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让幸福在青山绿水间流淌
— 黄龙县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美丽宜居的瓦子街镇偏石村
    ●圪台乡圪台村菜农在大棚里采摘蔬菜
    ●三岔镇梁家山村第一书记吕哲(左一)走访村民
    ●黄龙县电商中心整齐停放的发货车

  通讯员 王华 记者 常青
  绘就蓝图,久久为功。2020年,黄龙县顺利实现全县整体脱贫摘帽目标。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21年,黄龙县乘势而上,成立乡村振兴局,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为全县人民交出一份具有黄龙特色的“乡村振兴答卷”。
  1 美环境带来好前景
  走进瓦子街镇偏石村,青砖红墙的房子一字排开,巷道两旁、房前屋后干净整洁,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感到轻松惬意。
  “巷道硬化了,房屋院墙也改造一新,村子一天天美起来,来的游客也越来越多,我在家开起了农家乐,生意很好,赶上旺季,每天能收入1000多元,再加上种植的果园,一年下来家庭收入有七八万元呢,日子越来越有奔头。”村民陈家梅开心地告诉记者。
  2020年,瓦子街镇按照“一业兴多业,旅游带全局”发展思路,着力打造集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旅游看点、乡风文明培育、产业培育开发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偏石清洁乡村示范点。
  “我们翻新美化院落28处,实施重点区域绿化100余亩,实施雨污水管道铺设、农村改厕提升工程,建成28套特色民宿、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民俗广场、乡村舞台等设施场所,村容村貌得到大幅提升,基础设施实现配套完善,村民在家门口纷纷开起了农家乐,偏石村真正成了‘宜居宜业、可寻乡愁’的美丽田园乡村。”偏石村党支部书记刘忠玉说。
  像瓦子街镇偏石村一样,享受人居环境改善释放红利的还有白马滩镇“印象圪崂”。“村在景中、景在村中、人在画中”,如今白马滩镇的“印象圪崂”声名在外,成为四方游客拍手称赞的美丽宜居家园。
  “印象圪崂”位于白马滩镇神玉村。2018年,该镇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政府“首年建设打基础、次年乡风文明再提升”的要求,集中力量打造集休闲、度假、康养、露营、文化民俗等为一体的综合田园韵味休闲旅游度假村,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2020年8月“印象圪崂”被确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神玉村一点一滴的变化带给村民更多的是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信心。曾在外务工的冯刚回乡干事创业,经过探索学习,现在已是村里羊肚菌种植基地的管理员,日子过红火热闹;村民王娟也开始了她的“美团团长”之路,靠自己的双手,一步步增收致富奔小康。
  2021年,黄龙县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坚持把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农村改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村容村貌提升,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384座,巩固提升绿化美丽乡村30个,改建维修通村公路38.45公里,新建改建农村电网32.648千米、改造变压器20台,新建铁塔1个、5G设备5套、通信基站4套,让农村真正成为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宜居宜业家园。
   2 兴产业鼓起钱袋子
  初冬时分,走进瓦子街镇张宪食用菌基地,40座拱形大棚赫然矗立,大棚内,菌棒上,一颗颗香菇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操作间内,工人们正在为二期大棚投产紧张有序地制作菌棒,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
  该基地位于瓦子街镇瓦子街村张宪组,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脱贫产业拓展,2020年,瓦子街镇投资170余万元,采取“基地+农户(贫困户)”的模式,发展特色棚摘产业,建设全镇首个集菌棒加工、食用菌种植、冷藏、烘干等功能为一体的食用菌产业示范基地。
  “基地共有大棚40座,可培养菌棒30万袋,2020年年利润达60至90万元,其中10万元用于村集体发展基金,5万元用于贫困户分红。”基地负责人张建军介绍说。
  基地流转群众土地30亩,吸纳26个村民在基地务工,22户45人参与到基地建设的土地流转、管理,户均增收5000元;同时,基地积极探索全程托管、入股分红,赊销菌棒、回收产品等方式,免费为群众提供技术培训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挣钱、“充电”两不误,为产业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食用菌产业成为瓦子街镇继高山冷凉蔬菜、金丝皇菊、大闸蟹后的又一项特色生态产业,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除了打造集约型产业发展基地,鼓励帮助农户自主发展产业,也是黄龙县壮大乡村产业的生动实践。
  石堡镇吉家河村村民仝宪龙,妻子因发生意外致使残疾,导致原来本不富裕的家庭愈发困难。2014年,仝宪龙家被县上纳入精准扶贫户,帮扶干部和镇村干部多次前去他家中,送政策、送产业、送资金、提供就业岗位,帮助他重拾对生活的信心,积极发展产业,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经历过刚开始发展产业经验不足的阵痛,在积极参加县镇举办的中蜂养殖培训会,并向村里有经验的养殖户虚心请教养殖技术后,仝宪龙积累了丰富的中蜂养殖经验。终于,他的中蜂养殖规模从一开始政策扶持的30箱,发展到现在的150箱,成为村里名副其实的产业脱贫致富典型户。
  此外,仝宪龙还种植了15亩核桃园、70多亩玉米,他的妻子通过就业扶贫政策走上公益性岗位,他本人还是村里的信息员、技术员,2021年预计家庭收入将达到12万元。不等不靠,仝宪龙在政策支持下,稳稳走上了致富路。
  “今年有政策的持续支持,有县镇村全程跟踪的技术指导,我对进一步壮大产业信心更足了,日子越来越有盼头。”说起以后的幸福生活,仝宪龙充满了希望。
  瓦子街张宪食用菌基地、石堡镇吉家河产业脱贫的成功探索,是黄龙县积极发展多元产业,筑牢乡村振兴之基的缩影。
  截至目前,全县核桃总面积28万亩,产量1.3万吨;苹果面积15.5万亩,中蜂养殖规模突破9.1万箱,新增种植中药材9898亩,瓜菜种植面积1.11万亩,羊肚菌种植97亩,香菇、木耳种植151万棒,大闸蟹养殖500亩,连续3年荣获全国河蟹大赛“金蟹奖”,88名产业致富带头人带动600名群众发展增收致富产业,县域产业发展实现多点开花,硕果累累,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3 选人才发展新路子
  “您好,这是您订购的蔬菜。”11月20日一大早,县城福林湾小区居民张琳就收到了她在“圪台村蔬菜选购群”订购的蔬菜,接过蔬菜道谢后,张琳提着新鲜的蔬菜,走进厨房为家人们准备早餐。
  说起“圪台村蔬菜选购群”,就不得不提起蔬菜配送业务发起者张瑜。张瑜是圪台乡圪台村乡村振兴专员,是县47名乡村振兴专员中的一员。
  2020年,黄龙县在全市首创实施青年人才返乡进村和乡土人才培养计划,招聘47名优秀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及返乡青年到各村担任乡村振兴专员,协助村支书和驻村工作队处理村级事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张瑜便是他们中的一员。
  2021年4月,经过前期的走村入户及外出考察,张瑜引进科学的种植技术,在村里承包了21个大棚种植蔬菜,吸纳8个村民在大棚务工。乡党委、政府承担了搭建大棚的土地流转费,分发给流转土地的农户,支持乡村振兴专员张瑜创业。
  “我们组建了一个县域内蔬菜选购群,除去销售大棚里的蔬菜外,还会帮村里小规模种植的村民销售,群里面的客户有超市老板,也有居民和个体户,每天分享蔬菜照片,供大家定购,采摘包装好后,根据下单时间,当天或者次日送达;此外,蔬菜还会批量发往宜川、韩城、山西等地蔬菜店,今年收益已经有8万元了。”张瑜介绍说。
  像张瑜一样,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中的年轻力量,还有三岔镇梁家山村第一书记吕哲。吕哲是县自然资源局选派的第一书记,2O20年完成在三岔镇长石头村的任期后,在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节点,对乡村工作积累了一定经验的他,选择继续留任,经组织选派到梁家山村担任第一书记。
  调解矛盾,传达政策,发展产业……据悉,在长石头村任职第一书记的3年时间,吕哲和镇村干部一同努力,建设起矮化苹果示范园、智慧苹果园、苹果交易中心和核桃加工厂,硬化了申家塬、强才村组1.2千米巷道,建起帮助脱贫户栽植乔化苹果7.5亩,矮化苹果树18亩,村集体实现年增收2万元,群众增收致富路越走越宽。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2021年,县上轮换调整108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向四类重点村和易地搬迁社区选派36支驻村工作队,向乡村振兴非重点村加派13名第一书记,实现了第一书记选派全覆盖,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第一书记们在乡村、乡镇和县城之间搭建起沟通“连心桥”,走村入户访民意、察民情、谋发展,为村子产业、人居、治理及集体经济等村级各项事务谋发展、争项目、引资金,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支青年铁军。
  4 创渠道过上好日子
  11月15日一大早,走进黄龙县庆丰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乔庆文正在给羊喂草,圈里的湖羊个个肥硕健壮,不时发出几声“咩咩咩”的清脆叫声。黄龙县庆丰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现有社员137人,是国家级示范社。
  种养殖技术培训,免费上门指导,突发问题解决……合作社带动包括土专家和种养殖大户在内的村民78户,吸纳贫困户5户,为成员提供了技术学习交流的平台,社员之间互帮互助共同迈上致富路,2020年社员户均增收3.2万元。黄龙县庆丰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造福一方百姓,助力乡村振兴的缩影。
  据了解,黄龙县现累计注册登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25家,成员总数5876户,带动非社员户3118户,占总农户数的95%以上。仅2019年,由合作社统一组织销售的农产品总值达3690万元,社员人均纯收入达1.2万元,较全县人均收入增长28.2%,合作社帮助群众抱团发展,共同走上致富路。
  “我们黄龙环境优美,山青水绿,生产的蜂蜜纯天然无污染,大家看一下,这是今年的新蜂蜜,色泽透亮,质地纯正,欢迎大家下单购买……”走进界头庙镇电商服务站,负责人王锋正在向网友推荐黄龙土蜂蜜。核桃油、花椒、香菇、木耳……展柜上整齐摆放着13种当地纯正农特产品。
  “2021年,通过‘线上+线下’模式,我们帮助群众销售苹果11万余公斤,蜂蜜0.15万公斤,核桃0.18万公斤,圣女果0.75万公斤,累计收入达6万余元,比农户日常批发出售利润高出5%。”王锋介绍说。
  2019年,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获批,黄龙县紧抓政策机遇,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积极推进电商扶贫和电商助农工作,共建成7个镇级电商服务站,27个村级电商服务点,培育1个直播电商示范村,强化站点负责人、基地负责人及农户电商培训,孵化20家企业和120个个体电商,在抖音、快手、拼多多、淘宝等平台开设网点销售当地农特产品。
  经过不懈努力,黄龙县探索出一条“以电商示范县为支撑,以产业户依靠电商实现增收”的电商助农路径,为黄龙县优质农特产品插上“电商翅膀”,飞向全国各地。截至2020年,黄龙县电商带动就业人数282人,助力苹果、核桃、蜂蜜等农产品销售额达4433万元,实现增收26万元,让群众种植没有后顾之忧,过上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村子焕然一新,产业多点开花,发展前景可观,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强。现在,漫步在黄龙的广阔乡村,移步易景,入目成画,振兴中的美丽乡村焕发着蓬勃生机,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向往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