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闻在延安窑洞前创作雕塑 人物介绍
王朝闻(1909—2004),别名王昭文,字俊熙,更名王朝闻,笔名汶石、廖化、席斯珂。四川合江人。雕塑家、美学家、文艺评论家。主要作品有木刻《三等车厢》《噩梦》等,浮雕《毛泽东像》《斯大林像》《鲁迅像》等,雕塑《刘胡兰》等,美学著作《美学概论》等,《红楼梦》研究专著《论凤姐》等。
到延安前
王朝闻1909年4月18日生于四川合江县。1915年入私塾,后进入县立高等小学,1924年毕业。1925年初考入泸县中学,1926年暑假退学回乡。1927年至1930年先后在私立成都艺专、岷江大学、四川省立第一师范学习美术,曾在成都报纸副刊上发表随笔,与友人合作剧本和中篇小说。1931年创作的木刻《三等车厢》在上海春地美术研究所展览会展出,受到鲁迅的关注。1932年考入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学习雕塑,因经济困难一度辍学。之后一边在高士坊小学代课,一边继续读书。1935年根据鲁迅小说《伤逝》编绘木刻连续画《噩梦》,次年在全国第二回木刻流动展览会上展出。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放弃学业,参加浙江抗敌后援会所属的浙江流动剧团、五路军战地服务队,先后在浙江龙泉和湖北、安徽等地进行抗日宣传活动,画了大量的抗日宣传画、连环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在成都私立南虹艺专复兴美专任教。1940年兼任成都民众教育馆艺术部主任,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其间创作了曾在成都引起轰动的雕塑《汪精卫与陈璧君》跪像,以及反映战地服务队生活的报道《二十五个中间的一个》和连环画《民族战士》等。同年由重庆赴延安前,将自选的百余幅战地速写交给友人,拟转往香港出版,不幸在太平洋战争中散失。
延安时期
1940年12月,王朝闻经重庆八路军办事处介绍赴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任教。有一次毛泽东到窑洞看望刚来的文化人,有人介绍王朝闻说:“这是雕塑家。”毛泽东开玩笑地说:“哦!是做泥菩萨的!”王朝闻说:“我不做泥菩萨。”
在延安,王朝闻阅读了很多艺术理论著作,罗丹的《美术论》,鲁迅翻译的日本板垣鹰穗的《近代美术史潮论》,他都熟读。他几乎每天都画速写,为雕刻打基础,但很多习作都散失了。王朝闻还经常为鲁艺的壁报投稿。
1941年,王朝闻为延安中央党校大礼堂创作了毛泽东大型浮雕像,被推为解放区美术的代表作。该作品1947年在中央撤出延安后被胡宗南军队毁坏。1941年11月初,为纪念苏联十月革命,王朝闻在钟敬之的支持和鲁艺学生吕林等的协助下,用三天三夜的时间创作出直径两米的斯大林浮雕像,用旧报纸糊泥胚,然后烧烤,最后刷上石灰浆,由美术系的学生抬着参加纪念十月革命的游行。这期间,王朝闻还创作了鲁迅像等雕塑和速写作品。
1941年,王朝闻在延安《解放日报》副刊上发表了文艺短论《再艺术些》,反对公式化概念化倾向。在物质条件有限的延安,王朝闻和叶洛等艺术家还制作了《回娘家》等泥娃娃到市场出售,受到欢迎。
王朝闻还坚持向群众普及艺术,他曾经从同事处借来一套罗丹的雕塑图片,给每幅都写上说明,举行了一次观摩展览,鲁艺的戏剧、音乐、文学各系的师生都非常欢迎。
1942年春末夏初,王朝闻和夏风在甘谷驿体验生活时接到电话,便赶回来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没赶上第一次会议,只参加了第二次和第三次会议。
离开延安后
1945年抗战结束,王朝闻参加鲁艺华北文艺工作团,于1945年9月20日出发,前往张家口。工作团并入华北联合大学(后改为华北大学)后,王朝闻在文艺学院美术系任教。这时他开始创作张家口解放纪念碑(后因撤离张家口而中止)。1948年春创作《交公粮》《埋地雷》等年画。土改期间,他向县政府建议,使石家庄毗卢寺及其中的明代壁画等珍贵文物得到保护。同年冬开始创作圆雕《民兵》。
1949年初,王朝闻参加北平艺专的接管工作。北平艺专和华北大学美术系合并为中央美术学院后,任教授兼副教务长,承担全校文艺理论创作方法课和雕塑系的创作课教学。
自1949年春开始,王朝闻连续在《文艺报》和《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美术评论文章,结集为《新艺术创作论》出版。1950年为《毛泽东选集》封面创作了毛泽东浮雕像,1951年为革命历史博物馆创作了圆雕《刘胡兰像》,同年兼任《人民美术》主编。1952年由中央美术学院调到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处工作,参与组织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创作。1954年调至中国美术家协会,主编《美术》月刊。并受文化部委托筹组民族美术研究所,任副所长、所长。1953年为《斯大林全集》封面创作斯大林浮雕像。1960年为《列宁选集》封面创作列宁浮雕像。从1961年开始,主编高校文科教材《美学概论》,并多次在北京大学等高校讲演和座谈,着重探讨群众的审美兴趣和需要。此后,对美学理论的研究更为系统和深入。
“文革”期间,王朝闻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1974年被分配到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所(后改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1977年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任美术理论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导师。1980年完成专著《论凤姐》。1988年离休后,仍以“夕不甘死”的精神进行研究和写作。
2001年,王朝闻获中国文联和中国美协颁发的第一届中国美术金彩奖。2002年获文化部颁发的第一届造型艺术创作研究成就奖。2004年发表在《人民日报》副刊上的《忆毛星》一文是其一生所写的最后一篇文章。在七十余年的艺术与学术活动生涯中,王朝闻横跨美术、文学、戏剧、电影、曲艺、民间文艺、摄影等领域,先后出版了专著和论文集四十余种。
此外,王朝闻还担任中华美学学会会长、名誉会长,中国作家协会顾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政协第三、四、五、六届委员等。
2004年11月11日,王朝闻在北京病逝,享年96岁。
(延安精神研究中心研究员 高慧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