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安塞王家湾,地皮瘠薄,却有一种美食特别有名气,那就是羊肉。
旧时,肉食稀缺,吃羊肉一般是夏季麦收之后。“六月六,新麦子馍馍熬羊肉。”芒种时节,吃新麦馍和羊肉成了山里人最大的期盼。将麦子收割,背到山场上,要赶天气好,抢在雨前,将麦子收仓。麦垛小山一样堆满山场,连枷飞舞,金色的麦粒被一袋一袋运回窑院。这时,劳累大半年的庄稼人,只要是条件允许,会炖一锅羊肉调剂一下饮食。家家户户会将新麦盘出两斗,在石磨上吱吱呀呀地忙活半天。面磨好后,开始蒸馍。午间,庄稼人们端一老瓷碗香喷喷的羊肉,蹲在窑院的歪脖老柳树下,连吃两大碗羊肉和四五个白馍,心里流荡着浓浓的自在和富足,仿佛过节一样。
故乡一带的土地贫瘠,树少,多山涧沟谷。山野间遍生着一种地椒草,山羊食地椒草,饮山涧清泉,其肉清香、鲜美,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鲜而不膻,是极具特色的一种美食。农历六月,羊子食山间野草,渐渐体肥膘厚,这时候羊肉与新麦馍搭配,成了乡间最好的美食。
到了农历八九月间,秋草丰盛,羊子食了山里各种有营养的野草与地椒草,其肉食用起来更加鲜美、醇香。村人会选择在这个时候“打平伙”,也就是每人凑一份钱,买一只羊在一块边吃羊肉边喝烧酒,谓之“打平伙”。几个年轻人围坐在炕头上一起打扑克,炕上、地下站满了人。土灶口燃烧着熊熊的柴火,锅内冒着腾腾的肉香,大块大块的羊骨头和肉块在红红的辣椒之间透出鲜艳的色泽。整个窑洞内弥漫着浓浓的肉香味,炕上的人不时拐着脖颈看一眼土锅里翻腾的肉块,不住地问:“熟了没,我看能吃了。”以此催促主人快点分肉。主人将十几个大瓷碗在锅台上摆了一圈,细致地将骨头、肉块、鲜美的肉汤均匀分在每一个碗里。有人舍不得吃,将肉端回家里,和婆姨、娃娃一起吃;有人将肉吃半碗,其余半碗留给父母;有人出两份的钱,一份自己吃,一份端回家里。“打平伙”分得的羊肉极少,每人是那么一小份,但肉香诱人;每人尝一口,美味却久久挥之不去。人们又盼着中秋节,好好吃一顿羊肉。夜晚,庄稼人早早坐在院子里,聊着家常,唠叨着谁家养的羊肥了,可以“打平伙”了。月亮从窑院对面的山谷间升起,月光如水,清凉的夜风中飘着禾香。终于等到中秋夜里,庄稼人们喝着自家酿制的山酒,啃着羊骨头,大声划拳,端着大碗喝酒,院内的葡萄架下摆放着月饼、葡萄和瓜果,那酒和羊肉的香气飘过整个庄稼院落,令人心醉。
随着山里人光景的好转,“六月六”吃新麦馍和鲜羊肉不再是奢望和期盼,“打平伙”也渐渐少了,羊肉更多成为山里人逢年过节、红白喜事必不可少的一种家常美食。儿女结婚、孩子满月或者父母过寿、喜迁新居、招待客人,都要早早地备几只羊庆贺。硷畔上搁几块石头,支一个大钢桶,打一炉炭火,将大块羊肉放入钢桶,加入红辣椒、红葱、姜、芫荽,慢火只需两个小时左右就将羊肉炖熟了。主人就地在院子摆一张方桌,将冒着香气的羊肉端在桌上,再端上几大盆荞面饸烙,大声说:“羊肉添着了哦,大伙好好吃,管饱吃。”添就是羊肉管够吃的意思,一盆吃完再端一盆,只要你的肉量大,能吃,三碗五碗随便吃,吃的多了主人反倒高兴,到处夸说他家的羊肉好,张三吃了三碗,李四吃了五碗。大伙听了都哈哈大笑,一时间传为乡间邻里的佳话。
羊肉名气渐大,自然成了故乡名吃。周边县区以至省城和各地游客慕名而来,趁着乡村旅游,都来吃炖羊肉,一时羊肉价格倍增。有人在省城开了来自故乡的“地椒羊肉”馆,开发了羊肉系列产品,生意火爆。县城里开了好几家羊肉馆,每个店都将羊肉做成多种特色小吃,有爆炒羊头肉、烩羊杂碎、炒羊杂、羊肚烩粉条、萝卜炖羊肉、香辣羊蹄等品类,每一道都是特色名吃。爆炒羊头肉适宜下酒,将羊头肉切成块,加入辣椒、姜、花椒、大葱等,油红时入锅,紧火炒五分钟左右,色泽鲜艳、香味袭人。夹一筷羊头肉,饮三五盅烧酒,顿觉神清气爽,回味无穷。就连平时不喝酒的女的,也不由得吃一块羊肉,端起一盅烧酒一饮而尽,连连说“好肉、好肉”!
吃羊肉,主食可搭配馍、面条、米饭等。乡下人吃羊肉多以米饭、馍为主,城里人吃羊肉多搭配面片。白面和好,农家巧媳妇用擀面杖将面擀开,用手揪成薄薄的一片一片面片,煮熟后捞入羊肉碗里,面片白如霜雪,羊肉色泽鲜亮,添加一点陕北山地红葱和鲜红辣椒,满满盛一碗,冒着热气,飘着肉香,看起来就连不喜吃肉的人也惊叹不已。吃的时候,先喝一口漂着葱花的鲜羊肉汤,香味直入肺腑;接着啃羊骨头,吃羊肉面片。面片劲道,油而不腻,清爽可口。羊肉与白面片搭配,脂肪含量高,暖胃,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对体寒虚弱之人有很好的疗效。
我爱故乡,更爱故乡的羊肉。故乡的羊肉,散发着浓郁的香气,从那高高的山塬上飘过来,它是那块苦焦的土地给予人们的馈赠,也是每一个去过我故乡的人永久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