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长市城区鸟瞰图 ● 志愿者对辖区居民开展二胡等培训 ● 志愿服务大队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 互助幸福院老人统一就餐 通讯员郝文军记者 叶四青 南卫东
文明之风吹进千家万户,也让幸福之花开遍城市乡村的每个角落。
党史学习教育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之际,子长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魅力子长·文明实践”为主题,创新“13579”工作法,将文明实践活动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掀起了一股为民服务、解民之忧的务实之风,党史学习教育充电蓄电,文明实践浇开“幸福花”,让老百姓得实惠、享便利的同时,也享受到生活在新时代文明阳光沐浴下的幸福惬意。
充满实践之电 催放便利之花 “自从有了这个平台,我们常来和姐妹们活动,运动起来,身体锻炼了,心情也好了。”11月初的子长,冬日暖阳照在袁家沟社区舞蹈排练厅,50多岁的市民毕升和朋友们一起随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非常开心。
毕升口中的“平台”,指的是子长市袁家沟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该实践站是子长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首批打造的“一站一品”的特色站点,以创建“五心家园”为品牌,以打造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服务有力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为矩阵,营造出基地开花传思想,服务群众聚人心的生动局面。
袁家沟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是子长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深入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13579”文明实践工作法落地在基层的缩影。随着越来越多文明实践平台落地,群众享便利的文明之花有了绽放之地。
据了解,子长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制定出了具有子长特色的“13579”文明实践工作法,即一个指挥中心、三级组织机构、五大实践基地、七个服务平台、九支志愿服务大队。
根据实际需要,子长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及时印发《关于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的通知》文件,并成立志愿服务组织机构,围绕“讲、乐、帮、需、安、爱、美、法、助”,即政策宣讲、文化文艺、农业科普、安全应急、卫生健康、情感关爱、环境保护、法治宣传、移风易俗形式建立“9+N”支特色志愿服务大队,促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
在袁家沟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理念,该站点被打造成了集日常办公、居民养老、文化教育、司法调解等个性化服务的一站式高标准志愿服务中心,设立了理发室、古琴室、古筝室、茶艺室、书法室等19个功能室,为居民提供多元化全方位志愿服务,获得群众的广泛好评。
“这儿头发理得好又不要钱,态度又好。你就说不出个毛病。”袁家沟社区居民陈士良说道。
袁家沟社区党支部副书记何静表示,实践站成立后,今年以来,通过在职党员进社区、点亮社区困难居民“微心愿”活动,对辖区困难居民实行结对帮扶,对行动不便的居民代买代办84人次,免费理发120人次。通过协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保院、市医院对居民进行义诊,服务居民达1500余人次。另外,通过不定期邀请志愿者对辖区居民开展古筝、古琴、书画等培训,来丰富广大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今后,还将进一步丰富志愿服务内容,运用广大居民喜闻乐见的方式,真正打通服务居民的“最后一公里”。
充满理论之电 催放宣讲之花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充分发挥好党史学习教育为文明实践充电蓄电的作用,还需要让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广泛开展开来。
据了解,子长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将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推行“一月一题”“一题一议”“一人一文”和轮流发言制度完善为“六有”制度,即有学习计划、有讲义课件、有中心发言人、有研讨交流、有学习笔记、有会议记录。截至目前,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共组织学习19次,各基层党委(党工委)中心组集体宣讲学习356次,全面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等50篇,人均笔记2万字以上,撰写宣讲学习心得体会58篇,撰写理论调研文章5篇。
为了将党史学习宣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子长市通过“四个宣讲”即领导干部带头宣讲、宣讲团示范宣讲、志愿服务宣讲、媒体宣讲,迅速在全市掀起党史学习宣讲热潮。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子长市市级领导宣讲25次,受众人员达2万人;宣讲团宣讲70多次,受众人员达2.6万多人;全市33个党委志愿服务大队组建的10支100人特色宣讲志愿服务队目前开展各级各类志愿服务宣讲350余次,受益群众达3万人;各类媒体发出新闻近350余条,“瓦窑堡大喇叭”宣传650次。
与此同时,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积极创新形式,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用活红色资源。
“传承红色精神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我们要发扬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努力读书,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子长市秀延初级中学学生李梓齐说道。
近日,秀延初级中学开展“弘扬红色文化 传承革命精神”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以特色载体厚植广大未成年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得到师生的热烈回应。
“更好地学习了谢子长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历史,以后要更好地弘扬红色文化精神。”秀延初级中学学生雷子鸣说道。
“将红色文化带进校园,不仅陶冶了孩子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今后我要给孩子们讲更多红色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秀延初级中学教师南小菁说道。
充满志愿之电 催放服务之花
子长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立以来,就“怎样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4534工作要求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安排部署,并对志愿服务团体、志愿者注册、志愿服务项目申报程序进行专题培训。目前子长市已经注册257支志愿服务队,实名注册2320名志愿者,今年子长市委、市政府还对2020年度的4个最美志愿服务组织和10名优秀志愿者进行了表彰奖励。
志愿者和志愿服务队走进千家万户,千朵万朵被文明实践点亮的蒲公英,飞入寻常百姓家。
“从开春疏花疏果、修剪拉枝,到温度骤降前的苹果紧急采收,志愿者对果园的支持非常大。”安定镇白杨树坪村村民南海燕说道。
“卫生院志愿者上门测血糖,量血压,社区志愿者帮忙交话费、网上买东西,交合疗。志愿者一直帮助我,对我帮助最大了。”李家岔镇村民李生昌说道。
据了解,经过多次探索,子长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根据群众实际需要,形成文明实践中心“派单”,文明实践所、站“接单”、志愿者“送单”,群众“点单、评单”,提供“菜单式”服务,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
从今年1月份开始,各党委志愿服务大队每月至少开展2次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并策划、实施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打造特色志愿服务品牌,尤其是“学史力行办实事·文明交通伴我行”文明交通、“粽叶飘香进军营·军民团结一家亲”文明实践、“衣旧情深,爱在社区”主题爱心衣物发放等志愿服务活动赢得老百姓的一致点赞。目前,各镇(街道)上报志愿服务项目600多次,上报延安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4项。开展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1200余次,受益群众2万人。
充满民风之电 催放幸福之花
民风之变,迁染国志;关之盛衰,不可不慎。
民风是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并被广泛认同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处事态度和行为习惯。子长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着力在新民风建设上下功夫,形成了例如“互助幸福院”“红白理事服务中心”“六卡志愿服务”等一批品牌项目,在改良民风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互助幸福院”得到广泛推广。
2017年,子长市余家坪镇郝家川村多方筹措资金20余万元,将原村委9间平房改造成占地1.5亩的互助幸福院,村里70周岁以上的留守和独居老人到此免费就餐、休闲娱乐,享受日间照料等服务。
为了扩大辐射面和影响力,子长市认真总结郝家川村互助幸福院的成功经验,先后在新寨河、寺湾、廖公桥、丹头等村建成“互助幸福院”,随后全市具备条件的社区、村都积极建立互助幸福院,极大地改善了留守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让老年人切实感受到了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子长市的“互助幸福院”建成为全省创新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和探索农村养老提供了经验,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入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延安实践案例选编》。
子长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人表示,要盘活用好各级各类志愿服务资源,以精准提供志愿服务项目为重要抓手,针对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经常性、面对面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真正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子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