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了解青少年对于网络暴力的态度与看法,近日,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高校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10月11日公布数据显示,20.82%受访者认为自己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网络暴力事件的影响,包括情绪、说话方式等。56.70%受访者认为自己会受到部分影响,例如影响对事件的判断。
借用一句知名电影台词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走进网络空间,大众信息摄取面无限扩大,然而,这却不能让网络环境变得和谐融洽,反而放大了人与人之间的观念冲突,引发网络暴力。学生群体接触网络暴力,其现实威胁并不亚于“校园暴力”,且较之后者更具有隐蔽性,对思想的侵蚀更深。
作为“Z世代”的当代青年,自小接触网络,对网络充满强烈的信任感,思想行为也易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盲目跟风的现象比比皆是。当今网络社会乱象,其实验证了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当中的诸多理论。正如书中“数量,即是正义”的论断,即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置身于网络群众中的大学生也难免受到网络偏激思想的带动。
网络暴力之所以可怕,不单单在于隐藏在键盘背后的恶毒言语以及从线上走到线下的人肉攻击,而在于无论我们说对的话还是说错的话,都有可能遭受挖苦、嘲讽和谩骂。毫无理性、无法节制的网络暴力,不可能带来多数人所需求的正义,只会成为宣泄恶意的平台和突破口。当网络暴力进入学校,小社群的攻击往往比大环境下的更恶劣。
引导当代青年大学生学会用网,不能局限于教育他们如何上网查资料、上网课,还得教会他们客观理性地看待网络中的各色观点。辩证地调查吸取网络知识,懂得脱离网络社区独立思考。理性节制地运用网络言辞,避免毫无底线、不负责任地批评和攻击。不能在线下当成熟人,却在线上当幼稚者。
预防网络暴力,应当纳入校园安全观以及网络安全观中,全面地预防和救治。鼓励老师、家长和具有成熟观念的学长、学姐适时适度地介入学生群体的网络社交活动中。鼓励青年学生向父母亲人袒露心声,说一说在网上的发言情况,并主动学习健康的网络礼仪,避免用网络宣泄不满,或者成为赞扬网络暴力的“垃圾人”。
当前,“小学生”甚至成了社交网络中一句骂人的话。诚然,真正的小学生不应该为少数人的暴力言辞背锅,侧面却也反映出学生群体渗入网络暴力的负面倾向。遏止网络暴力,让中小学生以及大学生,远离网络暴力,全社会都得拿出硬措施。 (来源:四川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