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芳 田大成 王俊虎 吴健 张金平 贺国丰 尚以诺 80年前的红色五月,毛泽东同志先后于1942年5月2日和5月23日的文艺座谈会发表了两次重要讲话,被整理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这篇经典之作,深刻影响了二十世纪中国文艺的发展轨迹,成为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里程碑。
80年后,在花香四溢的五月,延安优秀文艺工作者代表齐聚一堂,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共同擘画“新时代延安文艺再出发”的美好图景——
践行《讲话》精神 谱写时代新篇
市文联党组书记 孙文芳
8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催生出了一大批感人肺腑、影响深远的优秀文艺作品,开启了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新纪元,奠定了80年来文艺工作的主基调,对中国的文学艺术事业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8年前的10月15日,在首都北京又开了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文艺工作划定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的航向。
5个月前,在首都北京人民大会堂,我有幸亲耳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一届全国文代会和第十届全国作代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新形势下做好文联和作协工作的深深期望、殷殷嘱托、让我深感荣幸,备受鼓舞,更感到自己肩头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也对进一步搞好延安的文学艺术事业更加充满了信心。
三个《讲话》,虽然时间、地点不同,历史背景殊异,但目的和宗旨却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80年来,始终是指引新中国和新时代文学艺术事业的指路明灯。
作为新时代的延安文艺工作者,我们要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延安精神,结合延安实际,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个人的艺术创作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事业中。要更加自觉地坚定文化自信,从延安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中汲取民族自信心,努力创作出更多有高度、有温度、有深度、接地气的优秀文艺作品。要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创造,展示延安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今后,延安文联将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充分发挥“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的职能和作用,团结带领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开展创作,多出文艺精品,服务人民大众,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讲话》精神——
一是要深入贯彻党的文艺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体制,强化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深入推进行风建设;二要充分发挥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组织优势,创新工作体系,做好对各县(市、区)文联、各文艺家协会和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的团结引领,沟通协调工作,广泛组织动员各领域各层次各方面文艺工作者投身党的文艺事业;三要加大文艺创作扶持力度,不断扩大高质量文艺作品供给,形成不断出精品、出人才的生动局面;四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评论建设,增强朝气锐气,发挥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作用,建设山清水秀的文艺生态;五要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真心诚意同文艺工作者交朋友,办实事、解难事、真办事,让他们感受到“文艺工作者之家”的温暖,团结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特别是青年文艺工作者守正道、走大道,鼓励他们多创新、出精品,支持他们挑大梁、当主角;六是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策划组织文化活动,开展文艺创作,凝聚文艺力量,助推文旅产业和乡村振兴,推动全市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延安文艺人应有的贡献。
新时代延安文艺再出发,延大鲁艺如何发挥作用?
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院长 田大成
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之际,我市提出“新时代延安文艺再出发”的构想和目标任务,意义重大。作为陕北黄土文化、延安红色文化的重要传播者和践行者,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该如何发挥作用?
2018年10月,贺敬之为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题词:传承鲁艺薪火,践行延安精神。这使我们更加明确了学院的办学方向。在学生四年的学习中,我们将引导学生把学习延安鲁艺的红色经典作品作为深入学习领会毛泽东“5·23”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10·15”讲话精神的最佳实训教育,通过把延安红色文化和陕北地域文化融入到日常教学的培养模式,制定本科特色教学实施细则,重构教学课程体系。
我们以培养“传承延安鲁艺文艺精神特质”的艺术人才为办学特色和目标,为国家和陕北地区培养新时期应用型复合型艺术人才,充分利用延安大学的科研优势,深入开展延安文艺研究、鲁艺研究,不断发扬延安鲁艺优良传统,传承振兴陕北民歌,大力引进海内外优良教育资源,推动学院国际化建设。
我们将秉承“传承鲁艺薪火,践行延安精神”的当代使命,不忘初心,努力奋斗,为实现“新时代延安文艺再出发”的构想目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传承发扬《讲话》精神 推动延安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延安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王俊虎
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鼓舞人民奋进的号角。全市各级各单位和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大力弘扬《讲话》精神,大力发扬老一辈文艺工作者的优良传统,紧紧把握当前文化发展的大好机遇,推动延安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第一,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文艺工作的正确立场和导向。要通过文艺作品和文化活动,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在研究、宣传、践行三个环节上下功夫,切实将延安精神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要推出一批反映普通群众、平凡之中见伟大、可敬可信可学的先进典型为内容的文艺作品,在全社会大力唱响主旋律,弘扬真善美,为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作出积极贡献。
第二,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要在感悟生命中寻求灵感,在洞察时代变迁中深化主题,创作出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文艺精品。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降低文化消费门槛,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文化建设,让群众真正成为文化繁荣发展的主角。
第三,要进一步加强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坚持内容为王、质量至上,用艺术之笔描绘延安的绿水青山和革命圣地的红色印记,充分发挥富有延安特色的地方文化优势,充分发掘充满陕北气息的民间文化资源,集中优势,重点攻关,创作出更多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的艺术精品。
携手数字化共担保护文物的时代使命
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甘肃摄影家协会主席,现任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部部长 吴健
时值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之际,敦煌研究院与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在革命圣地延安共同举办“从敦煌到延安——石窟数字影响展”,利用数字影像展示敦煌石窟和延安石窟的典型洞窟,这是敦煌与延安跨越时空的对话,也是石窟文化展现在新时代下的创新与传承。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敦煌研究院并发表重要讲话,对于敦煌文物事业目标、道路方向和发展建设等各个方面作出了高屋建瓴的总结和全面具体的指示:“将敦煌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要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等高技术手段,推动流散海外的敦煌遗书等文物的数字化回归,实现敦煌文化艺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数字化共享。”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石窟文物数字化保护再次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要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新时代文艺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要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用更多更好的文艺精品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为指导,我们希望通过举办展览和实施延安石窟的数字化保护,为敦煌、延安两地文化的碰撞、交流搭建平台,推动双方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
重温《讲话》精神 守正铸魂担当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青年作家 张金平
80年前,在“阳春白日风在香”的灿烂五月里,延河之畔,窑洞庭院,曾经吹响了文艺界的集结号——毛泽东主席《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至今,我们还能够听到《东方红》响彻在中华大地的余音;桑干河上轰轰烈烈土改的呼声;喜儿在桥儿沟教堂里哭声的回响;《黄河大合唱》激越奋进的民族怒吼……
80年后的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重温《讲话》精神倍感亲切。作为一名延安的本土作家编剧,尤其是《讲话》发源地的作家,我个人觉得延安作家一直保持着“三个不变”,不断践行着《讲话》精神。
第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和原则不变。80年来,以马健翎、柳青等一批从延安文艺座谈会后走出来的作家,给我们开拓了一条宽广的文学之路;而后,刘成章、路遥等作家极大地丰富了这条现实主义道路的高度,在创作上,很好地保持了这个传统和总方针和总原则。
第二,创作背景的红色底线不变。“土地”“红色”既是我们城市乡村的本色,更是我们文学的底色,对于这个底色的坚持和守护是我们延安作家的共性,更是我们延安作家的个性——即创作风格上永远接地气、冒热气、守正气。
第三,弘扬正能量,德艺双馨,文质兼美的文学本色不变。我所认识的延安本地作家和艺术家,大都能坚持崇高的艺术理想,能够坚持具备人品和文品兼备的胸襟,坚持以社会效益为主的情怀。在做人方面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始终将《讲话》精神贯彻在自己生活和作品的方方面面。
今后我们不仅要守护好延安红色文学的阵地,努力把《讲话》精神传承发扬,同时要做好三个服务——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做好主题创作服务;围绕新时代要求,为时代而歌,服务人民;围绕精品力作标准,讲述好真正的延安故事,服务和回报一方热土的养育之恩。
艺术最核心的本质是表达真情实感
“黄土民谣”概念提出者、著名陕北歌手 贺国丰
当下信息全球化速度不断加快,音乐也如此。拿陕北民歌来举例,人们听歌往往只喜欢听自己欣赏的几位民间艺人的作品。想要改变几十年来一成不变陕北民歌形象,需要我们从民间固有的特色中寻找新元素,创造新亮点,把老歌唱出新特色来。
实现创新,首先要去开眼看世界,对照更高的标准了解最厉害的音乐是什么样的,思考怎样能够讲好当下的故事?怎样能够把陕北文化融入到当今世界的音乐里?
在我的人生中,布鲁斯音乐给我的启发特别大,因为它的发源跟陕北民歌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陕北民歌是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极度匮乏的物质条件下,人们在抒发悲惨人生过程中形成的音乐。布鲁斯也是黑人奴隶为排遣苦闷的生活、寄托思乡之情时产生的民间音乐风格。像拉格泰姆、爵士乐、摇滚乐、乡村音乐和普通的流行歌曲,甚至现代的古典音乐中,都含有布鲁斯的因素或者是从布鲁斯发展而来。
陕北音乐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音乐相比都毫不逊色,但是怎样才能把它真正变成一个世界音乐语言、音乐流派,让大家感受到它的魅力,这是我们当下要去做的事情。
我认为无论在什么时候,艺术最核心的本质是表达真情实感。要想创作出能够触动人们的内容,还需要通过文学补充、感受时代精神力量等方式不断学习,提升内在。最关键的是要把真正触动心灵的感受清晰地表达出来。
陕北民歌是一个巨大的宝库,要想更好地挖掘利用好这个宝库,我们不仅需要有文化自信,还要有自知能力,要敢于看到短板和不足,不断激发学习动力,拓宽视野,前往更大的“井口”看看更大更蓝的天,然后再回头对照检查自己,提升能力,实现自我突破,创作更多更优质的新时代陕北民歌作品。
为繁荣祖国文艺事业增砖添瓦
延安大学文学院在读研究生 尚以诺
80年前,在延安这座神圣的土地上,毛泽东同志站在历史与现实的制高点上,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当时的文艺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尽管处于不同的时代,面临不同的语境,解决不同的问题,但两篇《讲话》在思想、精神上是一脉相承的,在理论、方法上是与时俱进的。这为延大学子今后的学习工作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动力。
延安大学的学子们坚持认真学习《讲话》精神,坚定认同生活是文艺创作唯一源泉的方针,人民是文艺创作服务对象的指示,自觉感受人民文艺经典作品强大感召力和凝聚力,接力新时代下文艺创作的使命,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华的舞台无比广阔。延大学子将以老一辈人民文艺家为楷模,致力于创作出体现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气、吹响时代号角的文艺作品,以实际行动为繁荣祖国文艺事业增砖添瓦。
我们将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争做伟大事业的生力军,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祖国与人民唱响壮丽的青春之歌,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文/记者 李星棋 谷嫦瑜 整理 图/记者 祁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