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红色家风”代代传
——记“全国文明家庭”曹凯家庭
  “别人家的传家宝是金壶银壶,而我们家的传家宝是‘红色家风’。我要求家庭中的每个人都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朴素的延安精神,通过学习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多为社会作贡献,多为他人做好事。”提到他的家风时,曹凯笑着说。
  2016年12月12日,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安塞区曹凯家庭获得“全国文明家庭”殊荣。12月14日,曹凯家的家庭代表曹生章回到延安,当日下午就召集了一家老小开了个家庭会议,让全家人一起分享这一荣光。在这次家庭会议上,曹生章郑重地将表彰大会上获得的“全国文明家庭”荣誉证书和奖牌一一拿给父亲曹凯,并为其戴上印有“全国文明家庭”的红绶带。
  “今天我们召开这个家庭会议,主要是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曹凯微笑着坐在家人们中间,语气洪亮地读起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要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下一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曹凯读得很认真,一家人也在用心聆听。
   延安精神成为传家宝
  来到曹凯家干净整洁的院落里,院子里红旗飘飘,还悬挂着“用延安精神教育下一代”“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等一组宣传横幅,五孔窑洞里面分别摆放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志丹等伟人的图片和有关他们事迹的书籍。这里就是曹凯的延安精神教育基地。
  曹凯的三儿子曹生海说:“父亲多年来一直受邀到多地宣讲延安精神,现在他年龄大了,身子也不如从前了。为了将延安精神继续发扬下去,他经过5年筹备,拿出68万元的积蓄,我们兄弟3人各出资10万元,将父亲家的5孔老窑洞翻修后,建成了‘曹凯延安精神教育基地’。”
  曹凯是一名老党员,离休20多年来,他热衷于传播延安精神,自费行程1.5万公里搞红色调研,宣讲延安精神报告达3000余场,听众达298万人次,被誉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育百万人”的革命老人。
  在他的教育和感染下,子孙们先后有12人加入中国共产党。“爷爷用自己的行动让我知道什么是延安精神,怎样在新时代去践行延安精神。”在安塞区地税局工作的曹韬说,要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在工作中踏实主动,生活中艰苦朴实,积极主动地去帮助他人。
  延安精神已经成为了曹凯家的传家之宝,并体现在每个家人的思想和行动上。
   学习奉献传家久
  “社会在发展、变化、进步,学习少了,思想就赶不上形势了,那就非落后不可。”提起学习,曹凯说。
  曹凯不仅自己每天坚持学习,还要求家里的人都要主动学习。每年在春节和清明节期间,全家人齐聚一堂,曹凯就会召开家庭会议,组织家人们一起学习党的新理论、新政策和曹凯整理起来的一些内容,会后,他还会和每一个儿孙单独谈心。
  曹凯的大儿子曹生章说,去年春节,他家学习的内容是共产党员的行为准则,八个学习、八个牢记、八个不要、八个奉献、八个维护和一首倡导文明新风、构建和谐家庭的诗歌,通过多年来不间断的家庭集体学习和经常性的讨论交流,他们家每个人都养成了经常看书的习惯。
  “学是为了更好奉献。”曹凯经常这样说。离休20多年来,他先后筹集资金19万余元,为安塞区镰刀湾乡高家塬村打井、拉电;定期给贫困学生捐钱捐物;调解民事纠纷40余起,上访案件14起,挽回经济损失40余万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曹凯作为大家庭的家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着子孙后代。孙子曹磊上学时就以助人为乐,坚持接送残疾同学上学放学三年之久,风雨无阻,受到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曹凯的儿子曹生章、曹生江、曹生海多年来一直坚持资助贫困学生,帮助贫困家庭……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要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曹凯和曹凯家的每个人都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文明家庭的要求和期盼,一大家子人开心幸福、其乐融融地生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