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打好“三大保卫战”,厚植生态鄜州绿色底蕴


  通讯员 孔建龙
  党的十八大以来,富县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深入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着力打造山青、水秀、土沃、天蓝的生态鄜州。今年1-9月份,北洛河、葫芦河平均出水水质达到Ⅲ类标准,优良天数达到240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较去年同期降低5.3%,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有效改善。
   1 多举措推动“三大保卫战”
  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富县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落实“一把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职责,将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作为党员干部最基本的政治素养要求,建立并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机制,切实做到高位推动、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同时,严格落实乡镇属地管理责任和行业主管责任,补齐了县级行政职能部门的短板、消除管理盲区,形成了多元治理、群防群治、协同作战的工作格局,真正把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落到了实处,以思想武装指导推动“三大保卫战”走实走深。
  完善生态环保制度体系建设。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现实检验,突出制度体系建设,夯实生态环保责任。制定出台了生态环境保护系列规范性文件,分解细化生态环境相关法律法规责任落实,特别是对法律规定不明确、工作职责交叉重叠的部分,通过出台《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见》《关于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职责的意见》等进一步明晰职权范围、界限,避免出现管理“真空”和多头管理的现象。积极推动生态环境“一票否决”制度的建立和实行,逐年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在年终目标责任考核中的占比,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履职情况作为考核考察下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评选表彰先进重要依据。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和环保督查办等议事协调机构的规范化运行管理,有效发挥议事协调机构谋大事、议大事、抓大事的平台作用,加强了部门间的协同配合,提升了政府部门间应有的整体功能和积极作用。
  强化生态环境监管及应急管理能力。完善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统筹协调机制,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形成了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大环保格局,实现了从“要我环保”到“我要环保”的根本转变。不断优化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机制,提升生态环境执法、监测、信息、科研、人才队伍等能力水平。结合上级环保督察,开展自我检查,通过人大建议、政协提案、纪委明察暗访、检察法院移交案件等形式开展环境整治工作,这一举措有效解决了该县重点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提升了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加强环境应急管理,以排查评估、隐患治理、监控预警、联防联控为重点,从源头防范化解风险,降低事件数量。协调解决应急物资储备库用房,强化物资储备,建设拦油坝等应急设施,从基础保障上提高处突能力。近期,妥善处置了10.7液蜡罐车侧翻事件,快速、科学的应对,有效控制了污染物的下移,坚决避免了次生灾害的发生,为全县突发环境应急事件处置提供了经验范本,筑牢了生态环境安全屏障。
  保持生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不断加强生态环境执法力量,始终坚持以案促管、以罚促改原则。同时,充分利用环保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四个配套办法,查处一批违法行为,对群众反映强烈和整改不力的环境问题,坚决做到不查处不放过、处理不到位不放过、整改不彻底不放过。对故意违法、整改不力等行为,采取强制曝光、挂牌督办、列入黑名单等办法予以严厉打击。截至目前,共计出动执法人员499人次,检查企业205家次,立案33起,结案33起,行政处罚232.21万元,结案率100%。妥善处理污染投诉,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保障“12369”环境举报热线畅通,共接受各类环境公开举报的环境投诉案件40起,受理、办理及办结率均达到100%,有效遏制了生态环境领域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的发生。
  推动生态环境领域信息化发展。充分利用生态环境信息化监管平台,对县域内的环境隐患风险源、重点及一般监管企业、水气声渣布控点实行网格化管理,全面掌握企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动态,及时发现环境违法问题,确保“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同时,通过信息化监管平台对企业实施精准服务,优化企业生态环境治理模式、治理结构、治理机制、治理工具、治理能力、治理评估等基本问题,以深化监管改革,提升服务效能换取了更大程度利企便民的决心。
  在“十四五”期间,富县将继续坚持“互联网+生态环保”的管理理念,充分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积极谋划构建该县生态环境信息化体系,实现上下级、部门间的平台对接和数据共享,助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提供有力支撑。
   2 高要求打赢“三大保卫战”
  持续开展蓝天保卫战。以“减排、抑尘、压煤、治车、控秸”为重点,着力抓好能源结构调整、扬尘管控、散煤治理、非道路移动机械管控和露天焚烧。编制完成温室气体清单并通过专家评审,全面完成2020年减排任务,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较2015年下降9.7%、7.4%、10%、10%,2021年减排项目顺利推进。
  严格落实建筑工地“六个100%”,在建施工工地全部安装扬尘在线监测设备,并配备有雾炮、喷淋、洗车机等防尘抑尘设施。燃煤锅炉拆改工作推动顺利,县城规划区内燃煤锅炉气化率达到95%以上,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全面启动,完成了53台燃气锅炉氮排放监测,实施了燃气锅炉试点改造。对辖区内82辆非道路移动机械进行了编码登记,完成检测59辆。
  抓好“五烧”管控,严控露天焚烧秸秆、垃圾、落叶以及燃放烟花爆竹等。实施了延能化VOCs治理项目建设,完成辖区内436家餐饮行业油烟净化装置的安装,1000平方米以上餐饮全部实现在线监测。企业伴生气回收治理工作有序推进,轻烃回收率达到90%以上。23座加油(加气)站全部完成双层罐改造工程。
  扎实推进碧水保卫战。富县立足水污染治理、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围绕“保好水、治差水”的目标,扎实推进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和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专项行动,全面完成了地表水型水源地问题整治和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任务。以良好水体保护、污染水体整治、饮用水环境安全保障、水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四大工程”为重点,着力加强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全面摸清富县洛河、葫芦河干流和支流入河排污口底数,建立排查、监测、溯源、整治工作体系;加强小流域污染治理,综合整治北洛河、葫芦河及其支流;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完成大申号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二级保护区规范化建设。
  顺利实施城乡环卫基础示范点建设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共建成人工湿地4个,污水处理站5个,垃圾填埋场7个,垃圾资源化处理站和垃圾资源化中转站各3个。完成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污水管网延伸、沙梁和茶坊片区雨污分流、延能化污水零排放等项目建设,实施了垃圾无害化焚烧站、张家湾污水处理站等重点工程。协调建成北洛河、葫芦河出入境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完成延能化、污水处理厂2家重点污染源企业安装视频监控,并交由第三方进行运维管护。
  完成大申号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制定乡镇饮用水水源地划定方案并编制划定技术报告。封堵规模以下入河排污口21个,整治河道“四乱”现象130余处,28条主要河流划界定标工作全面完成。
  全县17家规模化养殖场全部配备防污治污设施,畜禽粪污利用率达到86.37%。截至9月底,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中Ⅲ类水共5次,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55.6%,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深入实施净土保卫战。富县全力抓好重点区域、行业土壤污染,有效防控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全面实施“土十条”,对涉及土壤污染重点行业企业实行动态监管,督促辖区企业完成2021年危险废物及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工作,并落实固体废物堆存场所“三防”措施。
  实施垃圾分类,在全市率先开展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工作,设立了政府广场、沙梁中学、城关小学、富县初级中学、富林小区、宜富公司、寺坡村等8个垃圾分类先行点,坚持试点先行到逐步推广,形成了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模式,走出了一条城乡生态良性循环之路。
  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面积72.15亩,占年任务75亩的96.2%;督导矿山企业“边开采边治理”,及时对矿山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全面启动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完成土壤污染防治综合评估,配合省监测站完成5个点位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采样工作。全县累计建成清洁井场515个,建成率为88.38%,完成废弃井场生态治理12个。7家煤炭生产企业中5家建成清洁矿井,2家正在建设。境内2家土壤重点监管企业均已制定年度监测方案并开展土壤监测工作,富县采油厂完成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完成耕地土壤类别划定一图一表两报告,建立质量分类管理清单。
  加强固废从产生到贮存,从转移到处置全过程管理,坚决遏制固废非法转移倾倒,9家涉水涉危企业28辆危险废物和废水废渣运输车辆安装定位监控设备,关键点位安装视频监控设备33个,全部与全市信息化管理平台联网。从根源上杜绝了土壤污染的风险,进一步巩固了净土行动成果。
  3 谋划“三大保卫战”新篇章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奔向2035年远景目标的新起点。富县将以“两山”理论作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立足新发展阶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以项目谋划为支撑,以体系建设为保障,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度厚植鄜州大地绿色底蕴,推动全县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积极谋划申报生态环保项目。在国家政策资金对生态环境保护强力支持的现状下,增加在项目谋划前期的财政支持力度,组建专家团队,深入镇村实地调研,编制既符合国家政策方针又符合富县县域实际的生态环保项目方案,为“十四五”期间的整体项目规划奠定坚实的基础。
  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一体化”环境监测、监控体系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统筹污水、生活垃圾、固体废物等集中处理处置设施以及配套管网、收运储体系等环境基础设施规划,坚持“应纳尽纳”原则,将污染源全部接入信息化系统平台,逐步实现生态环境信息化、智能化、科学化管理目标,着力补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监管能力短板,推动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重点工程、重大项目为载体,坚决打好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确保全县大气、水和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进一步加强北洛河的治理、保护与修复,继续狠抓工业、农业、生活等重点领域污染防治;着力推进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加强燃煤、工业、移动源、VOCs和扬尘污染防治,做好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全面开展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落实污染地块环境管理联动机制,强化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加强重金属和固危废全过程监管与风险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