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洋在外写生 通讯员 张伟
“绘画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对话的过程,也是一个与自然交流的过程。当你感觉到融为一体的时候,确实能忘掉自己,我感觉我就是这山上的一棵草。”初见高海洋,他对绘画的认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高海洋是延川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自幼学习绘画艺术,多年来坚持用自己手中的画笔,与黄土地对话,与大自然交流,记录着家乡的风土人情,探寻着自己的艺术之梦。
1 绘画从临摹画报和小人书开始
翻看高海洋的油画,既有陕北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绵延山峦,也有磅礴大气的黄河之水散发出的波涛之声,更有农家小院的恬静之情。
高海洋与绘画有着深厚的缘分,年幼时期,他就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当时的条件比较差,并没有专业的绘画资料,只能照着父亲带回来的画报和小人书一遍遍临摹、学习。
“看到这些画报和小人书就很感兴趣、爱得不行,不由自主地照着画、拓着画。画好后就拿给同学看,他们都觉得画得不错,再加上老师的表扬,我就决定参加美术兴趣小组。”高海洋回忆道。
高海洋初三那年,延安师范刚好招生第一批美术专业学生。听到这个消息后,高海洋立即填报了志愿。随后,他被延安师范顺利录取,成了一名专业的美术生。
三年后,高海洋从师范学成毕业。可是他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又先后到西安教育学院和西安美院进行深造,对绘画专业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学成归来后,高海洋回到了生养他的家乡,把自己的绘画题材更多地投向了养育自己的这片热土、投向了陕北人民,一次次面向自然中,一次次与黄土地对话。
2 用画笔描绘家乡风土人情
对于高海洋来说,用手中的画笔去表现家乡的风土人情,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思,才是自己对艺术不断追求的动力。
2012年的一天,高海洋下到农村写生。傍晚时分,夕阳西下,一个农民带着孩子、背着锄具回家,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高海洋看到眼前一幕,这正是他儿时常见的场景,多年以后再次重现在眼前,深深地打动了他。
“对我来说,这个场景太熟悉了,家里面没有人照顾孩子,他只能把孩子带到身边、跟着去山上劳动。让我找到了小时候的记忆。”高海洋说,“当时就有一种强烈的创作欲望,回到家里之后,我很快就创作了这幅油画,命名为《晚归》。”
只有融入自然,才能感受自然。多年来,高海洋开着自己那辆已经破旧的小轿车,在延川的山山峁峁上一画就是一整天,情感在调色板上沉淀,喜怒哀乐如色彩般被他调和,风景在画布上重塑,黄土高原在他的画布上仿佛有了新的生命。
“深入农村,才能描绘农民劳作的真实场景,才能更好表现陕北农民的一种生活、一种状态。”高海洋感慨道。
3 用心与自然对话
这几年,高海洋的绘画作品,基本以黄土高原和黄河文化为主。随着人生阅历的不断丰富和绘画技艺的不断提升,高海洋的画越来越深沉,越来越富有生活气息。
高海洋年轻的时候,对这块土地不是很喜欢,他觉得陕北太苦了,总是在向往着外面的世界,觉得外面的世界会更好一些。
高海洋说:“看到父辈们辛勤劳作,收获非常微薄,生活非常艰苦,从小就很向往外面的世界。”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不断丰富,高海洋反而对家乡念念不忘、充满深情,正是因为这块贫瘠苦难的土地,造就了人们的坚韧不拔,永不向困难低头,培养了人们积极向上的宝贵精神。
“我觉得这方土地是我最想表达的内容、最想说的话。现在,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我爱这片土地。”高海洋说道。
高海洋特别喜欢到农村、直接面对大自然画画。每一次外出写生,他的心情都非常喜悦,甚至有点激动,又可以有个完全放松的心态与大自然交流、对话,感受到这个大自然的温度。画画的过程,不仅是对对象的一个描摹,更多的是体验,用心和面对的景色对话。
“可以听到山里的鸟叫,还能嗅到新鲜的空气,你的每一个毛孔和细胞都能够感受到大自然融为一体,自己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等你完全投入创作中时,时间都过得很快,不经意间,一天就这样过去了。”高海洋感叹道。
这些年,高海洋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绘画创作上,这也为他赢得了许多荣誉。2010年,油画作品《黄昏》荣获中国永乐宫第三届国际书画艺术节优秀奖;2012年,油画作品《初春》入选喜迎十八大·陕西省群众美术书法摄影展;2014年,油画作品《晚归》入选陕西省文化系统“为民清廉”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2017年,油画作品《远去的钟声》入选“美丽乡愁”陕西省旅游文化名镇美术作品展。
“绘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辈子的事情,要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表达出来,这就是你自己的风格。”高海洋的油画饱含着对延川这片土地的真挚热爱,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艺术之路是艰辛的,但高海洋却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和对艺术的追求,塑造着高亢热烈的陕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