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鲍的幸福账单
记者 王垠山 刘彦 王冬
鲍世伟(左)正在和客商核对茄子箱数
暮春的陕北大地,翠满山林,槐香四溢。
阳光透过塑料薄膜的“滤镜”,照进老鲍家敞亮的茄子大棚,油紫发亮的茄子缀满枝蔓,老鲍和妻子正忙着采摘。想着已经进入5月了,老鲍拿起放在大棚一角的账本,慢慢翻看这个春天的收入情况:“3月10日,5448元……4月19日,8020元……5月9日,3980元……”
老鲍在心里盘算,今天这茬菜卖完,今年春天的进账就能轧住了。
首试种茄子 收入就不菲
老鲍名叫鲍世伟,今年54岁,是安塞区镰刀湾镇罗居村的大棚茄子种植户。“2015年种上新型日光温室大棚茄子后,我第一次卖茄子记的那笔账到现在还记得。”老鲍翻开他的记账本,第一页第一行记录着这样几个数字:“11240元6元12月15日103箱”。
“那年罗居村新建了日光温室大棚,我们栽植的也迟,12月15日开始卖茄子,价格可好了,一公斤6元,我第一次就卖了一万多元。”老鲍说,当时可把一家人高兴坏了。
老鲍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种菜、卖菜。1992年,安塞区从山东寿光引进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开始发展设施农业产业。“最先是在沿河湾镇的侯沟门村开始种大棚,后来我们北边乡镇也开始发展大棚产业。”老鲍说,他成为了安塞北川地区第一批种植大棚蔬菜的农民。“当时都是那种比较小的棚,菜的品种也比较杂。”老鲍回忆说,那时候种菜都是自己种自己卖,但是他种菜肯吃苦,管理得比较好,种出来的菜品质比较高,所以拉到镇上特别受欢迎。“不管是单位还是家户,都抢着买我的菜,都说我的菜看着就顺眼、漂亮,吃起来更好。”老鲍说。
2015年,镰刀湾镇罗居村建起一批新型日光温室大棚。“按照‘一村一品’项目,当时整个台上3000多米新建大棚,全部都种了茄子,长得确实好,茄子油紫发亮、条顺个匀,特别好卖,都是客商到村上来统一收购,5天收一回,一直卖到第二年7月15日,我的两个棚总共卖了16.5万元。”老鲍说,从那时起,他再也没有出去卖过茄子,也是从那时起,他开始认认真真地记起了种大棚的收入账。
“账本一定得记清楚了,有出有入,这才是咱庄户人家的小康生活底账。”老鲍说,之前种小棚,年收入3万元左右,自从2015年种上新型日光温室大棚,设施好、效益好,他家每年收入都稳定在十六七万元。
越种越来劲 收入节节高
“你尝尝,这会儿日头上来了,棚里热,这茄子瓤又甜水又多,能解渴填饱,我天天都拿它当午饭吃。”晌午时分,大棚里酷热难耐,老鲍掰开一个鲜嫩的茄子,请记者一起品尝。生茄子吃进嘴里一点儿涩味都没有,甘甜水润,解暑生津。
“这几年,我别的啥事都没干,就干了一件事——种大棚茄子。”老鲍说,“你看,这是我去年最后一次卖茄子记的账,一直卖到8月5日,110箱,1公斤2.2元,卖了4500元。最后这个数字是去年的总收入,18.6万元。”老鲍说,因为管理精细,2021年的这茬茄子他从前一年的10月份就开始卖了,总共卖了10个月。“这还是要赶着种下一茬,我不得不将茄子秧蔓拔掉,不然还能继续卖。”老鲍说。
“设施农业是安塞区农业主导产业,镰刀湾镇作为安塞区设施农业产业大镇之一,全镇累计建成日光温室大棚836座,80%的棚里都栽种的是茄子。因为种植规模大、茄子质量好,除了延安、榆林等地市场外,更多的是客商直接到棚上采购,销往西安、武汉等大城市。”镰刀湾镇主任科员高光荣说,全镇大棚茄子年产值达5000余万元。
“如果说镰刀湾镇是安塞区的‘茄子大镇’,那罗居村就是镰刀湾镇的‘茄子大村’,老鲍就是‘茄子大镇‘’茄子大村’里的‘眼镜茄子大王’。”高光荣说,老鲍种茄子的技术不仅在安塞有名,在靖边、清涧、银川等地同样声名远扬。
小时候没读过书的老鲍因为近视总戴着一副眼镜,所以干脆把自己的网名取为“眼镜”。“不仅在安塞,整个陕北片区种大棚茄子的人,跟他们提鲍世伟,估计知道的人不多,但是一提‘眼镜’,基本上都知道是我。”老鲍说,2016年,清涧那边有人请他过去做过一回技术指导。“人家觉得我技术好,当时就要以12万元的年薪雇我长期做技术指导员。虽然有不低的年薪,但我还是觉得自己种茄子轻松、能顾家,还赚得多。”老鲍笑着说,所以这些年,他一直一心一意在罗居村种大棚茄子。
茄子种得好,到老鲍的大棚里来参观学习的人一波接一波,他都毫无保留地免费为大家教授种植技术,有需要的时候还跑到人家棚里去实地指导。“把我的经验技术教给更多人,大家一起种大棚茄子,把产业规模做大,把产品质量做好,我们种植户才能一起挣更多的钱。”关于教人种植技术,老鲍有自己的认知“: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这是他朴素的观念里,对小康、对富裕生活的基本认知。
今年又是好收成 将来要把品牌创
“第28箱,36斤7两;第29箱……”
5月10日,客商的大货车第25次来到罗居村收购大棚茄子。“今天不多,总共44箱,1公斤3元,卖了3048元。昨天刚拉了60箱,也是3元1公斤,卖了3980元。下一次拉得到10天后了。”老鲍微信上刚收了款,开心地走进大棚继续干活。
“种大棚茄子,对庄户人来说是个好活计,只要你勤快管护,一年两个人种上两个棚,挣10多万没有一点问题。”老鲍说,他和妻子这些年种大棚茄子,累是累了点,但是供三个孩子念书,给老大、老二结婚,在延安买房,从来没有犯过愁,所有的钱都是靠种大棚挣来的。
“这几年,茄子价格波动不大,我的茄子客户又认可,所以每年的收入基本上都很稳定。”老鲍说,自己还年轻,少说还能再种十来年大棚,所以在收入方面,他和妻子一点都不担心。为了将来不给孩子们添负担,老鲍又给自己和妻子买了商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我们老两口,买了15万元的大病保险、21万元的养老保险,都已经缴清了,将来养老、生病都不怕了,也不会给孩子们添麻烦。”老鲍说,现在大儿子和女儿生活都很幸福,小儿子还在念书,但是婚房也已经在延安买好了,所以他心里很踏实。
“娃娃们都孝顺,逢年过节回来给我们买衣服买吃的,回家打扫院子收拾房子一点都不含糊。”老鲍笑眯眯地说,这样的日子他们老两口过得很舒心。
最近老鲍开始主动探索分级分类包装,所以他的茄子在价格上已经比其他种植户的高出一些。“现在,镰刀湾镇茄子越来越规模化、市场化,所以我们种植户也要越来越有品牌观念和精细化管理理念。”老鲍满怀信心地说,“我希望能够通过主动探索,带动更多种植户看到精细管理的好处,大家一起努力,把‘安塞茄子’品牌做得更好,卖更多的钱,过更好的日子。”
摘茄子、卖茄子、收拾大棚,忙碌了一天后,老鲍和妻子终于能歇下来了。他们再次拿出账本,在5月10日的条目下轧住了这个春天的收入账单:146297元。
“现在才5月,棚里的茄子最少还能卖2个月,再卖个两三万元不成问题。”老鲍开心地跟妻子念叨,“今年,咱家又是个丰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