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志愿服务常态化文明润泽千万家
——甘泉县打造“四张名片”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纪实
    ●甘泉县第三小学的学生们聆听爱国故事
●志愿者走进甘泉县第一小学
● 志愿者在义务清扫街道
    ● 志愿者为居民派发     健康宣传册和礼品
    ●机关干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记者 朱佳雨 通讯员 范筱霞
  临近年关,走进甘泉县城,街道、广场干净整洁,人人有序排队乘车、过马路,一股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城市的文明从点滴开始累积,随后汇成细流,乃至大江大河。
  近年来,甘泉县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模式路径,聚焦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施推进、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乡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生态环境的治理保护等工作难点和问题,按照“群众点单、实践办分单、志愿者队伍完单”的思路,创新打造“学思堂、泉润志愿者、悦读书香、甘泉好人”新时代文明实践“四张名片”,抓细抓实“理论宣讲新思想、爱心义剪老人迎、济贫帮困传温情、产业培训强技能”等十二项活动,深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创建活动坚持以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为目标,坚持志愿服务常态化传递正能量,在甘泉县的街道小区里、田间地头上、工厂车间中,在城市乡村的每个角角落落,文明之泉滴滴汇入人心,文明的力量在迅速奔涌,全社会掀起人人争讲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的热潮。城市更文明了,市民文明素质也大幅提高。
   1 文明创建小处着眼 志愿服务遍地开花
  “他们服务态度可好了,想要剪成怎样就给剪成什么样。现在社会对老百姓太好了。”近日,在甘泉县美水街道办太皇山社区太皇山广场,在志愿者理发师范旭的剪刀飞舞下,居民李招花变得精神又朝气,看着新剪的发型,李招花高兴又感激。
  甘泉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平台,号召基层定期开展“爱心义剪”“爱心义诊”文明实践活动,让志愿服务深入人心,而在街道、社区、小区中,辖区志愿者积极响应奔赴一线,绘就了一幅幅动人的暖心服务图。
  在当天太皇山社区工作人员组织的“爱心义剪”“爱心义诊”活动中,辖区专业理发师积极响应,组成志愿者团队为想要理发的群众服务,而辖区医务工作者为群众提供量血压、健康咨询等服务,群众分别排起长队耐心等待剪发和量血压,现场热闹而有序。
  志愿者范旭表示,已经坚持七八年参与到“爱心义剪”活动中,很开心用自己的职业技能为社会作贡献。同时,为社会服务感觉特别骄傲,“爱心义剪”活动他们会一直坚持下去。
  志愿者、甘泉县人民医院医生张世俊表示,希望用自身特长给社区群众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为群众的健康助力。
  “志愿者给大家剪头发、体检量血压,看起来只是小事,但是对群众帮助很大,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社会的美好。”感受到志愿服务温暖的太皇山社区居民田桂琴高兴地说。
   2 文明创建常抓不懈 志愿服务温暖人心
  “我们坚持‘党建引领+多元协同+志愿服务’的工作模式,利用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把志愿服务作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把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做深做实。”太皇山社区党支部书记刘翠说。
  在一项项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协调中,太皇山社区不断提升志愿服务工作水平,用多种方式鼓励广大社区群众用志愿行动传播爱心。与此同时,社区还设置了图书室、舞蹈室等,为群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供了场所。
  社区是社会的缩影,而志愿服务那些温暖人心的场景,既会偶发在社区某个僻静的角落,也会常常出现在喧闹的街头。甘泉县城的瓦窑沟丁字路口分布着甘泉县第一小学、甘泉县第二小学。每到中午放学的时候,人流量、车流量很大,学校和家长为此很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为此,甘泉县组织县交警女子护学岗和志愿者主动护送学生,这些动人场面已成为城市中一亮靓丽的风景线。
  “我们在这里已经坚持了10多年。”甘泉县公安交警大队女子护学岗志愿者胡倩倩说道。近年来,甘泉县把志愿者服务同文明交通结合起来,发出了“车让人、人守规”的倡议,广大交警、交通志愿者积极响应,共同成为了文明交通的守护者。同时,甘泉县公安交警大队还联合县实践办、社区,和志愿者一起开展持之以恒的劝导活动,受到了群众广泛好评。
  “交警、志愿者叔叔、阿姨每天保护我们上学、放学,我们感到十分安心,爸爸妈妈也非常放心,我很感谢谢他们。”甘泉县第一小学张雨彤说道。
  “作为一名文明交通志愿者,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让甘泉人民养成良好的交通习惯。”志愿者郝阳旭说道。通过发放宣传单、劝导等志愿服务,甘泉县居民的交通文明意识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3 文明创建聚焦需求 志愿服务赋能创业
  甘泉县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以真情暖人心,以服务聚民意,把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有效结合起来。文明实践在赋能创业中结出了美丽硕果。
  “老师讲得很细心,非常有耐心,几天我就学会了,多了这项技能就能增加收入,我觉得挺好。”近日,在志愿者老师李海东课堂上,刚刚学会绣头发的市民邢彩霞高兴地说道。
  李海东的非织造布制造工(绣头发)培训班课堂吸引了79人参加,他从理论知识开始讲起,结合实际操作,手把手纠正学员动作,学员慢慢都掌握了绣头发的相关技术要领。
  甘泉县结合实际情况打造了“学思堂”,让学习在基层兴起来。“学思堂”通过政策理论课、道德法制课、文卫科普课、实用技术课,让百姓懂理论、强自信,助推乡村振兴。在“学思堂”里,无数热心的李海东们挺身而出,认真教授知识,无数像邢彩霞一样的中青年积极参与,多了一技之长。
  延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甘泉剪纸市级传承人高英凤也是一名志愿者。她利用自己的特长,在县里的支持下免费开办剪纸培训班,截至2021年12月底,高英凤已累计组织14期,1300多人参与学习。
  高英凤了解到,参加学习人员大部分是县上农村转移就业者、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残疾人、低收入家庭劳动力等特殊群体。“希望他们能拥有一技之长,通过技术创收、增收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高英凤说道。“在以后的工作中,还会继续努力,为县上乡村振兴添彩添色。”
  4 文明创建从爱出发 志愿服务润物无声
  甘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坚持“学思堂”志愿服务,通过创新服务,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成为政策理论的明白人、发家致富的能人、文明实践的带头人。与此同时,还以“泉润志愿者、悦读书香、甘泉好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文明之花在甘泉遍地开花、落地生根,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助力。
  其中,“甘泉好人”让标杆在基层竖起来起到示范作用,引领更多人参与志愿服务。
  甘泉县退休干部白耀双正是基层涌现出的一名“甘泉好人”。虽然年近古稀,但他依然满怀爱心投身社会事业,积极为社会发挥余热。白耀双历经5年时间收集了1800多张老照片,在自家院落精心打造了书香小院,甘泉老照片展馆免费对外展出。老照片展示了甘泉几十年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生态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历史变革,一幅幅无声的画面语言,记录峥嵘岁月,诉说时代变迁,传承着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初心,也给更多青少年提供了“悦读书香”的平台。
  “看着一张张老照片,我感受到了改革给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我明白了应该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用双手把甘泉的明天建设得更加辉煌。”甘泉县杨家砭小学学生白子娴说道。
  如今,白耀双的老照片展馆被确定为甘泉青少年“三爱”教育基地,每天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截至目前,已经免费接待延安周边县区的参观人数达6800多人次。
  杨家砭小学教师史小梅说,老照片展馆是一个鲜活的教育基地,通过参观、学习和白老师的讲解,孩子们经常会受到启发和教育。
  “作为一个退休老同志,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时代,把晚年的光和热发挥出来,为甘泉文明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白耀双说道。
  在“甘泉好人”的带动下,在“四张名片”的共同发力下,甘泉县志愿服务队和志愿者如雨后春笋,越来越多。目前,甘泉县注册志愿服务队245支,专业志愿服务队21支,注册志愿者人数8500余人。一支支服务队,一个个志愿者,让文明之花绽放得愈加灿烂美丽。
  甘泉县县委书记左新文说,通过开展常态化、规范化各类便民服务和志愿服务,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在参与体验中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提升文明素养,提高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