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延伟龙:
回乡创“大业”不忘桑梓情
记者 刘彦 通讯员 潘燕燕
  近日,寒潮一轮又一轮袭来,让不少人瑟瑟发抖。但是,在包茂高速镰刀湾出口处的疫情防控检查站上,却有人主动给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送来自家产的苹果和猪肉,让“寒流”变成了一股“暖流”,温暖了“疫线”防疫人。
  “苹果又大又红,一看就是挑了好的送来的。”防疫人员告诉记者,寒冬里给他们来送“温暖”的是安塞区镰刀湾镇杨石寺村村民延伟龙。
  延伟龙说,这么冷的天,疫情防控一线人员每天坚守在高速路口开展工作,为大家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驾护航,每每看到他们心中都很感动,所以就想用实际行动表达一下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和对疫情防控人员的敬意。
  在镰刀湾镇,说起延伟龙大家都不陌生,因为他在当地可是响当当的创业“明星”。
   回乡创业种苹果
  1978年出生的延伟龙,小时候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十几岁就开始学开车,然后打零工、跑车、养车,尽己所能挣钱养家。“那时候吃了挺多苦,好在当时年轻也能扛,但日子过得总是没什么起色。”延伟龙说,自己对过上好光景的渴望一天比一天强烈。
  “2010年,我回村时发现好多人都外流出去了,大部分农田也撂荒了。”作为农家娃的延伟龙对土地有着深沉的眷恋与热爱,他说,“当时正值政府大力倡导发展苹果产业,我就和弟弟妹妹商量,决定在老家发展苹果产业。”
  如今,说起自己当时的决定,延伟龙依然很满意:“那时候,村里人可都是一伙一伙地往城里搬呢。”
  下定决心后,这个在艰苦生活里摸爬滚打惯的小伙子马上就干。“村里的地都是一家一户分开的,我就一户一户去商量,再找村上、镇上,多方努力协商,最终在2013年流转土地138亩建起了果园。”
  延伟龙肯吃苦又好学,果园建成后,他就“粘”上了镇上果树站的技术人员,跟着他们学习果树种植、果园管理等技能。村上人说,那时候,哪里有果树技术培训,哪里就能见到延伟龙的身影。
  “咱自己技术不行,就得老老实实地学,”延伟龙说,政府对于苹果产业支持力度大,不仅在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上大力支持,还请果业专家给果农做持续性的技能培训,同时在果品销售等方面都给予实实在在的帮助,这对于像他这样的生手来说就是雪中送炭。
  在不断地学习和摸索中,延伟龙的果园越来越有模样,果树长得越来越好,苹果产量越来越大,收入也节节攀升。
  一门心思谋发展
  好了还想更好。延伟龙的果园产量上来了,他又想着要提升苹果质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更多的人讲究吃得绿色有机,那我就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延伟龙做了个大胆的决定,138亩果园全部施用农家肥,不用农药、不用化肥,“要做就做纯天然的。”
  “刚开始,我的羊粪全部都是买的,这么大的园子,成本确实挺高的。”延伟龙又开始动脑筋,“年年都要掏大价钱买羊粪,不如自己也搞舍饲养殖,既能解决果园农家肥需求,又能多一条产业致富路。”
  心动不如行动。在各级政府惠农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加上全家人的鼎力支持,2017年,延伟龙先后投资240万元,成立了“糖泥饼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起了占地面积10.8亩的养殖场。最初,他家养殖生猪300多头,目前已经发展到1000多头。同时还发展多元化养殖,养起了羊、鸽子、鹿等。
  “猪场刚建起不久的时候,就遇到猪肉市场行情不好,一年下来亏损了不少。”延伟龙说,当时这对他打击不小。但是不服输是这个陕北后生内心的底色,他没有气馁,不断提升自己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随着猪肉价格慢慢回升,延伟龙的养殖场也一步步走上正轨,开始逐年盈利。
  “目前,养殖场生猪出栏量300多头,现有存栏量700余头。”延伟龙说,如今他利用自家养殖场的猪粪产生的沼液供给果园,果树长势良好,结出的苹果个大皮薄、营养丰富、口感甜脆,真正实现了有机无公害“林牧”产业双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仅2020年一年,延伟龙的养殖场生猪出栏量就超过400多头,净收入高达90余万元,算上苹果产业,年产值超过500万元。
  在产业致富路上,延伟龙越走越稳。但他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也不忘带着邻里乡亲共同致富。养殖场每年产下的猪崽,延伟龙都会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卖给乡邻,并在养殖过程中给予他们技术指导。
  “虽然近几年猪肉市场行情不是特别稳定,但是乡亲们养的猪我能给他们保底,亏不了。”延伟龙说,“我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帮助,现在自己的产业做得有了一点规模,带着乡亲们共同致富,那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