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家硷村产业大棚航拍 通讯员 张伟 张曦 刘宇
沐浴着春日的阳光,行走在延川县大禹街道白家硷村内,乡间道路干净整洁,两旁树木冒翠吐绿,乡居民舍错落有致,山坡上花开正艳,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缓缓流过,整个村庄散发着安静、祥和的幸福气息,一幅自然和谐的富美乡村画卷呈现在眼前。
白家硷村位于延川县城以北10公里处,210国道穿村而过,交通位置便利。
走进村党员活动室,年轻的第一书记马壮正在电脑前翻看着自己刚到村里上任时拍的照片。照片中,除了平整的红薯地,还有葡萄采摘园、枣林。
来到村上后,马壮在调研中发现,白家硷村原来以玉米种植为主,经济效益低,抗灾能力差,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必须要改变主导产业。
红薯主导产业、葡萄等特色产业,是村民经过集体讨论、共同认可的致富产业。“这是以前的白家硷村,现在土地平整了,今年引导有意愿的农民大片种植红薯。”马壮说。
白家硷村土地资源适宜性广,利用闲置土地种植红薯、葡萄等经济作物,既有效开发利用了闲置土地,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还防止水土流失,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我站的这个地方原来是一片枣树林,因为枣树得了病,没有办法管理了。葡萄种了三个品种,阳光玫瑰、户太八号、克伦生,现在村民对葡萄的种植期待很大。”跟着白家硷村党支部书记白亮亮来到山峁上,他滔滔不绝地介绍着村里的情况,“2021年,我们村被定为乡村振兴示范村,经专家指导,决定将这片枣林地改造成葡萄采摘园。”
除了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外,白家硷村还有效整合利用土地,鼓励村民发展其他产业。
在村民白永的大棚内,工人们正在对大棚进行修缮改造。工人们施工的同时,白永夫妻俩也在大棚内忙碌着疏叶、疏果,想着种植的红籽小瓜尽早提前上市销售。
为了让大棚真正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白家硷村专门投资35万元实施了大棚产业提质增效项目。
白永家有8个大棚,春季以小瓜为主,冬季以西红柿为主。这段时间,政府正帮忙给他维护整修葡萄棚里的设施、设备。
“去年冬天,政府给我换了塑料、上了卷帘,帮我省了不少钱。”延川县大禹街道白家硷村村民白永满脸笑容地说,“通过政府的扶持,以往我一年收入十几万元,我想今年效益要比以前强得多。”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源头活水,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白家硷村党支部、村委会在抓好集体经济,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还积极对接企业和能人,在村里发展养殖业。其中,陕西远拓惠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养殖基地的引进,不仅让村里有了大规模的养殖业,同时也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
“现在,猪场里面是120多头猪;我负责给猪碎料、喂食、铲粪,干的活也不累。”在陕西远拓惠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打工的村民惠志杰说道。
为了使生猪产业逐步实现品牌化,白家硷村还计划与陕西远拓惠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由村集体提供土地,公司投入资金,逐步扩建标准化生猪养殖基地,使农户能带畜入社,实现企业与农户共赢。
产业兴旺富了村民的口袋,而生态优美则让村民的生活更加舒适。随着产业的发展,白家硷村原本一条条泥泞不堪的土路,也早已变成了青石板路,破烂的院墙也变成了崭新的围墙。
为了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白家硷村以治“六乱”、清“五堆”专项整治为抓手,在全村增设垃圾集中转运箱4个,新建污水收集池及配套管网1套,实现了村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村容村貌的改变、人居环境的改善,大大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目前,全村农民平均收入达1.1万元。
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白家硷村正在悄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白家硷村,不仅农民钱袋子鼓了,村子的“颜值”高了,乡风文明的内涵也提升了,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村庄正在向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阔步前行。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销售等产业全面发展,制定土地租赁、大棚承包优惠政策,引进有能力的企业,让更多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力争把白家硷村打造成为宜居宜业的现代化美丽新乡村。”谈起今后的发展,马壮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