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吕 骥
  人物介绍
  吕骥(1909-2002)原名展青,曾用笔名穆华、霍士奇、唯策等,湖南湘潭人,作曲家、理论家及音乐教育家,中国新音乐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主要作品有《自由神》《新编“九一八”小调》《抗日军政大学校歌》《陕北公学校歌》《凤凰涅槃》《祖国颂》等。
   到延安前
  吕骥1909年出生在湖南湘潭。少年时自学箫、笛、扬琴、琵琶,后又自学钢琴、小提琴,1925年在长沙第一师范学习世界语。1927年离开湖南省第一中学后,先后当过中小学音乐教师和报馆校对员及杂志编译员。1930年后曾3次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声乐、钢琴、作曲。在这期间又曾在上海、武汉从事左翼文艺(戏剧、音乐)活动。1931年加入“左联”。1932年在武汉与张庚等创建武汉左翼戏剧家联盟,1933年参加上海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小组的活动。
  1934年吕骥创作了《活路歌》(适夷词)和《示威歌》(张庚词)。这两首以昂扬奋发的音调,表现人民群众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争取民族生存的战斗精神的歌曲,是他为抗日救亡运动创作的最早的作品。同年秋天,赵铭彝介绍吕骥去女青年会办的女工夜校教唱歌,这个夜校是在中共党组织帮助和支持下办的几个工人夜校中的一个。到1935年初,吕骥同时担任了3个女工夜校教唱歌的工作。
  1935年2月,吕骥经谢韵心(章泯)、张庚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开始接替聂耳负责剧联音乐小组的工作。1935年春天,吕骥为进步影片《自由神》创作了主题歌《自由神之歌》(孙师毅词)和插曲《摇篮曲》(孙师毅词)。《自由神之歌》其后改以《自由神》为曲名。《自由神》在影片放映后立即受到群众的欢迎并随之向全国传播。同年5月与沙梅等人组织业余合唱团,开展群众抗日救亡歌咏活动。
  1935年7月17日,聂耳在日本藤泽市鹄沼海滨不幸溺水逝世,年仅23岁。8月间,上海文化界在金城大戏院为聂耳逝世举行追悼会,吕骥指挥女工夜校的歌咏队演唱了聂耳的《新女性》,这是中国工人第一次登上舞台演唱表现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的歌曲。由于有了在工人群众中开展音乐活动的基础,这次演唱取得了成功。
  1935年秋天,戏剧家崔嵬要排演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请吕骥作曲。于是,他创作了《新编“九·一八”小调》(崔嵬、钢鸣词),它既有群众听来熟悉亲切的传统音乐的音调,又抒发了抗日救国的感情,并适于一般演员歌唱。因此,在该剧演出后,很快就传播开了。
  1936年初,吕骥与孙师毅组织了歌曲作者协会(原名词曲作者联谊会),还组织歌曲研究会,并经常去女工夜校教歌。在此期间,他创作了许多群众歌曲,并参加了进步电影的音乐工作。吕骥在上海期间,曾3次就读于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钢琴、声乐和理论作曲。
  1937年初,吕骥从上海到北平、绥远等地,在学生和抗日前线的士兵中,开展救亡歌咏活动。“七七”事变以后,吕骥到山西,在牺牲救国同盟会、决死纵队从事宣传工作。
  从30年代初到抗战初期,吕骥的主要作品有《自由神》(电影《自由神》主题歌,孙师毅词)、《新编“九·一八”小调》(活报剧《放下你的鞭子》插曲,崔嵬词)、《中华民族不会亡》、《保卫马德里》(麦新词)、《射击手之歌》、《武装保卫山西》等。
  延安时期
  1937年10月吕骥到达延安,先在抗日军政大学和陕北公学工作,并参加筹建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音乐系主任兼教务主任、副院长,并与沙可夫合作创作《鲁迅艺术学院院歌》《鲁迅艺术学院实验剧团团歌》。同年担任边区国防教育会第一次代表大会,被选为执行委员,并参加抗战戏剧节活动。1939年组织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
  1939年4月,边区音协改选,吕骥任临时执行委员。同年吕骥受命到晋察冀根据地,筹建华北联合大学音乐系。1940年后返回延安,先后任鲁艺教务主任兼音乐系主任、鲁艺音乐工作团团长、副院长等职,曾为部队文艺干部训练班讲音乐运动史。吕骥早年创作的《自由神》《新编“九·一八”小调》《中华民族不会亡》《武装保卫山西》《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开荒》《参加八路军》等歌曲,曾在根据地军民中广为传唱,并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1942年3月任边区政府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同年5月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
  1945年吕骥在延安还撰写了《中国民间音乐研究提纲》,对民间音乐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吕骥还很重视对民族音乐遗产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1945年他领导的陕甘宁边区民间音乐研究会,就编印了《边区民歌选》《河北民歌选》等十几本民间音乐资料。
  吕骥在延安和敌后抗日根据地时期的作品主要有《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凯丰词)、《陕北公学校歌》(成仿吾词)、《“五四”运动歌》(冯文彬词)、《毕业上前线》(成仿吾词)、《大丹河》(话剧《大丹河》插曲)、《开荒》(天蓝词)、《参加八路军》(活报剧《参加八路军》插曲,崔嵬词)、《华北联合大学校歌》(成仿吾词)、《铁路工人歌》(萧三词),以及大合唱《凤凰涅槃》(郭沫若诗)等等。
   离开延安后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吕骥率领鲁迅艺术学院大部分师生赴东北解放区开展新区工作,参与筹备东北大学鲁迅文艺学院,1946年后担任副院长、院长、鲁艺文工团团长。1948年春,他负责筹建东北音乐工作团并任团长。1949年,中华全国音乐工作者协会成立,吕骥当选为主席,同时负责中央音乐学院的筹建工作,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直到195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吕骥仍然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歌曲,如《反对细菌战》(郭沫若词)、《红领巾万万岁》(郭沫若词)、《祖国颂》、《美国黑人要自由》(光未然词)、《游红山公园》(老舍词)、《开炮、开炮》(田间词)、《文明之师》(杨成武词)等。
  在1953年、1960年、1979年的3届中国音乐家协会全国代表大会上,吕骥都当选为主席。
  “文革”中受冲击,吕骥下放劳动,1981年加入中国世界语之友会,多次出席世界语集会,并为宣传世界语的歌词作曲。在1985年的中国世界语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名誉主席。同年,当选为国际音乐理事会名誉会员。
  2001年,吕骥获得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颁发的“终身荣誉勋章”,中国音乐家协会一、二、三届主席和第四、第五届名誉主席。
  2002年1月5日,吕骥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92岁。(延安精神研究中心研究员高慧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