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一大早,杨家岭革命旧址朝霞辉映,中央大礼堂巍然矗立,绿荫间,青砖灰瓦上的鲜艳党旗迎风招展。
这一天,延安大学文学院党委、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延安文艺运动史》、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走进红色新闻历史现场》、文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文学理论》课程组在这里举办纪念“5·23”《讲话》发表80周年现场教学活动。
步入杨家岭,一处处革命旧址诉说着岁月峥嵘,一件件珍贵文物蕴藏着不改初心,窑洞的黄土墙上,一张张黑白肖像透露着跨越历史的神采奕奕。中央大礼堂前,活动参与师生整齐列队,聆听学院党委书记党子奇作活动前讲话。
“在纪念《讲话》发表80周年前夕,我们把教学地点从教室搬到了红色历史现场,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党子奇书记说,作为文学院的学生,应自觉肩负起举精神之旗、铸时代之魂的光荣使命,保持对文艺工作的高度热情,彰显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在日后的工作学习中积极投身于新时代文艺的新课题。
活动中,师生重走历史足迹,重温《讲话》精神,共同参与纪念《讲话》发表80周年现场示范教学。马海娟教授领诵了《讲话》选段后,师生们围绕《讲话》精神,对“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如何服务的问题”等分享见解,展开讨论。
中文20级2班邢玉同学分享了自己的收获与感想:“‘5·23’《讲话》和‘10·15’《讲话》已成为点亮新时期文艺工作者艺术创作的明灯,文艺工作者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才能实现新时代的使命与担当。”
“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城墙,筑成坚固的抗日的阵线,你的名字将万古流芳,在历史上灿烂辉煌……”一段段声情并茂的诗歌朗诵声将场地的气氛推向了高潮,专硕班、本科中文20级的同学们共同朗诵着莫耶作品《延安颂》与艾青诗歌《黎明的通知》,同学们用青春之声演绎了自己内心对延安最为动人的情怀,彰显了延大学子对这片热土最为真挚的爱恋。
热烈讨论的言语声,慷慨激昂的诵读声,久久萦绕在革命旧址的苍松翠柏间,红色基因与时代脉搏交相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