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有我在,请放心
——富县防疫人物素描
赵富平在执勤
丁福花(左)在采访
李伟(右)在指导商户防疫
乔菊琴(左)和小区保安人员对接工作
  记者 樊小帅 通讯员 夏蓓蓓 杨雪 吴龙迪
  在富县,有这么一群人,闻“疫”而动、冲锋在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化身为先锋、战士、勤务兵。
  有这么一群人,肩上有责、心中有爱,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付出,在这特殊的时候播撒温暖。
  这个冬季,因为他们,不再寒冷。这场疫情,因为他们,不再惧怕。
  这时的他们,仍然坚守在防疫一线,做着那些他们觉得寻常不过,却让我们感动不已的事情。
   1 赵富平:守一道门 护一座城
  2021年12月27日,一条“寒冷冬夜,可爱‘大白’上演最美舞蹈”的短视频在朋友圈迅速转发,一时间收获了无数网友的点赞和关注,视频的主人公是富县交警大队县乡道路执勤中队民警赵富平。
  凌晨2点,一个微胖的身躯,身穿白色防护服外罩荧光绿马甲在富县北高速路口的车流中格外显眼。-17℃气温还在继续下降,这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候了,赵富平已经执勤5个小时,手脚早已冻得麻木。
  视频中的他,灵巧地跺跺脚、跳一跳,有过往车辆时,立马转换姿势,示意停车、敬礼,整套动作下来,似乎在跳一支可爱的舞蹈,却不由得让人心生敬意。
  “从2021年12月22日开始执勤到今天,每天有三班,早班是8:00—14:00,下午是14:00—20:00,晚班是20:00—第二天8:00,中队的同事们轮换执勤。”赵富平说,“白天车流量最多的时候有1000辆,夜间最多的时候也有200辆,工作量还是很大的。最难熬的是夜班,哪怕一整晚只有一辆车经过,都得站在执勤点上,一站就是一夜,眉毛上都是冰碴子,手脚都没有知觉了。”
  但对于赵富平而言,这并不是最难的。每每碰到有些从中高风险区返回的不支持、不理解防疫工作的驾驶员时,他只能不断地解释、耐心地劝导,哪里还顾得上自己的安危,过后也只能祷告一声,但愿自己没事。用他的话说,遇到这些事情时,根本顾不上害怕,已经习以为常了。
  因为一段视频,很多人认识了这个幽默厚道的交警,而他却呵呵地笑着说:“我们中队的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我没啥特殊的。”
  “这是今年的第3轮防疫执勤,这次的疫情离我们最近,防控压力最大,中队的28个队员全员全天候在岗。”中队长刘大刚坚定地说,“我们的队员一直守在防疫的第一线,也一定会守住这条安全线,守好这道门、护好咱们的小城。”
  而在全县,赵富平和他的队友们只是众多交警中的一员。防疫工作开展以来,富县陆续设置高速出口卡点4个,国道卡点4个,县道卡点1个,投入警力136人,他们坚守在各个执勤点上,为全县的防疫工作筑牢了第一道防线。
   2 丁福花:每一帧镜头都是职责所在
  “2021年的最后一天,我和同事奔赴在疫情防控一线,也算是做了一些有意义的事。2022年,希望疫情早点结束,我能准点下班,吃碗热乎的饭。”丁福花奔波在采访的路上,伴随着2021年的最后一缕晚霞,她在朋友圈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夕阳在山边慢慢褪去红光,陕北的冬天,夜总是来得很快。
  丁福花是富县融媒体中心的一名记者,自从疫情防控开始,路口卡点、医院社区、学校单位……到处都有她忙碌的身影,哪里最关键,她就去哪里,哪里最紧急,她就在哪里。
  从清晨到夜晚,经常是一个新闻还未采完,下一个任务就已下达。吃饭更是没有准点,有时候吃碗泡面,有时候在车上对付两口面包,一顿热乎饭成了“奢侈”的愿望。低血糖的她总在包里装几颗糖,饿得直冒虚汗的时候赶紧含上两颗。更难的是,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天气,摄像机一扛就是一天,害怕影响操作,手套也不能戴,双手在冷风中冻得通红,采访本上写个字,哆嗦好半天才能下笔。
  在丁福花看来,这只是再平常不过的一天。而正因为这样,她的报道总是最及时、最生动。
  “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核酸检测点,大家可以看到这些身穿红马甲的都是来自社会各界的志愿者,他们在这里维持秩序、帮助市民、协助医护人员……”
  “这里是富县南高速路口,现在是晚上10点,室外温度是-14℃,我大概待了半个小时,手脚已经冻得麻木了。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疫情防控人员还坚守在一线,他们已经执勤4个小时以上了……”
  “现在是晚上9点,我们跟随太和社区的工作人员体验一下他们的工作。他们刚刚的晚饭是一人一桶泡面,才吃到一半,就得到消息,有一户从延安返回的居民需要居家隔离,现在就要赶到这户人家落实居家隔离措施,真的是很辛苦……”
  “疫情防控工作已经进行了一周,记者走访了部分小区、商超,发现仍有人不戴口罩、不扫码,防控不严的现象仍然存在……”
  丁福花的镜头和文字里,是疫情防控的真实记录,是防疫人员的辛苦付出,是百姓关注的急难愁盼。
  “现在,每天最幸福的事就是回家洗个热水澡,吃口热饭。”丁福花羞涩地笑了,“说辛苦谈不上,我们有些同事半夜还在外采,还有一线防疫人员,他们更辛苦。”
  疫情当下,像丁福花这样的媒体人还有很多,他们或是冲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或是处在幕后的编辑岗,或是肩扛道义,或是妙笔著文,每一帧视频,每一个文字,每一兆声波,都记录着疫情防控的真实影像,讲述着奋战在防疫一线的感人故事,传递着抗疫必胜的决心和力量,为富县人民知晓政策、凝聚力量营造了温暖真实、坚定有力的舆论氛围。
   3 李伟:这些天的“辛酸”与幸福
  “爸爸,你不要走!”年仅8岁的诗诗哭着对李伟喊道,“你不许走,我不要一个人待在这里。”李伟叹了口气,嘱咐值守的同事照顾好孩子,便不舍地拉上门出去了。
  李伟是富县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大队二中队的队员,他们的监管区域位于沙梁街,该区域有大小商户近千户、人流量大,是富县的“中心街”。
  面对当前复杂的疫情形势,李伟和同事们不分昼夜奔跑在一线,督促商户严格落实进店扫码、佩戴口罩、测量体温等防控措施。还要查看蔬菜、肉、米、面、油等价格及供应情况,保障群众的“菜篮子”“米袋子”。
  “药品零售店是我们的重点关注对象,‘一退一止两抗’四类药品是否依规销售,是否查验了48小时核酸检测报告,是否上传了陕药通,各个环节缺一不可。”李伟一边说着一边又走进了一家药店。
  进药店、入市场,忙了白天忙晚上,抛却了周末,牺牲了节假日,走街串巷的他们手脚冻得发麻。但在群众的健康面前,这都不是退缩的理由。
  每每遇到落实防疫措施不严格、不理解防疫工作的店家时,他们的劝诫和宽慰,就成了消除焦虑和迷茫的“特效药”。
  “从2021年12月22日开始排查至今,每天都从商店开门跑到晚上关门,大小店铺的情况都要做到了然于胸,就是为了确保能第一时间发现异常。”富县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大队二中队中队长王琼说。
  王琼告诉记者,李伟的妻子在新疆工作,父母住在农村老家,女儿诗诗平时住校,一放假就只有李伟一个亲人在身边。如果有执勤任务,诗诗就常常被托付给同事、邻居帮忙照看,他们早已见怪不怪了。
  对女儿的牵挂和愧疚,也逐渐化成了李伟工作的动力。认真麻利地干完工作,然后抱起椅子上熟睡的女儿回家,成了让他既辛酸又幸福的事。
  “女儿虽然哭闹,却从来没有讨厌过我,在我看来这就是对我工作的理解,我很欣慰。”李伟笑着说,胸前的党徽熠熠生辉。
  疫情不斩断,防疫不松懈。如今,李伟和同事们依然奋战在第一线,超市、饭馆、药店、农贸市场……都有“市监蓝”的身影,他们还将用实际行动继续诠释自己的使命与担当。
  4 乔菊琴:冲在战疫线上的“大管家”
  “乔阿姨,你今天过来吗?可以帮我买点菜吗?我把清单发到你微信上,谢谢!”
  “乔主任你好,我家孩子在榆林上大学,他快放假了,回来都需要哪些手续呀?”
  “乔阿姨,我有个快递放在门房了,你过来的时候可以帮我捎上来吗?麻烦了。”
  ……
  乔菊琴在仔细阅读过每条微信留言后,认真地回复着每个问题。乔菊琴的微信好友有803个,其中95%以上都是她所属辖区的居民。
  茶坊社区共有住户3000多户,为了方便管理,社区将这些住户划分为9个网格片区管理,而乔菊琴的网格区域共有1098户,占整个茶坊社区住户的三分之一还多,也是全社区最大的网格片区。今年50岁的乔菊琴已经在茶坊社区工作了14个年头,在很多人眼中,她不像是富县鄜城街道茶坊社区的居委会副主任,更像是辖区居民的“大管家”。
  社区是防疫的前沿阵地,自新一轮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乔菊琴便和同事们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
  早上6点起床,简单地吃过早餐后乔菊琴便开始一天的忙碌。上户宣传、摸排、报备,帮居家隔离户买菜、买生活用品、倒垃圾,回答居民的各种疑问,接电话、回微信。
  “一天接打300个电话都是保守计算,每天都是凌晨12点后睡觉,吃饭也是随便凑合。”然而,这些对乔菊琴来说并没有什么,这是她工作的一部分,她早已习惯。“有些返富居民是半夜回来的,我们要去接,然后做好登记、隔离工作。有时候一折腾,回来也没有睡意了。”
  乔菊琴家与单位仅有一墙之隔,直线距离不超过200米,然而她已经10天没有回过家了,吃住都在社区。
  1月2日晚,一位隔离户向乔菊琴反映,自己是做蔬菜生意的,明天有一车菜要回来,可他要居家隔离没法去接货。乔菊琴听后告诉隔离户别担心,她去接货。1月3日早上6点半,乔菊琴就在蔬菜店等着接货了。直到下午2点,蔬菜才全部入库,而乔菊琴还饿着肚子。“这没啥,咱总不能让人把菜扔了吧。”乔菊琴笑着说。“只要隔离户没有闹心事,我的工作也算是做到位了。”
  新冠肺炎疫情袭来,社区成为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守住社区这道防线,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如果说医护人员是冲在救治前线的战士,数百名社区工作者就是后方防疫的坚实后盾,是疫情防控“最后一公里”的守护人。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做力所能及的事,关爱需要帮助的人,他们让这个冬天变得充满温情,也赋予了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心。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在新的一年,乔菊琴许下最朴素的愿望:希望疫情早点结束,家人早日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