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务办理一站式 ▶ 智能机器人为您服务 延安作为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和陕西省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双试点”,充分发挥集中审批管理体制优势,以行政审批服务局“一枚印章管审批”系统性重塑审批运行机制,着力破解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中的堵点、难点,大胆改革,先行先试。
近年来,我市在培育市场主体、降低办事成本、提高审批效率、改善营商环境等方面持续用力,建立了“一张蓝图、一个系统、一个窗口、一张表单、一个部门、一套标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体系,打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组合拳”,促进审批流程更优、手续更简、时间更短、成本更低。同时,我市加速项目建设,助力“放管服”改革,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为延安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支撑和保障作用,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
多规合一夯基础,一张蓝图统筹项目。改革前,行业部门规划编制的数据来源、数据标准、坐标体系均不统一,缺乏“三区三线”设定,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保规划范围交叉,数十个规划互相“打架”,项目用地存在多种属性,项目统筹难、审批慢、落地难。改革后,建成“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叠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城市总规、土地利用、生态环保等12个规划34个图层,划定“三区三线”,实现了发展目标、空间坐标、用地指标“三标衔接”,形成中心城区“一张蓝图”。截至2021年9月,“多规合一”项目储备库共储备项目302个,发起部门协同意见项目66个,48个项目已通过协同进入审批程序。
共享信息联网络,一个系统统一管理。改革前,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需在发改、住建、生态环境、林业等部门专网上办理,而各专网没有互联互通,数据无法共享共用,项目单位要分别登录不同专网,进行多次申报,多次上传资料,耗时费力,影响审批效率和企业满意度。改革后,延安建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覆盖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过程,与发改、住建等省市专网互联互通,解决了项目单位多次申报、资料重复提交等问题。2018年8月至2021年9月,全市线上申请项目4502个,办结事项9506项,实现了项目网上办理、数据入库、信息共享、全程留痕、跟踪监督,做到了事项办理可询、审批时限可控、办理进度可查。
集中办理设专区,一个窗口提升服务。改革前,项目单位需在发改、国土、住建、规划、环保、林业等20多个部门窗口进行申报,存在“多头跑、门难找”等问题。改革后,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专区,所有项目审批事项及水、电、气、暖等市政设施报装全部实现无差别受理,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材料网上流转、统一窗口出件”,实现进“一家门”,到“一个窗”,办“多家事”。
重塑流程提效能,一张表单整合材料。改革前,工程建设项目除了法定的审批环节和材料外,还有大量的部门行业规定,且互相交叉、互为前置、相互“顶牛”,项目单位不仅要重复提交材料,还会出现因各种规定、规范互为前置导致无法申报等问题,项目单位无所适从,怨气很大。改革后,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通过“减、放、并、转、调、集”多措并举,精简环节、优化流程、减少材料,政府投资项目审批事项由50项精减为25项,申请材料由205件精减到126件,全流程审批时限由改革前平均358个工作日压缩至30~100个工作日,平均办理时限80个工作日,压减77.7%;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事项由44项精减为16项,申请材料由156件精减到89件,审批时限由改革前289个工作日压缩至20~70个工作日,平均办理时限50个工作日,压减82.7%。
整合资源转职能,一个部门集中审批。改革前,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职能分散,一个项目“全生命周期”需盖各类公章50多个,项目审批时间长、落地慢。改革后,延安将政务服务综合管理职能赋予行政审批服务局,将全市各级政务服务线下实体大厅和线上信息系统资源整合,由市县两级行政审批部门统一管理,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集聚了资源,特别是将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事项及事权,归集到审批局一个部门统一管理、集中办理,打破了原行业部门分散审批管理相互掣肘的体制藩篱,破解了行业规定互为前置、审批流程繁杂冗长等难题。
科学管理建体系,一套标准规范运行。改革前,工程建设项目报建流程不明晰、操作规范不统一、审批标准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审批存在自由裁量空间,加之审批工作人员能力差异,办理同一事项所需材料、流程、时限等要素因人而异,导致申请人来回折腾、企业意见大。改革后,我市研究制定了《延安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标准化手册》,涵盖审批事项清单、审批流程图、办事指南、报建、受理、审查等全环节操作规程,实现项目申报、受理、审批程式化,只认标准不认人,全事项、全过程、全环节规范有序运行。
经验启示
一、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是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根本。我市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破解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难题的“金钥匙”,发挥集中审批制度优势,创新建立的“六个一”审批管理体系,打破原来条块分割、互为前置的行政壁垒,破解了建设项目审批时间长、部门多、环节多、材料多“一长三多”问题,提升了审批效能,降低了企业成本,释放了改
革红利。
二、敢于刀刃向内、自我革
命是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前提。啃硬骨头多、打攻坚战多、动奶酪多,是新一轮改革的特点。我市抢抓国家改革试点机遇,主动割自己的“肉”,动自己的“奶酪”,破除部门利益和局部利益藩篱,将分散串联审批转变为集中审批管理,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各类评估评审事项作为内部协作事项,推进审批服务“体内循环”,实现审批流程更优、环节更少、时限更短、效能更高,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把体制机制活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力。
三、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是评判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标准。改革的目的是为人民谋幸福,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便民利企作为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航向标”,通过制度设计、服务创新破解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始终把企业是否真正受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改革成效的标准,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审批服务各个环节,有力推动了延安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