一流。办学条件是学院高水平发展的基础,良好的校园环境是高质量办学的保证。一是严把学院项目建设质量关。科学谋划在前,严格落实在后,全面落实各项建设任务、盯紧每一个建设环节,确保将学院项目建成高质量高标准的精品工程,力争明年5月投入使用。二是合理规划学院“软装”建设,按照“节约、环保、高效”的思路,建设风格与项目外部建设相协调,突出延安、劳模、劳动、工匠、工会等元素,打造独具延安特色、工会特色办学环境。切实将学院建成展示出中国工会道路自信的会客厅,职工群众学习参观的景观带,全国工运理论研究的新高地。
师资水平一流。人才是一所院校发展的“源”动力,学院要发展好就必须扭住这个重心。一是培育人才。通过招聘、选聘吸纳高层次人才,充实专职教师队伍;采取合作办学、交流共享的模式,聘请优秀教师,行业劳模、工匠等人才为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制定教师队伍中长期培训计划,通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常态化培训教师队伍,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走向“高、精、尖”;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法,拓宽培训视野,扩大培训效果。二是提高人才待遇。对特殊人才实行特殊待遇,用高于行业标准的待遇留住人才。三是抓好队伍思想建设,打造一支有担当的骨干队伍。
内涵发展一流。内涵发展是学院发展的深层次需求,是学院走向名校的必由之路。一是建立科学管理体系。制定科学管理制度,实行依章办事;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有效激励职工,让每位职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通道,让优秀的人聚焦一流的事业,让优秀的人真正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二是推行高效运行模式。主动学习借鉴先进办学方法,积极探索创新,逐步形成符合本学院的运行模式;发挥好各部室职能作用,各负其责高效运转;三是抓好过程管理。推行“钉钉子”精神,向细节要质量、向过程要成绩。
学院文化一流。学院文化建设是一项润物无声的系统工程,是学院形成品牌的标志。一是教科研理论研究出成果。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配足配齐科研工作人员和科研经费;创新工作方法,开展工会、工运、红色文化等理论研究;开展各类理论研讨会,在学习实践中提升自我;统筹推进教科研工作,力争出一批科研成果。二是狠抓“三风”建设,将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任务。三是做好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让每一面墙都能“说话”、一草一木都能“育人”、每一个角落都要“教育”。
办学效益一流。坚持以育人为本、质量立校,严格把控培训各个环节,持续高标准为学员提供“食、宿、行”等学习生活保障,配备高水平的授课教师,抓好学习效果过程监控与监测,全方位,多渠道提升培训效果。致力成为“用延安精神滋养干部初心的福地,用工匠精神淬炼劳模灵魂的高地,用‘梁家河大学问’历练职工本领的宝地”。努力实现“彰显特色、形成品牌、享誉国内、走向一带一路”的办学目标。
(徐睿晗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