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我市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走好具有延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记者谷嫦瑜
    ●大棚种出幸福生活(资料照片)    常延东 摄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稳固,成效更可持续。”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为延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指明了方向。
  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健全五大体系、坚持五新引领”为主线,以“三落实一巩固”为重点,全力以赴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脱贫基础更加扎实稳固、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完善长效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在全市农村工作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视频会议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赵刚指出,各级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大意义,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毫不放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定不移用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
  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意味着“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为了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我市常态化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制定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机制《实施方案》,市县均成立工作专班,严格落实“2531”工作机制,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截至12月3日,我市累计纳入边缘易致贫户、脱贫不稳定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1884户5208人,占建档立卡脱贫人口的3.2%,731户2011人已消除风险,没有一户一人返贫致贫。
  脱贫攻坚目标完成,但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水平仍是重点工作。我市坚持每半月开展一次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少年儿童就读情况核查,精准落实资助和送教上门政策,全市没有因贫失学或辍学现象;严格落实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等政策,持续做好慢性病签约服务,有效减轻群众看病负担;在全省率先制定农村住房安全有保障动态监测及帮扶办法,定期对全市所有农户住房安全进行排查,开通了危房改造工作咨询、投诉电话,第一时间跟踪核查;开展了5轮次农村饮水安全“大排查、快整改、促提升”和全覆盖敲门入户大排查行动,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整改、早见效。
  在巩固脱贫成果中,社会帮扶工作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市通过苏陕扶贫协作,下达苏陕专项资金(省统筹)1920万元,实施帮扶项目8个。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中央空军机关、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盐业总公司分别定点帮扶延川、延长、宜川3个脱贫县,直接帮扶项目20个,帮扶资金1.07亿元。在消费扶贫上,认定扶贫产品供应商290家、产品1342个,实现销售额5.8亿元。全市73个消费帮扶专馆、42个专区、245台智能专柜正常运营。
  加强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关系到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关系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走一条具有延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是新时代赋予延安的发展使命。5月7日,延安市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成立,乘势发力,我市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可持续。
  在延安,已经树立起重用一线干部的鲜明导向,目前,全市累计提拔重用乡村振兴一线干部844人,这也激励了更多干部踊跃到乡村干事创业。
  2018年4月,宝塔区委宣传部干部赵飞响应组织号召,担任宝塔区青化砭镇梁村村第一书记。工作以来,他牢记工作职责,爱岗敬业,以党建引领促脱贫,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村务发展的头等大事,与驻村工作队成员一起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功夫,全面提升各项工作。在他的努力下,目前,村上已建成标准温室大棚57座。乡村振兴工作开始后,赵飞选择继续留任,担任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他说,看到村民们一天天富裕起来,还想留在村上继续扶一把,希望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
  今年,我市继续调整优化驻村帮扶力量,新选派第一书记949名、驻村工作队878支、驻村工作队队员1837名,对全市脱贫村、易地搬迁安置社区、乡村振兴重点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红色美丽村等896个五类重点村和53个其他村实现帮扶全覆盖。印发《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管理细则》,对新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队队员等5000余人进行了培训,促进驻村帮扶工作深入开展。调整优化1817个党政、企事业单位包村,对脱贫户和“三类户”全部落实干部包联,建立了新一轮驻村帮扶、单位包村、干部联户工作体系。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目前,我市已实现教师特岗计划县(市、区)全覆盖,招聘特岗教师4499人,招聘规模占全省25%。积极争取陕西省“地方优师计划”30名,为脱贫县培养一批基础教育高素质师资,助力乡村振兴。先后选派268名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讲学。按规定按需补充招录村医,保障村医收入,全市实有村医1851人,并长期在村开展医疗服务。
  产业转型升级,扶持脱贫群众稳定增收
  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通过扶贫产业有力地推动了脱贫攻坚,也为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产业基础。
  瓦子街镇位于黄龙县北部56公里处,以前群众以种植玉米为主,每亩收益不足500元,产业结构单一、经济粗放型增长。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瓦子街镇党委、政府借势发力,围绕旅游培育休闲观光农业产业,瓦子街镇创新建立了以高山冷凉蔬菜、中药材、食用菌、水产养殖、金丝皇菊五个产业示范基地为引领,乡村旅游、高山蔬菜、花卉中药材三大产业为支撑,产业开发、农商互联、旅游服务三个中心为保障的“533”长效致富产业发展机制。
  三年时间,瓦子街全镇土地亩均收益从不足500元增至6000元,农业总产值从不足2500万元增至5500万元,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在全市兴起了“亩均论英雄”的热潮。
  在产业就业帮扶方面,我市坚持各级财政衔接资金60%以上用于产业,推动扶持产业由“到村到户”为主向“到乡到村带户”为主转变,投入衔接资金11.97亿元,发放小额信贷2641户1.02亿元,投放互助资金1.48万户1.88亿元,推进苹果产业转型升级、设施农业扩面提质、畜牧产业稳产保供,确保有劳动力、有发展意愿脱贫户产业后续帮扶全覆盖。健全就业实名制台账,培训有劳动力脱贫人口7086人次,社区工厂和就业帮扶基地吸纳带动有劳动力脱贫人口2952人,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户和边缘户17563人。
  在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中,我市围绕78个集中安置点,加强产业就业配套服务,累计建成社区工厂、就业帮扶基地53家,吸纳脱贫劳动力563人,实现有意愿“零就业”搬迁户至少一户一人就业。为符合条件的1.47万户搬迁群众办理了不动产登记证书,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全面完成。强化社区服务管理,全面落实党组织管理、物业管理、社保一站式服务等公共服务,促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融入社区。
  “让包括脱贫群众在内的广大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朝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继续前进。”这是全国人民的期盼,也是延安人民的心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变的是目标阶段和任务重点,不变的是责任和使命。延安将拿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气魄,继续走好具有延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奋力在延安高质量发展中写下“三农”工作浓墨重彩的一笔,绘就属于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