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2年02月18日
延安市第一批“圣地英才”人选展登
圣地名家工程人才项目人选(三)

   曹佳,博士,硕士生导师,延安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他主要从事化学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以及计算驱动的合成与催化转化研究工作。在计算驱动的有机合成与催化转化方面,发展了双吡啶协同催化均裂B-B键产生吡啶-硼自由基的新策略并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研究成果。他利用量子化学计算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策略,发展了以4-(4-苯氰基)-吡啶作为均裂B-B键催化剂,完成了醛与二芳基烯烃还原偶联反应,发展了基于4-氰基吡啶-硼自由基的烯烃的全氟烷基-吡啶双官能团化新方法,获得了一些较有价值的成果。上述研究过程无需金属和金属有机试剂的参与,为烯烃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的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此外,他采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对含硫有机小分子大气化学反应机理做了系统研究,这些研究结果可为降解和消除大气硫污染物提供科学指导。近年来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厅项目、陕西省教育厅项目等4项课题,并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汪聃,男,延安大学教师。他主要从事特种金属材料设计、组织性能调控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了国家航天工程研制任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还参与了多项国家863计划和重大航天工程研制任务等,在特种高效吸能合金设计制备和组织性能调控等方面取得了许多创新性的成果。他通过对金属材料塑性变形理论及塑性增强机制的分析,提出了实现高塑性、吸能性的材料设计思想,其综合性能在已报道的结果中处于领先水平;通过对材料成分、微观组织与力学行为的研究,获得了调控合金力学性能及相关效应的原理和新方法;通过对材料冶炼、冷热加工及热处理方法的综合探索,建立了全过程工艺体系,该合金作为缓冲吸能关键材料,为嫦娥三号、四号探测器圆满登月及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等做出重要贡献,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同时相关成果获得多项发明专利授权及SCI论文发表,科学价值较为显著。此外,推动成果转化应用于珠海大桥桥墩防撞示范工程,开启了该材料的民用推广之路,社会、经济效益日益凸显。  
  蔺治萍,女,正高级教师(二级),现为延安中学数学首席教师。三十多年来,她乐教敬业,刻苦钻研,在长期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她总结出了“启、读、议、讲、练”五步教学法、高中教学编码复习法、“交流生成式”单元教学法、“网络化思维导图复习法”“微场景分析法”等等,她的课思维严谨、方法灵活、深入浅出、环环紧扣。2016年7月11日,她受中国教育台邀请,担任教育台《中国课堂》栏目特级教师大讲堂主讲教师。她主持完成了“高中数学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践”“高中数学单元课教学方法”“高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等省级课题,主编出版了人教社“十三五”规划课题成果《学科素养培养方案.数学1》《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40多篇论文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等核心期刊发表,两项教学成果获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5年起担任省名师工作室及省劳模创新工作室主持人,成员由最初的8人发展壮大为现在的22人,遍布全省10所学校,进入省三类骨干体系15人。送教送培、专家报告80多场次,捐助学术刊物1680册、学术专著1200多册,辐射带动了省、市、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郭建明,男,中共党员,政治学博士,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学、党的建设。2020年入选国家级人才。工作以来,他结合学院党史党性党风教育的功能定位,从政治学和中共党史相结合的角度研究党的建设问题和国家治理问题,聚焦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国家自主性建设、中国共产党的党性与党风等方面的教学科研。他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研究》等权威期刊、CSSCI期刊、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多篇文章被学习强国、人民网、求是网等转载、摘登。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与当代价值研究》,主持陕西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家治理与国家自主性建设研究》,主持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自主性建设研究(1978年—2016年)》,主持2017年度全国党建研究会调研课题《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获二等奖,主持2018年度全国党建研究会调研课题成果《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研究》获二等奖。  
  路晓冰,男,正高级教师,现为志丹县高级中学校长。上任以来,他提出了“生本教育·学本课堂”教育教学改革方案,确立了“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思想和“办有质量有特色有内涵的教育,让每一名师生都成为最好的自我”的办学理念,制定了“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点,四个重点”的办学思路。他修订现代化学校管理制度,改革用人机制,提出符合学生健康成长的“成人”“成材”“成才”育人课程,统筹发展,推行分层分类教学、学业精准帮扶,开设日语、新概念英语等一系列创新措施,深化艺体特色办学,为学生发展助力;精心打造师生“阅读工程”、激情晨跑、活力课间操、一读一写、一日三演讲、志高大讲堂等主题活动,营造书香校园,助推校园文化建设;推行“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同省内外多所名校开展常态化的同课异构、研磨课、学术报告等交流活动,为教师的发展搭建平台,助推教师专业成长。连续五年在生源基础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学校高考一本、二本上线率实现“五连升”,20余名教师获得省市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师。  
  高建中,男,正高级工程师,现任延安市新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他长期从事建筑和岩土工程领域设计及技术管理工作,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学习研究创新能力,特别是在大规模工程造地及挖填场地工程建设方面具有创新性研究成果,为延安新区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在省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享有较高的声誉。2011年9月参与筹建延安新区,作为总工程师,全面负责延安新区,这个目前世界上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工程造地规模最大的岩土工程技术工作。他组织科学论证和研究,破解技术难题,保障了延安新区大规模工程造地的顺利实施,形成建设用地3.2万亩,主编出版了《延安新区黄土丘陵沟壑区域工程造地实践》著作。他勇于探索、试验和研究,创新提出了大厚度黄土填方区工程勘察、设计新理念和系列技术措施,研究形成并正式出版了《延安新区工程勘察技术导则》《延安新区建筑工程设计技术导则》,突破了现行规范,填补了黄土“深挖高填”场地工程勘察、设计技术的空白,提高了黄土大厚度挖填方场地勘察、设计和施工技术水平,为延安新区的快速、平稳建设提供了安全和技术保障。  
  何磊,男,经济学博士,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2018年入选陕西省高层次人才特支计划区域发展人才,2019年入选中央宣传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在科研方面,他聚焦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问题,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城乡发展道路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等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并有4篇决策咨询报告获得中央领导和部省级领导同志的批示,作为相关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依据。在教学方面,服务党的干部教育工作,努力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首课、主课、必修课”。在教学中努力实现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能力教育三者之间的有机融合,主持开发并讲授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延安的生动实践”等系列课程,开发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内容,完善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体系。近年来,为全国各地党员干部授课数百场次,受众达数万人。  
  杨永春,男,1969年9月出生,陕西宜川人,农技推广研究员,现任延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蔬菜技术服务站)站长。他主持实施了“延安市苹果高效安全巧施肥技术示范推广”“优质高效苹果园土壤培肥技术示范推广”等项目,主要参与实施“陕西北部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高产高效技术集成与推广”等16个项目,先后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及农技推广成果奖。主持完成“延安苹果园土壤改良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应用”项目,累计推广面积203.2万亩,平均年亩增产果品164.69kg,亩增纯收益505.19元,增产、提质、降本、增效共计74551.69万元,增产率8.83%,优果率提升8.7%,科技贡献率59.5%,农民得益率69.8%。主持完成的《延安苹果园土壤改良技术标准综合体(9项技术规程)》被批准为延安市地方标准,其中,5项标准正在申报陕西省省级标准。他还积极开展土肥技术测配、农业环境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旱作节水技术应用等工作。特别在石油污水污染农田案、果园氯离子肥害案调查处理中,坚持科学检测,公正执法,果断处置,及时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何智慧,男,1989年出生,陕西延川人,现为延安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教师。他在贵金属及二维材料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理论机制及应用研究方面成绩突出,主持研究了石墨烯超表面逻辑门器件设计、金属—介质混合超材料中基于单向无反射的高性能光子开关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并完成了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陕西省科技厅项目、陕西省委组织部人才项目、陕西省科协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等科研项目8项。近年来,在多种光学权威期刊发表有关微纳光子器件的研究论文50余篇,总计被引1300余次,并有三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这些研究结果为设计高性能微纳光子器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除此之外,他还担任OpticsLetters、OpticsExpress、NewjournalofPhysics等期刊的特邀同行评审人,并多次受邀在3M-Nano、光子学会议上作有关纳米光子器件的学术研究报告,分享其研究成果。  
  张玉琦,女,1974年2月出生,陕西眉县人,延安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现为化工学院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方向带头人。她在光子晶体的制备及其化学传感应用方面取得了突出研究成果。先后主持各级科研项目1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厅局级项目6项;发表SCI收录论文40余篇,多篇文章被选作当期杂志的封面和封底;获批国家发明专利3件。2018年入选陕西省“特支计划”区域发展人才项目。  
  薛琳,男,中共党员,政治学博士,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副教授,2019年入选陕西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六个一批”人才,2020年入选陕西省高层次人才特支计划区域发展人才。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重要报刊发表文章70余篇。他主持参与国家、省、市科研项目13项,其中2项课题以良好等次结项。在干部教育培训方面,他先后承担了省部班、厅局班、县委书记班等主体班次的教学工作,主讲的“延安时期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经验“”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等课程广受学员好评。2020年,他主讲的“弘扬七大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入选中组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国好课程”。在工作之余,他还积极为延安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先后为广大党员干部宣讲了“中国梦”“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专题。作为延安市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他参加了全市3000余名县处级干部十九大精神轮训工作,让广大党员干部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了更深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