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给孩子一个有“年味”的春节
  小年一过,春节就真的来了。我们时常感叹,年味越来越淡了!
  的确,现在红包都在线上发,挨家挨户上门拜年也变成了社交媒体上一段群发的祝福,大人和孩子过年都不兴奋了……记忆中浓烈的年味究竟去哪了?
  其实,年味变淡,是从我们变得随便开始的。
  记得小时候,小孩子过年一定要早早买好新衣,端端正正叠好放在床头,等着初一一早再穿。
  而年关将近,妈妈最焦虑的是家里的大扫除总还没空搞起来,早晚都要琐琐碎碎念叨着。大扫除那天必定也是很郑重的,要全家大干一整天,扫屋顶爬窗台,小孩子就算帮不了什么忙,也会里里外外地奔跑递抹布,兴冲冲地参与迎接这一年里最重要的节日。
  大年三十贴春联用的都是现熬的浆糊。浆糊粘上的春联非常牢固,光刮掉前一年的春联就是个大工程,非半天时间搞不定,还得全家上阵累得满头是汗。再接着熬新一年的浆糊,爬高上低把春联贴得里里外外满满当当。
  除夕晚上,小孩子都是做好熬一宿的打算,没有熬过去很早就睡了或者初一起得晚了的,总要受到同伴的鄙视。
  大年初一一大早,一定会被断断续续的鞭炮声和亲戚邻居家来拜年的小孩们毫不顾忌的“咚咚咚”的敲门声给吵醒。
  后来,有了全年无休的商超,再也不用费尽心思地囤积年货;新衣服早早就穿上身,不再“延迟满足”留到年初一;年夜饭越来越丰盛,也越来越吃不出不同;春节晚会还是年年都播,但已沦落成我们刷手机的背景音……
  纪录片《舌尖上的新年》中有这么一段话:“年味越来越淡,只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年夜饭失去了吸引力……母亲每到过年就抱怨:吃什么呢?你们想吃什么呢?儿女们都说随便,您随便做。只好年年依旧。”
  物质的丰富,让我们感受不到新衣裳、年夜饭带来的喜悦感;仪式的精简,让春节变成日历上沉闷而面目模糊的某一天。
  我们总是留大把的时间给工作、交际、应酬,留给家人的,却少之又少。好不容易坐下来吃顿年夜饭,微信却一通狂轰滥炸,我们总是忙着微信群里抢红包,却冷落了眼前至亲一年来的期盼。
  过年的仪式越来越精简,到最后连对过年的期许都精简掉了,年味越来越淡,才渐渐觉得丢了什么……
  《小王子》里有句话:“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仪式感,就是会让平凡日子发光的魔法。
  仪式感不需要繁文缛节、大费周章,也许只是那一点小心思、小用心,如同咖啡里的一点糖,就能给孩子一个更有色彩的新年。不要小看一顿精心摆盘的年夜饭、一次精心安排的家庭亲子联欢,那不是“穷讲究、瞎折腾”,年味就藏在这些细节里。
  让孩子通过一个有仪式感的春节学会感恩和尊重,留下了幸福和美好的回忆,也更懂得时间和成长的意义。将来无论孩子遇到怎样的风风雨雨,只要他能找到回家的路,始终都是幸福的。而指引着他们回家的,就是这些看似琐碎但却刻骨铭心的家庭小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