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群星闪耀延河边——延安文艺座谈会参与者掠影
王式廓
    ●王式廓
  人物介绍
  王式廊(1911—1973),字子容。山东掖县(今菜州)人。画家、美术教育家。擅长素描、油画,兼事版画、中国画、书法 。抗战时期主要作品有宣传画《保卫家乡》《台儿庄大捷》等。1943年创作版画《二流子转变》。1949年后创作油画《参军》《井冈山会师》《发明者的夜晚》《毛主席和我们在一起》等油画作品及大型素描《血衣》(油画稿和多幅素描习作)等。出版有《王式廓素描集》《王式廓画集》《血衣》等。其巨作《血衣》为新中国最优秀的艺术作品之一。
  到延安前
  王式廓1911年6月16日出生于山东掖县西由村。早年学习美术,1930年在山东济南爱美高中艺师科学习西画。“九一八”事变后,担任爱美中学南下请愿团二大队队长,赴南京参加全国学生的联合示威游行,要求蒋介石政府抗日。
  1932年秋入私立北平京华美术学院,1933年又到国立杭州艺专,学习西画兼学油画、水彩画,并经常观摩大师作画,学习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后又到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就读,并参加MK木刻研究会。1935年毕业后,东渡日本留学,先进川端研究所学习素描,1936年考入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学习。这期间,他经常参加中共海外支部领导的“文化座谈会”,学习政治经济学等马克思主义理论。
  1937年回国,曾任中共鲁西北特委领导的聊城保安司令部政训处美术宣传员,后又到上海青年服务团内地工作团和1937年曾在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文艺处美术科工作。
  1938年1月到武汉,在军委政治部第一厅从事美术工作,参加抗日救亡活动。画了大量巨幅抗日宣传画,包括《总动员》《保卫家乡》《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敌》《再上前线》《台儿庄会战》等宣传画。
  延安时期
  1938年8月,王式廓与妻子吴咸乘火车到西安,由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编入到一个十几人的队伍,步行奔赴延安。他们穿上布鞋,带上草鞋,每天天刚亮就启程,一直走到天黑。刚开始每天走几十里路就能找到旅馆,后来要走100多里路才能找到住所。就这样,在黄土高原纵横的沟壑中走了12天,行程800里,才到达延安。
  在延安,王式廓在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任教员兼研究员。他经常深入到农村体验生活,画了众多风格纯朴、淳厚的延安农民肖像。1942年5月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同年九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大生产运动中获得劳动模范称号。
  在延安的八年,王式廓主要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同时,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的美术作品。其代表作有木刻《开荒》,油画《自卫军宣誓》《平型关战斗》《读报》,漫画《希特勒的战车》,素描《安塞县女县长》《进边区》,黑白版画《二流子转变》(1943年)等,标志着他绘画艺术的成熟。
  离开延安后
  1947年,调到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任教授兼研究员。次年,又调任华北大学第三部美术科任教授、研究员。后随军进驻北平。
  1949年7月参加第一届全国文代会,当选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研究部副主任、油画研究班主任、中央美院委员会委员。1954年4月参加中苏友好协会代表团赴苏联参观访问。1960年在第三届全国文代会上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虽然遭到残酷迫害,但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
  1973年4月,他接受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油画《血衣》的创作任务,到河南安阳、巩县等地搜集素材,在20几天中,每天带病工作十三四个小时,留下了几十幅具有高度艺术水平的农民肖像珍品。5月23日因劳累过度脑溢血逝世,终年62岁。
  (延安精神研究中心研究员高慧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