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天翻地覆慨而慷
  作者 马晔
  今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我作为一名年逾古稀、入党近50年的退休干部,结合自己的一些亲身经历,想从老百姓衣、食、住、行方面的巨大变化,来看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丰功伟绩。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曾问毛泽东主席有何特长,毛主席回答:“为人民服务,这就是我的特长。”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闭幕后的中外记者会上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马克思说:“衣食住行是人们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然首先必须要解决好人民群众对衣食住行的需求和向往,这也必然是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所在。
  
  1950年,我出生在安塞县(现为安塞区)北部的一个小山村。从我记事起,我的妈妈和我们村多数的妇女一样,会纺棉线、织粗布,各家都有纺线车和织布机。因为从1953年开始,国家实行全国城乡人口购买布匹统一凭票供应,每人一年的定量布票有时候还不够缝一件衣服。供销社卖的布都叫洋布,花色品种很少。农村人穿的衣服,好多还要靠自己纺纱织布,把白布煮染成蓝色和黑色,再缝做衣服。农户人家土炕上铺的是羊毛擀成的毛毡,盖的是羊毛线织成的毛被子,穿的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我的父亲是安塞县财政局局长,他穿的衣裳也打着补丁。我至今还保留着一张父亲的照片,照片上的他穿的是褪了色的蓝布衣,加长了因水洗而缩短的袖口和裤口,两条裤腿的膝盖处都打了补丁。我在1970年结婚时,因没有布票,铺的还是上中学时用过的打了补丁的旧褥子,我家只是给我的妻子缝了一块新褥子。新中国成立后,中山装一直作为国装,蓝、灰、黑是服装基本的颜色“。文化大革命”时期,青年人也曾把绿军装作为时尚服装。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1983年12月,商业部通告全国,取消布票,纺织品实行敞开供应,城乡市场开始逐步繁荣。粘胶布、卡其、的确良、凡立丁、丝绸、毛呢、条绒等各种纺织品的品种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好。1994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纺织服装出口国。此后,各种成品婴儿装、童装、少年装、青年装、老年装,婚纱、礼服,孕妇装、职业装、学生服,还有唐装、汉服、西装、民族服饰等种类繁多。人们既可以买成衣,也可以定做加工;既可进店选买,也可网上邮购。真是应有尽有,把14亿国人装扮得千姿百态,个性十足,尽显风采。在穿衣着装上,我国人民已经由缺衣穿到有衣穿,再到现在的穿时尚、穿品味、穿个性。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1亿吨,人均粮食占有量仅为209公斤。帝国主义者曾预言,中国共产党没有能力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因为在中国“一直到现在没有一个政府使这个问题得到解决”。新中国在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1953年,全国实行粮食统购统销。1955年,国家正式发行粮票,全国实行粮票购粮制,统一标准,定量供应。机关、团体工作人员,城镇居民,每人每月分配粮食27斤至32斤,体力劳动者分配35斤至55斤。农村人口靠农业合作社和生产队生产分配口粮。总体上,粮食生产还是供不应求。1960年,为响应国家精简下放城镇人口的政策,我的父亲自愿报名,将母亲和我们兄妹3人的城镇户口下放到农村老家,吃生产队分配的口粮。我们这一代人,都经历过60年代初期的3年困难时期,全国人民吃不饱饭。我们家也和当地农民一样,吃过小米谷糠、小麦麸皮、玉米皮、黄芥油渣、豆腐渣,还有苦菜、灰条、苜蓿、槐花以及棉蓬草籽、榆树皮等。每个家户每年要腌两三大缸酸白菜,充饥越冬。1968年,我从安塞县中学毕业,回到家乡——坪桥公社白庙岔生产队劳动。当过生产队会计,具体负责每户社员的劳动工分结算和每年年终的粮食、财务核算和分配。尽管我们村在当地条件还算好的,但一个全劳力一年四季辛苦劳动,正常年景也只能有五六十元的分红。而人均生产原粮也只有五六百斤,这其中还包括洋芋五斤折一斤原粮。除去上交国家的人均公粮(农业税)和购粮50多斤,生产队再留去饲料、种子等,人均口粮也只有200公斤左右的原粮,还是不够吃。1970年,我参加工作,后来担任了坪桥公社的革委会主任(即现在的乡镇长)、党委书记。有资料记载,1970年到1975年,坪桥公社完成国家粮食征购任务170万斤,而同期全公社吃了国家返销粮223万斤。那个时期,上级每年还要调拨不少加工过玉米面的玉米皮、加工过油品的黄芥油渣,作为粮食不足的补充和替代食物,由县上分给公社,公社再分给生产大队、生产队,逐级分给困难户。我曾经给一个家里人口多、缺粮的大队干部一次批过100公斤黄芥油渣。多年以后,这位老乡见到我,他还反复念叨此事,说那些油渣当时可真给他解决大问题了。敬爱的周总理1973年6月回延安,看到延安人民当时生活还很艰难,还有人外出讨饭,曾难过得落了泪。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大会作出了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1982年起,中央连续5年发了5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中央1号文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消了农副产品统购统销政策,大大激发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一次解放了农业生产力。短短几年,就解决了党和国家多年来想解决而一直没有解决的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一时期,我先后在吴旗(现为吴起)、宜川、延川3个县工作,担任县长、县委书记,对此有很深的感受和体会。1993年,随着粮食生产供应形势的根本好转和粮价放开,作为“中国第一票证”的粮票终于被取消。2006年,国家废除了在中国实行了2600多年的农业税,全国农村坚持不懈地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国家划定并严格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的农业科学技术,集中力量实施精准的扶贫攻坚战略,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前10年实现了联合国制定的到2030年消除绝对贫困的减贫目标。中国人口占世界的1/5,中国的耕地占世界的7%,而中国的粮食产量约占世界的1/4。我国粮食生产取得历史性的“十七连丰”,粮食总产量已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19年,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0公斤,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中国人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并且“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了自己的手上。
  
  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曾在诗中发出过一句流传千年的深情呼号:“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居者有其屋,人人有房住,正是千百年来人民群众最基本的需求,也是古今仁人志士的追求,更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责任。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穷二白,百废待兴,人民群众的住房普遍狭小简陋。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延安北部农村,基本上都是依山挖掘的土窑洞,石窑、砖窑很少,一家几代人,住着两三孔窑洞。在城镇,国家通过接收、没收原国民政府及部分资本家旧势力的房产等,对国家人员及城镇居民采取了一种供不应求而又几乎完全福利性的住房体制,向住户收取少量的租房费用。据有关资料记载,直到实行改革开放的1978年,全国城镇居民住房仍然十分困难,人均住房面积仅为3.6平方米,缺房户占到城市总户数的47.5%。一直到了1998年,国家启动了彻底的住房制度改革,停止了“实物分房”,明确了城镇住房的市场化、货币化、商品化方向,我国新的住房时代开始了,住房商品化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国家针对中低收入家庭,实行了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廉租房等建设政策,还有计划地分批实施了城市“棚户区”改造,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人民群众的住房困难。据国家统计年鉴记载,2019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8.9平方米,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9.8平方米。中国人均住房面积在世界排名第五位。我国人民在住房问题上,已经由“缺房住”到“有房住”,多数人正在向“住得好”“多地住”转变。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山大沟深,道路不畅,交通工具缺乏,人们出行全靠步走或畜力。那个年代的农村人,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不少人一辈子的生活半径也不过方圆百里。上个世纪60年代末,我父亲任安塞县交通局局长期间,才给县上买回来第一辆解放牌卡车。70年代,县上才陆续修通了通往各公社的汽车道路。70年代初,我在安塞县城工作,回农村老家过年,曾骑着自行车,背上背着小孩,后座带着妻子。100里的路程,多半是只通架子车的乡村小路,翻山进沟,颠簸劳累,几乎要走一整天。当时,从延安去西安,只能坐卡车,还要在铜川住一晚上。1976年,我担任坪桥公社革委会主任,专程去北京,通过一位坪桥籍的部级老领导,花4万元给公社买回来一辆军用卡车,主要为公社机关单位和各大队群众从子长拉煤。1983年,我调任吴旗县政府副县长,县政府五位领导,只有两辆北京212吉普车。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自行车、摩托车是人们追求、羡慕的交通工具和家庭奢侈品。直到1994年,延安人民期盼已久的到西安的火车终于开通。1996年,我在担任延安地委农工部部长期间,随团去西欧五国考察农业,看到连接德、法、荷、比、卢五国的全程不间断的高速公路,印象深刻,非常羡慕。我国最早的一条高速公路是1990年才建成的沈大高速。根本没想到,延安到我的家乡安塞的高速公路,于2004年就开通了,西安到延安的高速公路2006年全线开通,西安到延安的动车2012年也开通了。延安东关机场1958年通航,机场小,航线少。新建的延安南泥湾机场2018年开通,现有国内航线约20条,通航城市16个。延安2020年底,境内等级公路1.89万公里,境内高速公路943公里,县县通了高速。国家的交通变化,更是日新月异,一日千里。2020年底,全国高铁运营里程3.79万公里,占全球的2/3,全国铁路运营里程达14.6万公里,全国公路总里程519.8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6.1万公里。我国人民的交通出行,已经由行路难、无车坐、无机乘到路网畅、有车坐、有机乘,再到大中城市通飞机、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乡乡通公路,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班车,城镇多数居民家家有汽车。伴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高速发展,中国人的出行旅游观念和活动也有了巨大而可喜的变化。国内游、乡村游越来越火,国外游快速增长。2019年,中国公民出境游人数达到1.55亿,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客源国。
  新中国成立72年,弹指一挥间。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中国人民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已经远远超出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梦想和期盼。我们由衷地感谢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感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坚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引,有14亿中国人民的奋发努力,中国人民的衣食住行,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明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如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