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半辈子文学作品的李天宝突然不写了,文友问为啥?李天宝说卖苹果忙得顾不上。
今年59岁的李天宝是洛川县凤栖街道罗村人,从部队退役后就回村务果园。以前卖苹果大多等果商上门收购,果价全凭果商和代办员说了算。有时,他也把苹果存到果库卖,遇到好年景,能挣一点辛苦钱,遇到天灾或价格低迷,就白忙活一年。
李天宝在部队当兵就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曾有作品《羊妈妈》在1986年的《鸭绿江》杂志第九期发表。回乡后,虽弃笔务农,但一直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文学梦。前几年,务果之余重新开始文学创作,并向各级刊物投稿。“虽然作品写的不多,发的也不多,但通过文学这个媒介,结识了县城和外地的不少文友。”李天宝说。
得知李天宝是农民作家,写作还是靠纸和笔之后,一些热心文友指导李天宝在用手机写作、手机投稿的同时,鼓励李天宝通过网络卖苹果。考虑到自己文化层次较低、缺乏网络知识,李天宝一直不敢在网上卖。后来,看到周围有人通过网络卖苹果挣了钱,李天宝心动了。
李天宝在文友麦田小牛的指导下,尝试通过文学作品推介苹果、朋友圈卖苹果。最开始是看过他作品的人下单,后来还有吃过他苹果的人推荐的人下单。“现在已经卖了50多箱,有的苹果没有红,另外一块苹果园正在卸袋。”李天宝说,今年苹果能产1.5万公斤左右,按这样卖下去能卖7万多元,比往年能多卖3万多元。
苹果成熟季节,果园的活很多,李天宝每天不是在果园干活,就是给别人换工(相互帮忙,不收报酬)。空闲了,他就在朋友圈发卖苹果的信息,并按客户要求装苹果、发快递……李天宝忙着、累着、快乐着,根本无暇顾及其他,更不用说写文学作品。
“等苹果卖完了,我还会抽时间继续写的。”李天宝说,种苹果、卖苹果是为了物质富裕,而写作是为了精神富裕,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农民,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裕了,才算真正过上了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