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46-47版
发布日期:
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让群众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重温《为人民服务》讲话
●抗疫英雄心向党
    ●党旗在疫线飘扬
    ●义诊服务
    ● 健康咨询

  紧盯目标精准发力,凝心聚力主动作为。2021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紧盯目标任务不放松,逐项制定推进措施,夯实夯细工作责任,各项工作如期高质量完成,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亮点回眸
  1.成功处置了2021年8月涉澳疫情、10月甘泉、黄陵两县疫情以及12月西安关联病例引起的本地疫情,在最短时间内遏制住了疫情扩散蔓延。
  2.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是全省唯一一个一次性通过的地市,我市被全国爱卫办评为2020年度全国健康城市建设进步最快城市。
  3.连续7次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荣誉称号,市中心血站采血一组获“全国血站系统表现突出采血班组”殊荣。
  4.子长市和志丹县获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5.市人民医院申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6.延大附院获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
  7.延大附院风湿免疫科、麻醉科、骨科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共性任务完成情况
  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创新党史学习教育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方式,采取“集体学习+专家教授辅导+现场教学+专题研讨”的“四位一体”学习模式,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心入脑。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持续做好人才工作。全年推荐使用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1名,调整提拔科级干部80名,运用“三项机制”推荐晋升职级1名;入选第一批“圣地英才计划”2人,为委属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42名。加强干部监督考核,开展干部人事档案专审工作,实现了“全覆盖”。
   基层党组织建设
  完成8个所属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对市妇计中心等3个党支部委员设置进行调整优化。先后开展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87次,集中学习264次,主题党日活动151次。2021年,组织开展各类主题竞赛36次,召开专题学习分享会187次,756名党员参与学习,全系统表彰“两优一先”21名。
  党风廉政建设
  坚决清除作风积弊,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思想防线。组织市直医疗机构1000余名干部职工观看警示教育片,开展典型案例专题学习3次;支持纪检组执纪监督问责,共收到问题线索8件,政务警告5人。
  意识形态工作
  把牢意识形态阵地,目前,“健康延安”公众号关注人数达到94万,抖音号关注9800多人。聚焦党史学习教育,厚植为民服务初心,先后开展集中学习264次,交流研讨58次,分层分级举办各类培训班18次,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72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51次,购买学习书籍2400余册。强化学习载体,打造推广“白求恩医疗服务队”党建品牌,开展“五进四送”活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深化改革工作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承担的完善重大疫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在黄龙县开展医养结合试点等4项深改任务已全部完成并提交了结项报告。
  深入推进法制建设
  认真履行法制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成立卫健系统行政案件审查委员会,建立职责明晰、权责分明的执法责任制及其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推进“放管服”“双随机一公开”,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卫生健康工作加快步入法治化进程。
   业务工作完成情况
  1 高质量完成各类事项
  2021年共承办中省转办信访案件4件,承担人大建议10件,政协提案18件,办结率、满意率均达100%。我市个人卫生支出占总费用的比重为28%,人均预期寿命为≥77.7岁,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质量良好。
  2 推进健康延安建设
  全面铺开健康延安建设,强化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将健康延安建设纳入全市目标责任制考核负面清单。召开全市健康延安建设工作现场会,黄龙县通过健康促进县建设省级评估。全年打造市级示范健康细胞1646个。广泛开展健康科普,设立4个公共健康科普栏目,全年编发健康科普宣传短视频和图文6500余条次,开展健康科普宣传活动98期次,举办健康知识讲座200多场次,印发健康宣传资料10万余份,受益群众百余万人次。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成为全省唯一一次性通过的地市,吴起县、志丹县国家卫生县城复审通过省级评估,吴起白豹、长城2个镇创建国家卫生镇通过省级评估。
  3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对外引进优质医疗资源,对内组建三个医疗集团,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共建成投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31个,县域内医共体建设实现了全覆盖。全市所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实施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4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开展市级临床重点学(专)科建设,市人民医院骨科成功申报国家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完成了第二批53个重点(学)专科验收工作。健全完善全市医疗质控体系建设,新组建成立妇产科、心血管、高压氧等7个专业的市级质控中心。开展基层中医发展及适宜技术推广,完成163名基层业务人员为期15天的专题培训,累计举办84场义诊及中医药政策、科普宣传活动,受益群众6907人次。
  5 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提升基层服务水平,全市建成规范化乡镇卫生院99所,达到优质服务基层活动基本标准乡镇卫生院56所,达到优质服务基层活动推荐标准乡镇卫生院8所。加强妇幼健康管理,先后组织开展14家妇幼保健机构专项绩效考核和妇幼健康管理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活动,组织进行了新一轮产科达标建设活动,全市23家助产机构中18家初验合格,5家整改复审后达标。扎实做好重大疾病防控,率先在全省全面推行艾滋病、结核病“集中收治、归口管理”,2021年全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继续下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6 加强人口老龄工作
  加大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帮扶力度,各类奖扶资金兑现率达100%。积极协调医保部门将“三孩”生育医疗费用纳入报销范围,年内全市共出生三孩883个。打造黄龙县妇幼保健院医养结合服务品牌,创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28个,服务老年人群达5万余人。11个社区被评为全省首批老年友好型社区,宝塔区南市街道七里铺社区、黄龙县石堡镇城西社区、富县鄜城街道沙梁社区创建成为国家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7 提升职业健康监督水平
  加强医疗机构执法检查,累计监督检查医疗机构3976户,责令改正963户,办理行政处罚案件109件,罚款15.81万元。强化饮用水监督检查,下达监督意见书2217份,罚款1.12万元,完成市区生活饮用水水质安全监测网上公示。提升职业卫生监管水平,全年累计监督检查15家单位(机构),下达监督意见书14份,完成行政处罚8起,累计罚款7万元。
  8 加快项目及信息化工作
  加快项目建设,市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门诊楼已封顶,科研楼完成地上17层建设,医技楼完成地上13层建设;5个县级疾控中心、10个县级综合医院改扩建项目和13个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并全部建设。完成市县两级区域卫生健康信息化平台一级部署,公共卫生网上绩效考核受到省卫健委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实施。
  9 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本轮疫情发生前,严把“入口关”,从严管控重点场所和重点部位,落实高风险从业人员防护措施,全力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截至2022年1月24日,我市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409.75万余剂次;18岁以上人群接种率达到91.5%以上,12—17岁人群接种率达到92.2%以上,3—11岁接种率达90%以上。本轮疫情发生后,高效指挥调度,从快从严流调,扩面核酸检测,加强社会面管控,快速阻断传播链条。积极协调国家卫健委、省卫健委支援核酸检测方舱实验室6个,先后在主城区开展了12轮扩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累计采集724万人次。累计流调阳性病例13人,密接者1684人,次密接者1.07万余人,封控小区、场所71个,有效斩断疫情的传播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