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新家园 新生活
———子长市安定镇移民搬迁新区侧记
    ● 生活馆参观的群众
    ● 群众在咨询养老保险业务
    ● 闲聊的老人
    ● 汪春莲打扫小区卫生
    ●移民搬迁新区一角
  记者 樊小帅 彭琛 通讯员 乔盼盼
  鳞次栉比的楼房、清新优美的环境、宽敞整洁的街道、生机勃勃的学校、配套齐全的卫生院、功能完善的党群服务中心、优越便捷的设施……走进子长市安定镇移民搬迁新区,欣欣向荣的景象扑面而来。
  子长市安定镇移民搬迁新区位于市区15公里处,占地31.2亩,现有安置房13栋500套,安置脱贫群众489户1558人。为了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安定镇开展移民搬迁安置点各项治理工作,为搬迁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规范的便民服务,做细做实移民搬迁“后半篇文章”。
   1 创新物业 干群齐心
  “移民搬迁新区居民来源广、归属感弱、服务需求多,安置点群众管理难、物业引进难、政府托管重,如何有效激活新型社区治理的‘末梢’,就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安定镇党委书记张金虎介绍起了安置点最初的状况。
  为此,安定镇党委巧用党建“金钥匙”,创新打造“红色物业”管理新模式。由镇党委和党支部进行人选双把关,吸纳党员、脱贫示范户组建业主委员会,确定网格员37名,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各楼宇党员为纽带的“党建+物业+自治”社区治理体系,将网格支部建设成为民服务、为民分忧、为民解困的前沿堡垒,以高质量党建促进安置点新型社区治理和发展。
  “亮明我们党员的身份,去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实事,心里特别光荣和充实。”既是移民搬迁新区党支部书记,也是一名社区网格员的谢万鹏高兴地讲起参与社区管理一年多来的感受。作为网格员,不仅要逐户逐人讲政策、摸信息、解难事、化纠纷,还要坚持每月入户排查,杜绝一切安全隐患,当好群众生活的服务员,让搬迁群众的生活无后顾之忧。
  “管道漏水了、电线要更换了、家里有困难了……群众有什么事都要找我们,我们必须做到‘说了就得办’‘小事情马上就办’‘大问题想办法也要办’,我的手机从来不敢关。”安定社区便民服务站站长李小龙说道。
  “有‘红色物业’在,处处为群众着想,我们别提有多放心了。”谈起红色物业,小区居民王大爷有感而发。
  如今,小区停车位规划好了、保安保洁人员配备齐了、“微治理”小分队组建起来了、“红色物业”“楼宇之间”微信群启用了……一个个难题的圆满解决、一桩桩好事的办理落实,让群众看到了“红色物业”管理机制给小区带来的变化,也更加拉近了干部和群众的心。
   2 聚焦民生 群众省心
  从李家岔镇乔家岔村的窑洞搬迁到安定镇的楼房里,39岁的李云云心里打过好几次“退堂鼓”:孩子上学怎么办?水费电费去哪儿缴?去了没地种能干啥?
  如今,李云云早已没有了这些忧虑。按照“易地搬迁户适龄子女全覆盖、零门槛、无障碍就学”的政策,她的孩子在安定镇中心学校上了学,走路几分钟就到。新区投资200万元,建成了全市第一家镇级党群服务中心,提供水、电、气费用缴纳,民政、养老、医保等服务,一门受理、一网办结、一站服务。由于年轻干练,李云云干起了社区的保洁,还兼任网格员,完成了日常工作,闲时可以去配备了保健康复器材、书籍、棋牌等的文体活动中心休闲娱乐,还可以到镇史馆、组织生活馆、党风廉政家风家训馆学习,每天都无比充实。
  让李云云满意的还有看病就医:“原来到镇上的卫生院有二三十里路程,现在社区的卫生院就在家旁边,医疗设备和医护配备都特别好,孩子有个啥不舒服,走几步路就到了,心里太踏实了。”
  走进李云云三室一厅的房子,窗明几净,舒适敞亮。从前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如今住不愁、吃不愁、孩子上学不愁、办理业务不愁、看病就医不愁。李云云笑着说:“居住环境更好了,生活还这么方便,这要是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真的要感谢党的扶贫好政策,我们才能享受上今天的好日子。”
  李云云只是安定镇移民搬迁新区众多群众中的一个缩影。安定镇始终将民生工作作为提升人民幸福指数的硬措施,确保从政务服务、教育、医疗、等方面跟进改善,让每一个群众都真切感受到民生的温度、幸福的质感。
  3 保障就业 群众安心
  搬离旧窑洞,搬进新生活。“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关注的不只是住房,还有搬迁后是否有生计。我们要解决的是如何能让搬迁户从靠山吃山到勤劳致富,从故土难离到安居乐业。”张金虎说。
  今年52岁的汪春莲便是最早一批入住移民搬迁新区的居民,多年来她独自拉扯大3个孩子,一家4口挤在一孔破旧窑洞里,靠种地勉强度日。汪春莲说,孩子们渐渐长大,一孔窑洞早已住不下,学习生活都不方便。
  2018年10月,移民搬迁新区建成,汪春莲一家终于如愿以偿搬迁入住。而对于像汪春莲这样的易地搬迁户来说,改善居住环境只是迈入新生活的第一步,幸福生活要有获得感,还要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
  如今,结束以前贫苦的生活,她切实体会到新居所、新生活带来的变化。搬进来之后,汪春莲在安定社区的帮助下,获得一个公益性岗位就业机会。“党和政府给予我最低生活保障,现在还让我做保洁员,一个月多了1000元的收入,缓解了家庭经济负担。我觉得生活充满了希望!”汪春莲乐呵呵地说。
  为帮助搬迁群众实现就近稳定就业,安定镇结合安置点实际情况,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为年龄偏大、劳动能力较弱、文化程度偏低等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提供扶贫公益性岗位。截至目前,安定镇已为移民搬迁新区的32名群众提供保洁员、安保员等扶贫公益性岗位,解决了不少搬迁群众的就业难题。
  “小王,我们新区招商陕西省果业集团,投资2500万元建成了占地50亩的苹果产销服务中心,现在要招人,你的条件正好合适,每月工资3000元呢,有意向了赶紧去报名。”近日,35岁的搬迁户王涛刚从外地打工返乡,社区网格员便给他打电话推荐工作。
  在安定镇移民搬迁新区,像王涛一样在家中享受“送岗上门”服务的搬迁户不在少数。安定镇在全面摸清易地搬迁群众就业情况,掌握搬迁群众就业能力、就业意愿、培训需求和企业用工需求后,通过“线上线下”招聘服务,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围绕“半小时”产业圈,实现“点对点”信息推送,让脱贫群众“一人就业全家致富”“楼上居住、楼下就业”。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不少群众住进新房,虽然实现了就业,但依然难舍种地务农的习惯。为了让搬迁户住得惯、能融入,安定镇政府下一步打算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近分配适量的蔬菜种植田地的使用权,可以让搬迁群众种植时令瓜果蔬菜,既为群众节约了生活成本,更让搬迁户解得了乡愁。
  搬出来了,住进去了,心也定下来了。父老乡亲们奔着幸福,把安居乐业的梦想扎根在这个“干群融、居民乐”的新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