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助力乡村振兴 开展“九率一度”问卷调查,征求群众意见与建议 记者 贾志敏 通讯员 李花花
引言
人勤春来早。桃花杏花盛开的黄河壶口岸边,农民们正在耕种着一年的希望。在田间地头,你会不时看到这样的场景:民警穿梭田间与老百姓交谈,农民认真听着民警讲解电信网络诈骗知识,民警脸上流露出的真情与农民脸上的笑容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舒心的警民协作图。自宜川县公安局2020年6月推行“一村一警”新警务模式以来,在宜川县的农村和社区,这样喜悦和谐的画面随处可见。在这画面背后,藏着一个个感人而温暖的故事。
“群众的呼声就是第一信号,群众的要求就是第一方向,群众的利益就是第一动力。”在“一村一警”工作中,宜川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荆永恒回答了改善农村社会治安环境的最佳路径——那就是立足辖区实际,牢牢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精神实质和基本内涵,把“一村一警”长效工作机制打造成“枫桥经验”的宜川实践。同时通过不断努力,切实做到警情下降、纠纷化解有力、服务优质高效,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最终目标。
“真没想到民警这么快就帮我解决了户口难题,还把户口本送到家。太感谢咱驻村民警了!”手里捧着崭新的户口本,宜川县丹州街道甘义沟行政村村民袁刚子脸上笑开了花。这是宜川县公安局推行“一村一警”长效工作机制在当地开花结果的一个小小缩影。
为何打造“一村一警”工作机制?荆永恒表示,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一村一警”的创建实施,既提高了农村和社区见警率、管事率,又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真正实现了人民警察守护群众的安全感!
夯实根基 勾勒百姓平安“新蓝图”
宜川地处革命圣地延安东南部、黄河壶口瀑布之滨,国土面积2931平方公里,辖4镇2乡1个街道办事处112个行政村,总人口11.4万。
2019年10月,宜川县公安局党委分析研判,认为宜川县的社会治安状况较好,但群众满意度却不高。如何践行“枫桥经验”,破解农村治安复杂、警力不足、群众满意度不高等问题,实现基层治理的有效探索,成为摆在宜川县公安局党委面前的一道难题。
经过长时间的调研,立足县域实际,2020年6月,宜川县公安局决定在全县范围内打造“一村一警”长效工作机制,以“访民情、解民忧、化矛盾、防风险、查问题、治乱点”为宗旨,让机关125名民辅警下沉到全县116个村子和社区,配合当地派出所民警有效开展基层基础服务等工作。
为确保“一村一警”工作扎实深入开展,该局专门成立“一村一警”工作机构,制定了《宜川县公安局“一村一警”长效工作机制实施方案》,以警务室和警务工作站为依托,以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宗旨,把创建“零发案、零事故、零非正常上访、零黑恶、零黄赌毒、零非法集资”平安示范村(社区)作为目标,建立分色走访、重点工作目标、信息登记、领导包抓、线索转递、联动宣传、考核奖惩七项工作机制,切实把爱心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把矛盾风险化解在群众身边,把平安幸福守护在群众身边,努力实现基础牢、出事少、治安好的工作目标。
“这是我局‘一村一警’作战图,每一个标记就是一个行政村对应的一名警力,做到了警力和辖区的全覆盖……”在县公安局“一村一警”办公室,民警李花花指着墙上的作战图向记者介绍道。
为充分调动驻村民辅警的工作积极性,该局科学制定了《宜川县公安局“一村一警”驻村民辅警工作考核办法》,把社区民警、包村民警、派出所民警入户走访、发动群众、预防犯罪和有效管理纳入年度考核,依托“一村一警”信息工作平台,对民辅警工作绩效进行整体评价,将考评成绩与民警表彰奖励和提拔晋职直接挂钩,对表现突出的先进典型,采取命名警务室、调解室、警务工作站等,优先评功重奖、优先提拔使用、优先解决职级待遇。
宜川县公安局党委委员、政工室主任李江龙说:“通过‘一村一警’信息工作平台,有效激发了村警队伍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了公安机关服务群众、打击犯罪、保一方平安的能力和水平。”
如今,在全县广大农村和城市社区,经常可以看到驻村民警的身影;核桃树下,年轻的民警与村民并肩而坐,谈笑风生;农家小院里,警察阿姨与小朋友在嬉戏……一幅幅警民和谐图,生动地诠释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宗旨。正如一位民警在民情日记中写的:“农村虽然偏远,但职责不能偏离。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感情。”每一名村(社区)警都用心深耕自己的责任田,主动融入辖区群众比工作、比干劲、比水平、比成绩、比作风……已成为常态。
全面推进聚焦治安防控“新动能”
“您好!我是宜川县公安局‘一村一警’驻村民警鱼江,请问家里有什么困难需要我帮助?”在刘家桌村,41岁的民警鱼江正在挨户走访群众。
鱼江是宜川县云岩镇刘家桌村警务工作站的一名驻村民警,巡逻防范、协助派出所办案、排查化解矛盾是他的主要职责。在其随身携带的警务工作包里,记者看到了他包内装有工作纪实本、移动警务通、手电筒、警民联系卡、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册等。
人员到了基层,工作如何开展?很多接受任务的民警都感到心里没底。辅警孙军芳说,从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机关上班,与群众这样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少之又少。刚入村时,确实有点担忧,不知“一村一警”工作如何着手、如何开展,一时没有头绪。
在得知大家的困惑后,宜川县公安局党委提出要民辅警与基层群众交朋友、拉家常,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帮助群众解决所需、所求、所难等问题。
通过多种形式的联系走访,民警接“地气”了,在与群众的交往中相互增进了感情,更在热情服务群众时,深刻领会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理念和宗旨。李江龙说:“‘一村一警’把民警沉到一线、放到村里去,不是摆设更不是走过场,而是要实实在在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怎样才能让驻村民辅警有解难题的本领?根据驻点村实际科学确定民辅警驻点十分重要。”李江龙告诉记者。
在宜川县公安局,民辅警原则上是回原籍驻村,利用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开展工作。当然,还得和业务工作挂钩,不同警种的民警分类实施,要求交警到公路沿线驻村,刑警到案件高发地区驻村,充分发挥机关各警种的职业技能和个人动能,增强开展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贴近性。
科学的警力分配设置,更多地激发了民警的内生动力,宜川县公安局法制大队驻村民警刘伟说:“当回到自己生活过的地方,与村里的爷爷奶奶、叔叔婶婶们联系更多了,以前不熟悉的村里人也慢慢熟了,感情也增进了。”
“几把玉米值不了几个钱。”听到村民老刘这么说,老张笑了。就在前几日,宜川县英旺镇茹坪村村民老张在收玉米时,不小心将三轮车开到了隔壁老刘家的庄稼地里压坏了玉米。老刘得知后很生气,老张便来到茹坪村警务室找驻村民警协调。经警务室耐心调解,老刘想通了,为了一些玉米和老张生闷气不值得。
英旺派出所所长付国平说:“派出所民警根据村警务群的动态,及时掌握村民情况,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做到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防止民转刑、刑转命。”茹坪村党支部书记郝炜鑫也认为,自从县公安局实施“一村一警”以来,村里、邻里的矛盾纠纷和打架、盗窃的事儿越来越少,驻村民辅警的震慑和调解起了极大的作用。
驻村民警走进基层、走到群众中后,工作作风有了很大改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有了大幅提升,自身能量得以充分释放。他们成为平安建设的宣传员、法律服务的咨询员、矛盾纠纷的化解员、社情民意的信息员、特殊人员的帮教员、群众安全的守护员。截至目前,宜川县公安民警共走访群众7560户(次),征求意见建议23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5起,为群众办实事198件,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
凝聚力量打造基层警务“新样板”
“门口有监控探头,路上有警察巡逻,小区有社区民警,节假日里特警巡逻不断,民警挨个入户走访,路上还有交警巡查,白天见警察,晚上见警灯,让我们感到很安全、也很放心。”家住宜川县丹州街道凤翅山社区的居民刘春梅对县城周边的平安获得感很满意。
刘春梅的切身感受,实际上是宜川县公安局为进一步深化“一村一警”长效工作机制,正在全面推行、全力推进的“雪亮工程”“夜间网格化大巡防机制”和“三警联动”应急响应机制。目前,全县各乡镇安装“天翼看家”监控点位859个,接入公安视频监控平台596个;建成公安视频监控探头199个,卡口103个,安装人脸识别系统19套,全县社会面视频监控达2507个(城区主要部位、路段视频监控全覆盖),视频监控由城区重点部位向各个角落和农村延伸。
为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枫桥经验”在宜川开花结果,宜川县公安局通过深化“一村一警”长效工作机制,统筹推进“百万警进千万家”、“三警联动”应急响应机制、夜间网格化大巡防机制、“公安+N”联调机制,做到最大限度下沉警力,推动警务工作中心下移,把“打防管控服”基础工作的触角延伸到村(社区),提高村(社区)见警率和管事率,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2021年3月20日一大早,宜川县公安局秋林派出所接到驻村民警电话,称宋家村俩村民因果园道路交通问题发生纠纷,希望派出所能够出警。事情起因是宋某与宋某某两家的果园紧挨,为“地邻家”,宋某家的苹果成熟后要运送出去,必须经过宋某某家的苹果园,而宋某某家的果园内又没有道路,宋某运送自家苹果经过宋某某的果园不仅要占用宋某某的地而且会伤及其苹果树,双方因此发生矛盾纠纷,虽经过村委会多次调解但问题仍未能解决。
面对这一情况,秋林派出所及驻村民警立即启动“三级联调”调解机制,由宋家村村委会、秋林镇政府和秋林派出所及驻村民警三方组成调解小组,前往双方当事人家中进行调解,通过村委会负责人讲情理、镇政府干部讲政策、民警讲法理的调解方式,经过两个多小时耐心细致的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了和解协议,并签订了调解协议书。
“调解只是手段,化解矛盾才是目的。要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小事拖大。”秋林镇宋家村驻村辅警崔玉琴说。
“枫桥经验”的精髓在于“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问题”。宜川县公安局把握这一精神实质,将“一村一警”长效工作机制打造成“枫桥经验”在宜川的生动实践。
庄头行政村之前是宜川县一个典型的贫困村,基础设施落后,人员情况复杂。针对这一情况,宜川县公安局充分发挥“一村一警”的作用,派出一名专职驻村民警,通过走访摸排村内黑恶乱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开展“知法、尊法、守法”普法教育,提高了村民们维护稳定的自觉性,增强了庄头村的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2021年庄头村未发生一起案件。同时,积极争取各级扶持项目,维修饮水池1座、修建垃圾仓2个、硬化巷道1700米,通过网络、微信等渠道销售苹果、十字绣、鞋垫、布鞋和五谷杂粮等产品,帮带脱贫户14户,一般农户30户,拓宽了村民的致富渠道。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宜川群众形象地说:“过去的‘民警动嘴,群众跑腿’变成了现在的‘百姓动嘴,民警跑腿’。”
据统计,宜川县公安局打造“一村一警”以来,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已累计为群众办实事198件,积极倡议8家单位为19名特殊群体儿童爱心助学,联络社会爱心企业和人士为15名小学生送去了学习用品、生活用品以及棉衣棉被,为4名大学生每年捐款2000元,直到大学毕业,联合县委宣传部、县慈善协会筹划为50名家庭特殊小学生开展社会募捐。
打造“一村一警”长效工作机制,是改善农村社会治安环境综合治理的最佳路径,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平安之基和加强治安防控的现实之需,更是新时代宜川公安坚持发展“枫桥经验”,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生动实践。初心易得,始终难守。荆永恒表示,将继续按照“党政认可、群众满意、民警幸福”的目标,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兑现初心。同时,把“枫桥经验”和延安精神、“平安延安”创建等紧密结合,进一步细化完善“一村一警”工作举措,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促进社会全面和谐稳定,满足群众平安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