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译给牛添加饲草 听得见猪叫,却闻不到臭味;看得见猪舍,却见不到猪粪。日前,记者到宝塔区甘谷驿镇何家沟村小张沟组恒丰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采访时,看到了发酵床养猪与一般养猪的不同之处。这里的负责人冯译也依靠发酵床养猪成为当地有名的致富带头人。
返乡创业发现好机会
说到发酵床养猪,还要从冯译返乡创业说起。
2016年4月,冯译毅然决然放弃城里比较舒服的工作,回到家乡小张沟组承包了当时废旧的猪场。“当时,面对妻子的反对和老父亲的不理解,还有破旧的猪场,我真不知道自己的决定对不对。”冯译说,“正在我愁眉不展时,得知宝塔区科技局和畜牧局要组织部分养猪户到福建考察发酵床养猪,这么好的机会我绝对不能错过。”
2016年7月,冯译跟着考察队去福建学习了7天。回来后,他用发酵床养猪的方法先试养了18头猪。“就怕发酵床养殖在陕北不太适应,最后经过福建专家的长期全程指导,发现发酵床在高寒地区或者陕北地区,要比福建等南方城市更适合,菌种活性会更好一些。”冯译说,“我每天除了吃饭和短暂地休息,就是在猪舍里观察猪的变化,遇到不懂不明白的,除了与专家沟通外,我也在网上查相关资料,并且认真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坚持了将近1年时间,我的猪存栏量达到了218头。”
据了解,发酵床养猪方法是将锯末屑、粉碎的秸秆、稻壳、微生物添加剂和米糠等辅助发酵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形成垫料铺在猪舍发酵池内,将猪仔直接放在发酵床上饲养,其粪尿排泄在垫料上,不清扫、不冲洗床舍内粪尿,不向舍外排放粪污,通过发酵床的微生物发酵作用将粪尿进行降解、消化,不浪费水资源,可减少人工操作,实现环保无污染养殖。
“这个发酵床垫有80厘米厚,主要的东西就是锯末、稻壳、玉米秸秆。发酵床20厘米的温度可以达到40摄氏度以上,40厘米的温度可以达到68摄氏度以上。发酵床的温度比传统的地面温度高,猪睡到上面是很舒服的,大冷天猪都不会扎堆。”冯译介绍说,“发酵床养猪,最大的好处就是节省人工,而且无公害环保,不用清理猪粪,猪粪在菌床上10至20个小时就被自然分解,完全无臭。猪肉里面的氨基酸含量和钙铁镁磷钾等微量元素比一般的猪肉要高很多。”
养殖走上致富路
2018年,冯译通过精心的发酵床养猪模式,猪存栏量达到700头以上,年出栏在1000头以上。2018年年底,为了扩大养殖范围,冯译从东北买了24头辽宁白牛,现在肉牛发展到142头。
目前,冯译的标准化养猪场用地30亩,有8间标准化钢架结构圈舍,猪舍、牛舍各4间,都建有发酵床和配有自动饮水系统。引进了关中黑、巴克夏、藏香猪等良种猪,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开展长期技术合作。建立了“生物技术发酵饲料——生物发酵床——生态养猪——发酵床垫料有机肥——生态种植”的生态循环健康养猪技术模式。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但也会伴随一些小幸运降临,冯译便是其中的幸运儿。
2018年到2019年猪价世纪性上涨,2018年,冯译的肉猪卖了160多万元。2019年,猪价最高峰的时候,又卖了200万元左右。“陆陆续续加起来就是个500万元左右。”冯译开心地说。
问及今后的想法,冯译不假思索地说“:我要在甘谷驿镇推广发酵床养殖,我觉得全区全市都应该效仿这种发酵床养殖。发酵床自带一种杀菌模式,猪的病害极少。”同时,他还打算办一个有机肥厂,把经过二次发酵降解的猪粪加工成更多的有机肥,供应给周围的蔬菜瓜果种植户,让大家都能吃到无公害的蔬菜瓜果。
带动更多人走向富裕
目前,冯译创办的恒丰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年产无公害生猪1000头,年产值300多万元,年利润100多万元,辐射带动周边100多户农民发展生态养猪。同时,积极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村企携手奔小康。
“农民一年种地又辛苦还挣不了多少钱,我就想着把他们的土地流转过来。虽然给的补助不是很多,也能起到点作用。村里有劳动能力的便在合作社里帮我打工收草,平时帮我喂猪。”冯译说。
2017年,冯译以每亩地200元的价钱流转了470亩地,用于种植猪和牛食用的饲草。现在村上有6个固定的工人在合作社打工,其中2个脱贫巩固户,1个低保户,每人年收入4万元。冯译说:“除了工资外,工人们还有平时的劳保和节假日的补助。”
63岁的张存慕在冯译的合作社打工4年了,说起老板对他们打工人的好,他直言说:“年龄大了在外打工没人要,这里打工又挣得多,农忙时还可以回家帮忙种地。只要猪场杀猪老板就给我们打工的发猪肉,家里有几亩自留地,有时忙不过来,老板就亲自帮我拉粪、翻地、买种子,只要有困难找老板就帮助解决,遇上这样的好老板是我们打工人的福气。”
冯译说:“经过这几年的打拼,虽然苦了一点。但是我觉得还有点小小的成就。我想让周边的老百姓也加入到我的发酵床养猪模式里,给他们的经济和生活增添一点力量,为我们甘谷驿镇的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发酵床养猪不断推广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