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黄龙县城全貌 ●水波潋滟碧水桥 ●黄龙县人民医院住院部 ●垂钓小镇梁家河 ●黄龙县高级中学教学楼 水磨坊保障小区 通讯员 窦可军 记者 常青
粉刷一新的居民楼、规划有序的停车位、宽敞明亮的楼道、健身器材投入使用……所望之处皆是心中欢喜。黄龙县老旧小区改造的是环境,凝聚的是人心,许多居民发自肺腑地竖起了大拇指。
近年来,黄龙县坚持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科学系统规划城乡建设和功能布局,全面提升园林绿化、城市供水、通信网络、便民停车、垃圾处理等公共服务供给水平,通过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开展自然保护区“绿盾”行动,启动西北地区首个“行走的医院”等项目,让城市更宜居,让家园更美丽。
1 “住”得舒服“行”得方便
2021年,黄龙县粮食局家属楼楼体重新粉刷,新加装的电梯格外耀眼,小区居民心里美滋滋的。
该家属楼为20世纪90年代所建,基础设施严重老化,居住功能退化,县住建局通过加装室外电梯,对小区内道路、供电、绿化、照明等基础设施进行改善,让老旧小区改造既“好看”又“好住”,从源头上解决了老旧小区群众的生活难题。小区居民刘大哥高兴地说:“小区水泥地坪是重新打的,进水、排水都改造了。电梯一加,我们上下楼就方便了,楼面做了保温层,楼顶上防水也重新做了,冬天不怕冻,夏天不怕连阴雨。”
石堡镇城东社区党支部书记刘阳说:“县上积极顺应群众期盼,转政府‘下单’为群众‘点单’,因地制宜制定‘一楼一策’、标准适中的改造方式。对照宜居示范小区创建标准,确保应改尽改。老旧小区改造主要通过雨污分流、外墙粉刷、健身设施配备等措施,进一步改善老旧小区的整体环境。”
政府家属院小区建于2005年,现有住户98户,由于年久失修,小区道路坑坑洼洼,排污管道老化。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让居住在这里的业主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政府的关怀。小区居民张大姐说:“我们小区老年人多,腿脚不便,上下楼困难,尤其是拿东西不方便,政府这项工程做到了我们心里,我们很满意。”
自2019年开始,黄龙县对全县65个老旧小区分年度分步实施改造,截至目前,已完成27个老旧小区的改造工作。黄龙县2021年共分三批,对38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其中以给排水管网、屋面防水、外墙保温安防监控系统等为重点,充分征求居民加设电梯意愿,打造整洁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
百姓关心的就是各级政府关注的,黄龙县根据群众实际需求,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小区、楼栋,精准制定改造方案,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推进智慧小区建设,营造干净、整洁、舒适的人居环境,让老旧小区改造真正惠及民生。
黄龙县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民生账单”,“改”到群众心坎上,“造”出一个好环境。然而,群众不仅要“住”得舒服,而且要“行”得方便。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车位无处求。”在许多城市里,停车难的问题困扰着广大司机朋友。为了缓解市民停车难问题,2021年,黄龙县新建了9个“微型”停车场,同时对城区原有停车场和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进行改造升级,共计开放停车场16个,停车位1200余个。
该县文旅公司副经理陈涛说:“这些停车场建成以后,能够极大满足群众出行停车需求,有效解决老百姓停车难的问题,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停车便利。在停车场管理方面,公司雇用了一些具有一定劳动力的残疾人及原精准扶贫户从事停车场日常维护和保洁工作,从而解决了一部分人员就业困难问题。城区停车场的建设运营,有利于优化黄龙交通服务条件和旅游出行环境,实现机动车有车位、有序停放,助推全域旅游发展,提升黄龙旅游形象。”
2 绿色发展 宜居宜业
2021年春季以后,家住黄龙县中心街的冯先生每天天刚亮就准时出现在环山自行车道上。这里是黄龙人健身网红打卡地,沿途景色令人流连忘返。冯先生喜欢健身,更喜欢摄影,行走在15公里的自行车道上,健身摄影两不误。因此,他的微信朋友圈摄影作品吸粉无数,他成了黄龙网红摄影家。
近年来,县上按照“景城一体”的建设思路,先后实施城区街道立面改造、市政道路提升、杆线下地、桥梁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市政补短板项目,增设河道景观8公里,新修、加固河堤9.33公里,沿河步道、自行车道15公里,建成景观桥15座,水景观6处,水景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绿地公园14处,绿化总面积98.7万平方米,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47.9%和44.1%,城区人均公园绿地18.2平方米,设置30余处居民休闲健身区,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位。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和全省县城建设先进县。
黄龙自开展自然保护区“绿盾”行动以来,在全省首推“垃圾兑换银行”,先后实施了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城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跨河段箱涵污水管网改造、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城区燃煤锅炉拆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整县推进等项目,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多年位居全市第一,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及以上。先后荣获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率先在全省实现国家卫生乡镇创建全覆盖。
同时,县上各级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建立了以生态旅游为支柱、生态农业为基础、生态工业为补充的生态产业体系,原生态、纯天然的生态农业实现新突破,风电、光伏新能源产业蓬勃兴起,以康养度假为主线,休闲体育、科普研学、绿色培训为支撑的生态旅游品牌逐步形成。
3民生为本 和谐家园
今年72岁的郭香莲是石堡镇梁家河村村民,最近一走路,她膝关节就疼得厉害。村卫生室医生贾晓萍得知情况后,通过远程门诊系统和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的专家崔洪鹏进行了连线,为老人的疾病提供了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郭香莲老人说:“贾晓萍医生的态度很好,从来不嫌麻烦,我走不了路,打个电话她就来了。”
让大病不出县,看病不出村。今年3月份,黄龙县启动西北地区首个“行走的医院”项目,为各镇村配备了42套全科医生助诊包、56辆健康巡诊摩托车以及3辆基层健康服务车,并与14家三甲医院50多名专家团队建立免费门诊关系,方便群众就医。“行走的医院”是服务群众健康的惠民举措,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有力地助推黄龙县医疗工作重心下移、医疗资源逐级下沉,全力推动城乡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打通黄龙县优质医疗服务基层行的“最后一公里”。村医贾晓萍说:“自从有了‘行走的医院’以后,给村民带来了不少的方便,在自己家门口就可以得到疾病治疗和健康咨询。”
黄龙县致力于补齐民生短板。先后实施了县医院综合住院楼、妇幼保健院、中医特色养生馆项目,县医院二甲、中医院二乙创建成功。实施黄中教学楼改扩建、行知学校、水磨坊幼儿园、城区学校集中配餐中心等项目,高标准规划建设了博物馆、科技馆、非遗馆和全民健身运动中心。建立了以社会化养老、旅居养老为特色的“五位一体”养老体系。城乡治安防控网达到全覆盖,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先后荣获全国法治先进县、群众体育先进县和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双拥模范县、食品安全示范县等殊荣。
新建改建“星级旅游公厕”55座,科学合理配置交通信号、交通标识。固定信息发布栏和自行车、摩托车停车点,彻底解决乱张贴、乱涂写、乱设广告牌和单位铭牌现象,努力让群众生活更方便。以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为契机,聚焦群众办事难问题,强化窗口单位服务监管,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公开“一次不用跑”“最多跑一次”100个高频事项目录明细,率先在全市推行“无差别全科受理群众网上诉求”,让群众尽享优质高效服务。
据统计,2016年以来,累计实施重点项目189个,完成投资105.36亿元。建成吉家河、水磨坊等保障房小区9个,改造老旧小区57个、棚户区8个,全民健身运动中心、行知实验学校、黄中教学楼、镇村污水处理站等项目建成。2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对标建设成效明显,6个村庄入选全国“千村万寨展新颜”展示活动。改造国省干线、农村公路190.6公里,榆蓝高速公路全线开通,城乡公路更加通达便捷。
一张张民生清单的落实,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一项项民生工程的投产,使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越织越牢,不仅提升了黄龙老百姓的生活品质,也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