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移民搬迁,“搬”出群众好生活
记者 乔建虎 黄建斌 王冬
    ●延川县移民搬迁安置点
  初冬时节,寒意渐浓,从安塞区城区出发,沿安子线向北行进约10公里,整洁的街道、设施完善的学校、超市、卫生院、熙熙攘攘的人们,这里便是安塞区建华镇移民搬迁安置点和谐小区。
  记者走进和谐小区,看到脱贫户石金山正和妻子一起打扫房屋,他家房子宽敞,物件摆设齐整,这样好的生活条件让石金山夫妇很是满意。
  2018年通过移民搬迁好政策,石金山从郝家坪村石家岸组搬进了新房子,嘴上一个劲儿地说着:“这下方便了。”
  “我是个残疾人,过去生活中的种种不便,住在楼房都解决了。比如说吃水、上厕所、做饭等等,都方便了。”石金山笑着说。
  住房安全有了保障,考虑到石金山夫妇患有残疾,包扶干部又帮助他在镇上开了一家打印部。同时,他还被选为建华镇残联专职委员,一年下来收入达到5万多元。
  据了解,建华镇集中安置社区由4处安置点组成,共安置困难群众29户,其中和谐小区安置14户。搬迁群众在政府扶持下,实现了“户户有产业,人人能致富”目标。
  “我们村的搬迁户,住房改善了、生活质量提高了,他们有的做小生意、有的在井队上、有的种棚……都没闲着,生活都能维持住。”郝家坪村石家岸村民小组组长石玉成说。
  建华镇副镇长高睿告诉记者,针对搬迁户,他们每年安排3期技能培训,让搬迁户有一技傍身,能够通过自己的技能实现致富。目前,安置社区的29户搬迁户就有就近种大棚的、养牛的。他们还在产业扶持上加大了技术服务力度。同时,在申报公益岗位上,优先申报搬迁户,把一些搬迁就业难的群众安排在了保洁、保安、绿化方面的公益性岗位。
  安塞区的移民搬迁工作让群众对未来的生活底气十足。延长县也针对黄河沿岸住房条件差、生活困难等群众实施移民搬迁工程。
  位于罗子山镇的天尽头村,于2020年启动新村建设,共修建了74间安置房,让群众彻底告别了土窑洞,住上新平房,并配套饮水、硬化道路等基础设施。 

  “原来是个土窑洞,现在新房里亮堂堂的,再收拾干净,住下舒服多了。”天尽头村村民孙永山说,以前他一直在外打工,一年挣个3万多元,老婆娃娃都顾不住,现在年龄大了,打工也没人要,回来种地,还住上了新房,他感觉日子有奔头。
  罗子山镇人大主席刘志强表示,该镇还将结合天尽头村实际,大力发展以红薯、花椒为主的特色产业,创建品牌,提质增效,确保群众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安塞区和延长县移民搬迁工程是我市近年来大力推进民生工程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举全市之力集中攻坚,用延安精神决战贫困,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5万户4.9万人,危房改造3.09万人。贫困群众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
  市移民搬迁办相关负责人表示,2015年以来,我市坚持把异地扶贫搬迁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按照精准搬迁、精确施策、精细管理要求和“实际、实用、安全”原则,多措并举建房,灵活形式安置,实现贫困人口“搬得进、有产业、能致富”的全面脱贫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