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志宏给四五六年级的学生一起上课 白志宏背孩子上学 白志宏面批作业 白志宏利用周末和课余时间为学生上门送教 白志宏陪孩子们玩游戏 白志宏检查学生休息情况 白志宏给学生打饭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中秋过后,渐浓的秋意为子长市马家砭镇任家园子村带来了一股别样的风情。
“哇!回来了,回来了!”
10月19日上午,驶过宽阔的柏油马路,汽车一声鸣笛缓缓驶进任家园子小学校园内,4个孩子呼喊着,追着车子奔跑着,宁静的乡村小学校园里热闹了起来。
这是校长爷爷白志宏新买的车,孩子们都知道。
“他们都不怕我。”白志宏笑着说。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可到了温和的白志宏这里,爱学生、疼学生不再是严厉教导,更像是日复一日慈父般有耐心的陪伴和爱护,细雨般润物无声的循循善诱和孜孜不倦。
追车的孩子今年新入学。在连续两年没有收到新生后,白志宏的内心有些忐忑:“这道沟里的娃娃们不会有人没念上书吧?”“没学生的话,这所学校也会和其他乡村学校一样撤了。”今年4个小可爱的到来,给白志宏吃下了定心丸:继续干下去!
自从1990年3月当上老师后,生在附近任家河村、30余年服务乡村教育的白志宏先后在周边强家沟小学、寨则岸小学、沙坪小学、水园则小学、任家寺小学、任家园子小学等处任教,亲眼见证了沟里每个学校的繁荣和衰落。
沟里的学校方便了周边群众的孩子就近上学,任家园子小学学生人数最多时有300多名。校园里一栋3层黄色教学楼高大亮堂,它和矮瘦精干的白志宏一起见证了这所校园昔日的辉煌与荣耀。如今,沟里仅剩下这一所小学。10多年来,随着更多年轻人在外谋生,他们的孩子也留在城市上学,任家园子小学学生数量断崖式减少,目前,校园里仅有10名学生,其中5名曾属于精准扶贫户,分属于学前班、三至六年级等5个班级。
白志宏的同事换了一批又一批,他却仍然和稳若磐石的教学楼一样,一动不动地守在这里。
今年,白志宏破例允许学前班学生也住校。这份破例更是魄力:孩子岁数太小,吃喝拉撒处处都要老师操心,不仅要教授知识,教为人处世,还要给孩子打饭,陪孩子做游戏,教洗手、洗脸,衣服脏了还要给洗干净……
“娃娃送到白老师这儿我们放心。”不少家长表示。32年来,白志宏爱学生在附近有口皆碑,这也成为这所小学屹立不倒的原因之一。
“我这背上,不知背了多少娃娃了。”白志宏看了看自己的肩膀说道。朴素的蓝色西装下不到一米七的瘦小身体,藏着一颗不服输的心。“年轻的时候,别说背个七八十斤的娃娃了,就是两大包洋芋也不在话下。”
“当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那一刻,老师就是家长,要主动站出来保护娃娃们。”白志宏说。
1995年,白志宏在强家沟小学任教时,发现一个10多岁的女孩坐在操场上一直哭,旁边的孩子很着急,不知所措。发现女孩子腿动不了后,白志宏二话没说就把女孩背起来送回家中。
白志宏还背过半夜从床上跌下来的男孩,他打着手电,穿过浓厚的夜色及时将男孩送医。
前几年的一个假日,路过一个村子时,白志宏听说河滩里有男孩脚受伤动不了后,他急忙下到河滩去看,竟发现是自己的学生。白志宏把男孩背到路边,通知了家长后,带着孩子去了医院,担心孩子病情,他跑前跑后,缴费、办入院,医护人员以为白志宏是家长。
白志宏背孩子的故事更多发生在从他家里到学校的路上。90年代,拐沟里的路都是土路,一下雨,路上湿滑难走,路断了也是常事,白志宏去学校时,常常会遇到年龄小的孩子被堵在道路断裂处,他会一个个背起送到安全处。
“背”是因为有爱,有了师者爱的哺育,一批批孩子从目不识丁到识文断字,还有不少走出大山继续求学追梦,有了知识,他们在社会立足,成长成才,勇敢生活。
“我担心要是我走了,学校就没了,这些娃娃很可能会早早辍学。”白志宏当初回到家乡工作是分配下来的,在西安读了大学的他不是没想过再次走出大山。尤其是自家的两个孩子上初中、高中时,他特别想到子长城区去工作,拿出更多时间陪伴孩子成长。但现在,他更愿意把时间拿来陪伴他的学生。在他的学校里,老师会辅导孩子做家庭作业,但不会收延时课费,甚至被套床单等生活用品也是学校发放的,贫困的孩子能毫无顾虑来上学。
“现在交通条件好了,进村道路都是柏油马路,有了车,做啥事都方便了。”站在校园内,白志宏感慨地说道。
今年秋季,左侧平房的学生宿舍和办公室都安装上了暖气片。白志宏说:“冬天教室就换到办公室,师生们一起过个有暖气的暖冬。”
秋光无限好,多姿多彩美。此情此景,恰若白志宏身上担负起的周边一道沟里乡村的教育事业,美丽非凡,充满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