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扎根群众 放歌延安
——乌兰牧骑艺术团来延交流演出侧记
乌兰牧骑队员与群众热情握手
  记者 孙艳艳
  5月20日至23日,内蒙古自治区直属乌兰牧骑与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艺术团来延安开展交流演出活动。一场场大气磅礴、草原风情浓郁的精彩演绎,一处处红色革命旧址的精神洗礼,让蒙陕两地的文艺工作者沿着延安文艺精神的道路,开启新时代文艺工作的新征程。
  宝塔山下流光溢彩,延河岸边歌声嘹亮,飞舞的红绸,悠扬的笛声,一场蓝天白云,骏马奔腾的草原画卷徐徐展开。
  5月20日19时许,市文化艺术中心广场,人潮涌动,演出在男女群舞《马背交响》中拉开帷幕,在一挥手、一扬鞭、一跳跃之间洋溢着蒙古族人民的粗犷、热情、勇敢,表现了他们豪放英武的气质,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男声独唱《赞歌》,将现场观众带到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双人舞《情系绿草地》,向延安人民展示了身残志坚的老两口一辈子为祖国绿化事业默默奉献,用生命与大爱书写筑牢祖国北部边疆绿色生态屏障的壮歌,将整场演出推向了高潮。看完演出后,市民张悦高兴地说:“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观看独具蒙古族风情的文艺演出,演出民族特色突出、场面宏大、表演精湛,让人热血沸腾。”
  这是一次交流演出,也是一次文化交汇。
  《上一道道坡坡下一道道梁》《老祖先留下个人爱人》……在安塞区体育场,带着泥土芬芳又表达人间至真至情的陕北民歌,让乌兰牧骑的队员们久久回味。
  安塞是全国文化先进区,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在安塞文化艺术馆,唱词通俗流畅、地方特色鲜明的陕北说书让队员们连连称赞,并融入其中,手打节拍,脚踩点儿,学得不亦乐乎。
  “是不是要提前画好呢?”“这个是一定要对称折叠吗?”……艺术馆角落里一张桌子旁边,4个巧手婆姨围坐两边,手中的剪刀来回翻转,一个个形象各异、选型独特的剪纸吸引了乌兰牧骑队员们的目光,大家纷纷拍照并与剪纸老师交流。

  “一二三四,背挺直,往后走……”在延川县文安驿镇下驿村文化广场,队员们一招一式地向延川的文艺爱好者教授拉背动作,另一边,延川县第四代道情传承人惠智勇手举连枷,向乌兰牧骑队员们示范道情中的打连枷,一场蒙陕文化在这里交汇。
  “道情像是把陕北老百姓的生活搬到舞台上,很原生态,能从中感受老百姓的真实生活状态,这就是所谓的艺术源于人民,又服务于人民。”演员娜哈娅说。
  重温革命历史,接受红色洗礼。在枣园革命旧址,站在伟人们曾居住的窑洞里,队员们认真聆听一个个感人的红色故事,在一幅幅旧照前仔细端详。在王稼祥、朱德旧居院前的小石桌前,演员娜哈娅动情地说:“看到窑洞简单的陈列,让我内心特别震撼,伟人们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却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很受感动。”
  在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先生创作的青铜雕塑《延安窑洞对》前,队员驻足观赏。“以前听说过‘窑洞对’,但它其故事内涵今天才真正理解了。”队员图雅娜莎说。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在延安文艺纪念馆,乌兰牧骑队员们与延安歌舞剧团的演员们共同唱响经典的《黄河大合唱》,再现了中华儿女在民族危亡时挺身而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队员孟和乌力吉说:“特别震撼,唱着唱着眼前就浮现出黄河奔腾汹涌的画面,这种感觉是油然而生的,这种艺术创作力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
  “这次重温延安红色文化,对我们的启发非常大,我们一定将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宣传好、传承好,努力创作出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乌兰牧骑队长扎那说。
  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姚克智表示,我市将以这次交流活动为契机,策划举办文艺纪念晚会、文艺下乡等活动,激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扎根基层、深入群众,创造出更多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