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艾青
人物介绍
  艾青(1910年-1996年),著名现代诗人。本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著有《大堰河——我的保姆》等。
   到延安前
  1910年3月27日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畈田蒋村的一个封建地主家庭。母亲生他时难产,生了三天三夜,一个算卦的又说他是“克父母”的,家里不喜欢这个“克父母”的婴儿,因此托付给一个不知名的妇女收养。养育他的贫苦妇女十分疼爱他,养育他到5岁才回到自己家中,但不许他叫生父母为“爸爸妈妈”,只能叫“叔叔婶婶”。1917年进入金华师范附小读书,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院绘画系。
  1929年,艾青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苏联小说诗歌及欧洲现代派诗歌,比利时诗人凡尔哈仑、美国诗人惠特曼、苏联马雅可夫斯基都对他产生过重要影响。30年代初开始写诗,早期作有《那边》《马赛》《巴黎》《画者的行吟》《芦笛》《会合》等。
  1932年初回国,5月到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并和左翼艺术青年组织“春地美术研究所”,在鲁迅指导下从事革命文艺活动,6月17日举办展览会,展出中国新兴木刻百余幅及鲁迅提供的德国木刻作品数十幅。展览会结束后不久,该所即遭当局破坏,艾青等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并因痛恨蒋介石而将原姓“蒋”改为“艾”。
  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一举成名。
  1935年10月艾青出狱,去了常州女师教国文和图画。不久回到上海,靠友人接济,从此将绘画改成写诗。
  抗战前夕,艾青写下《复活的土地》一诗,并陆续出版诗集《北风》、《大堰河》(1939年),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
  抗日战争爆发后,艾青即转杭州、又赴武汉、临汾,曾在山西民族革命大学任教,又转西安,再转武汉、桂林,在《广西日报》编辑文艺版一年,再转湖南衡山乡村师范学校任教,再往重庆,任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在此期间,诗人创作激情迸发,诗歌风格日趋成熟,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火把》(1941年)长诗《向太阳》(1947年)等是这时期的代表性作品。
  在重庆,艾青因其革命文艺活动受国民党当局监视,由周恩来建议并资助,于1941年赴延安。
  延安时期
  1941年皖南事变后,艾青赴延安,闯过74道关口,3月8日,与严辰、逯斐、罗烽、张仃等到达延安,受到欢迎,延安文艺界特地举行了欢迎会。他说自己就像一个流浪儿回到了娘的怀抱,诗情迸发,写了不少诗歌。
  艾青一到延安,就参与了刚刚由丁玲、舒群和萧军发起成立的星期文艺学园并担任校长,自己曾在学园作“中国诗人”的演讲。11月初,艾青与严辰、王禹夫等发起创办《诗刊》。同月,艾青当选为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参议员出席了参议会,11月5日,与严辰、王禹夫等发起并创办《诗刊》,艾青为该刊写了创刊词《祝——写给〈时光刊〉》。11月6日,艾青听了毛泽东讲话后,创作了诗歌《毛泽东》。
  1941年12月10日,艾青和萧三等发起的“延安诗会”成立,艾青等七人被选为理事。
  1942年春,中央研究院的壁报《矢与的》上也刊载了一批类似的短文。艾青在文章中写道:“希望作家能把癣疥写成花朵也把脓包写成蓓蕾的人,是最没有出息的人——因为他连看见自己丑陋的勇气都没有,何况要他改呢?愈是身上脏的人,愈喜欢人家给他搔痒,而作家却不是喜欢给人搔痒的人。生了要开刀的病而怕开刀是不行的。患伤寒症而又贪吃是不行的。鼻子被梅毒菌吃空了而要人赞美是不行的。”
  艾青多次被毛泽东约见,讨论延安存在的文艺问题,毛泽东特地要求他搜集反面的意见,为延安文艺座谈会作准备。在吸收毛泽东和政治局成员意见后,艾青写成了《我对目前文艺工作的意见》,5月15日在《解放日报》上发表。5月,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6月24日,艾青在《解放日报》整版发表《现实不容许歪曲》,批判王实味对延安现状的描述。
  延安文艺座谈会后,艾青写信给毛泽东,要求到前方去。毛泽东回信说:“赞成你去晋西北,但不宜走得太远,因同蒲路不好过。”“目前这个阶段希望你蹲在延安学习一下马列,主要是历史唯物论,然后到前方,切实研究一下农村阶级关系,不然对中国战况总是不很明晰的。”
  1943年初,艾青在延安吴家枣园吴满有家体验生活,创作了歌颂劳动模范的长篇诗作《吴满有》九章,发表在《解放日报》上。之后又写了歌颂抗战英雄的诗《雪里钻》,都是延安脍炙人口的名诗。1943年3月,艾青和萧三去三五九旅劳军。之后,艾青随一个盐队到“三边”(定边、安边、靖边)去了。回来后即参加延安整风运动,进了党校学习。这时,延安开展了大秧歌运动,艾青被深深感动,随即主动承担中央党校秧歌队副队长,对秧歌进行精雕细刻,并率100多人的大型秧歌队巡回演出,产生了很大影响。
  这时重庆国民党当局的《良心话》上刊登一篇《行不得也——艾青》,说艾青在延安“感到极度失望”,“被软禁在延安不能动弹了”,艾青即写了《我的声明》予以还击,表明“我在延安是被尊敬的”,“生活得很愉快,身体也好起来了。……我不知道中国哪儿还有比边区更好的地方!”
  1944年,艾青到鲁迅艺术文学院任教,兼任《诗刊》(延安版)主编。他在遍地抗日烽火中深切地感染到时代的精神,汲取了诗情,抗战期间成为他创作的高潮期,出版了《北方》《向太阳》《旷野》《火把》《黎明的通知》《雷地钻》等诗集。诗作倾诉着民族的苦难,歌颂了祖国的战斗,渗透着时代气氛,笔触雄浑,气势壮阔,情调奋发昂扬,反映了到延安以后,创作风格所起的明显变化。
  1945年初,陕甘宁边区举行盛况空前的群英大会,文艺界有35位获奖者,艾青名列前茅,获得“甲等模范文化工作者”,还获得了中央直属机关“模范工作者”和中央党校“为人民服务的模范”奖状。
  1945年抗战胜利后,9月20日即作为“鲁艺”华北文艺工作团团长,率团离开他生活了4年6个月的延安,前往张家口。
  在延安时期,艾青共创作诗歌50余首,叙事长诗3首,散文10余篇,论文10余篇,小说1篇。
  离开延安后
  1945年9月底,艾青任“鲁艺”华北文艺工作团团长,率全团共56人前往张家口。之后工作团归并入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艾青任副院长,后改任华北大学第三部副主任,负责行政工作。
  1948年以后,艾青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200余首诗作,出版了《艾青选集》等,另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著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加北京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中央美术学院,当选为第一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理事、中国美协理事、《人民文学》副主编等职,著有诗集《宝石的红星》《黑鳗》《春天》《海岬上》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1957年艾青被错划为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20余年。直到1976年重又执笔,出现了创作的另一个高潮。
  1979年平反后,艾青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出访了欧、美和亚洲的不少国家,创作有诗集《彩色的诗》《域外集》,出版了《艾青叙事诗选》《艾青抒情诗选》,以及多种版本的《艾青诗选》和《艾青全集》,诗集《归来的歌》和《雪莲》曾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新诗奖。
  1985年,艾青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
  1996年5月5日,艾青因病逝世,享年86岁。(延安精神研究中心研究员 高慧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