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进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 记者 王静 通讯员 贺功 李泽
乡村振兴,基础是产业,出路是科技。近年来,宝塔区甘谷驿镇立足地域优势和特色产业发展优势,积极顺应高质量发展要求,通过运用生态化、现代化农业技术,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一条生态改善、产业发展、农民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
新种植技术带来新收益
在甘谷驿镇胜利河村示范田里,宝塔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技术人员正带领农民进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核心是扩间增光,宽行种植大豆。玉米覆膜,膜内种2行玉米,玉米间距90厘米,株距24厘米,每2行地膜中间间隔1.3米,种2行大豆。每亩玉米增种大约300余株,玉米增产大约11%,每亩新增间作套种大豆110公斤至150公斤。同时,利用大豆的固氮能力增肥能力,可有效减少化肥投入,减少病虫害发生,降低农药使用,改善生态环境。
胜利河村村民封永顺一直是村上的种植大户,有耕地100余亩。在通过甘谷驿镇政府大力宣传和区农技人员的详细指导后,封永顺对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技术充满信心,本轮种植达80余亩。
封永顺有着自己的经济账:“一亩玉米大豆复合种植可至少增产玉米300斤至400斤,按照去年的市场价估算,每亩玉米可增收580元;多种一季大豆,每亩可增收600余元,刨除成本,我今年种植的80余亩地,相比去年可多收入5万余元。”算完经济账,封永顺高兴地说道:“如果今年收成和估算差不多,我准备明年再承包村里200余亩地,继续玉米大豆复合种植。只有紧紧抓住国家的好政策,才能在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快。”
“最美果园”打造致富新模式
李家河村苹果示范园是宝塔区高标准矮化高效密植幼树示范园。果园总面积300亩,2019年春季建园,优选根系发达、干性强、萌芽率高,适合山地发展的礼泉短富、嘎啦等品种,按照密度3×5乔化密植矮化管理的思路,通过扶主干、重刻芽、早促枝、强拉枝、多留枝、培养高纺锤矮化高效型树形,从而实现全园早见效、早挂果、促丰产、结优果。
该果园以苹果产业为基础,融入葡萄、大樱桃、杏、桃等时令水果,延长产业链。实行豆菜轮茬套种,增产提质的同时,打造“油菜花+农家乐”“旅游+”发展模式,最终形成集旅游休闲、观光采摘、绿色发展为一体的“最美果园”示范基地。
有了致富产业,李家河村积极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村党支部将各级有关苹果产业园区资金集中捆绑打包,农户以土地入股,由雄雁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果园进行统一经营管理,收益分配按照合作社占股50%、农户占股40%、村集体占股10%这三大部分进行合理分配,形成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双赢局面。
李家河村党支部书记、雄雁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高延东介绍道,果园在建园之初就由宝塔区果业局进行专人包抓,从选苗、栽植、修剪、病虫害防治、铺膜、刻芽、防冻、疏果、拉枝、套袋等每一个环节都有技术人员指导、手把手培训。果园在去年实现了初挂果,今年预计能套袋8至10万个,明年便可达到20万个以上。
打响叫亮红薯品牌
到了甘谷驿镇,不得不提的便是甘谷驿红薯。在该镇唐坪村红薯产业示范园区,薯农正按照农技专家的指导,在大棚内实验种植早熟老品种红薯。按照实验预估,大棚早熟红薯比以前的品种提前半月至一月成熟,市场价格可提高10%至15%。
近年来,甘谷驿镇以“古镇”品牌为引领,聚焦强科技、重创新,全力打造红薯特色产业发展体系,建成史家沟、东镇、苏家沟、唐坪、李家河村5个高标准红薯种植园区,全镇红薯面积达到1万亩。并同时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聘请8名红薯专家,建成省内第一个镇级科技专家大院,“甘谷驿老品种红薯”种苗脱毒、“富硒红薯”实验试种取得圆满成功。
镇长郭启平介绍道:“甘谷驿红薯一直推广施用有机肥、富硒肥、农家肥,引导群众减少化肥使用,打造绿色生态无公害红薯品质,去年红薯产值达9000万元。完成了红薯‘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红薯原产地有机认证和GAP认证,成为宝塔区首个完成该认证的农产品品牌,赋予了农产品深厚的文化内涵,并带动群众在二三产业实现融合增收。”
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如今,从山上苹果示范园到山下红薯产业园区,甘谷驿镇借助现代生产技术,努力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有力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