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胃癌,大家会很自然地想到一种致病菌——幽门螺杆菌。
据报道,胃癌在我国呈高发态势,感染率高达50%。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而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最大的风险因素之一。大量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患胃癌的概率是普通人群的3~6倍。长期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导致慢性胃炎,从而刺激细胞变异和生长。长此以往,就会增加患癌风险。幽门螺杆菌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类致癌物。
那么,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得了幽门螺旋杆菌该怎么办?为此,我们采访了延大附院消化内科大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刘鹏飞。
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胃里边的一种细菌,也是胃里边唯一能存活的一种细菌,这是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致病菌,它有多常见呢?
刘鹏飞说,据统计,全球半数以上的人都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而中国是感染幽门螺杆菌人数最多的国家,感染率高达59%,我国有将近7亿人感染。也就是说,身边每5个人中,就有3个人感染过幽门螺杆菌。
调查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高低往往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流动有关。经济较为发达的广东感染率最低,较为落后的西藏感染率最高,而可能由于人口流动大增加了感染机会,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城市也表现出较高感染率。
幽门螺杆菌感染之后有什么表现
多数幽门螺杆菌患者是在体检中发现的,有70%的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后没有症状,10%的人可能存在有消化不良,10%~20%的人可能有消化道溃疡。
刘鹏飞说,幽门螺杆菌不是感染即致病,感染后是否致病,会受感染的菌株类型、不同感染阶段、人体免疫力、生活环境,以及家族史等多种因素影响,比如幽门螺杆菌处于静止状态,或人体免疫力比较强时可能就不会致病。
他说,幽门螺杆菌感染不仅可以引起消化道疾病,还能引发一些消化道外疾病和不适症状。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消化道疾病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消化道以外的疾病包括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冠心病、荨麻疹等等。
细菌感染后会出现以下症状,包括胃不舒服、恶心、反酸、打嗝、腹痛、腹胀、口臭、牙龈出血等。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就要考虑是否被幽门螺杆菌感染了。
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
那么,人为何会感染这种病菌呢?
刘鹏飞说,幽门螺杆菌传染性极强,一般来说主要通过“口—口”途径和“粪—口”途径传播,比如饮用生水、进食生食,与人共餐,共用牙具、水杯,饭前便后不洗手等,都有可能感染,而且往往家中有一人感染,全家都可能中招。
他说,要有效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最好做到以下六点:
一是提倡使用公筷、公勺;
二是餐具定期消毒、如果家人感染,一定要分餐;
三是饭前便后洗手;
四是不吃生食或太烫的食物,刺激胃黏膜,降低其抵抗力;
五是不要“口对口”喂饭,可能将大人口腔内、肠胃里的细菌传染给孩子;
六是注意口腔卫生,建议使用漱口水和抑菌牙膏。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怎么治疗
如果确实感染了怎么办?
刘鹏飞说,目前幽门螺杆菌的检查和治疗方式都是比较方便的。检查方式主要有四种:查碳十四呼气试验、粪便HP抗原检测、胃镜以及抽血。
建议大家在没有症状前也要选择先观察再检查。一般来说,只有这两类人是需要严肃态度,立即治疗的:
一是幽门螺杆菌已经诱发了胃炎、胃溃疡等胃部不适,对生活造成影响的;
二是胃癌的易感人群,比方说有胃癌家族病史、日常饮食习惯不佳,原本就有慢性胃病的人群。
这两类人群,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确实会大大增加罹患胃癌的概率,也会影响到健康。而其他“无症状”患者可以考虑慢慢治。毕竟当你身边过半数的人带有幽门螺杆菌的时候,你也很难避免被反复感染。
目前,幽门螺杆菌是可以根治的,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便是“2+1+1”的四联疗法:2种抗生素+1种质子泵抑制剂(PPI)+1种铋制剂。四联疗法10至14天为一个疗程,一般来说一个疗程的根除率可以达到90%以上。经过一个疗程规律服药后,需要停药4至8周再进行一次幽门螺杆菌检测,如果阴性,证明已经根除了,就可以停药。如果仍然是阳性,可能是由于服药不规律、发生耐药、免疫力差等因素导致,这时需要医生通过综合评估后,来决定是否需要继续用药或调整用药,一般下一步治疗需要间隔2至3个月。
“病从口入,是吃出来的”,这话用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确实是非常正确的。
刘鹏飞最后提醒大家,要从平时注重饮食健康,同时要合理用药。不要病急乱吃药或自我用药,因为药物不合理使用可能会导致过敏、耐药等情况,且儿童与成人所用药以及药物剂量也会有所不同,建议大家在专业医生或药师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