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南宫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东部,由二郎坪、金顶、火山石、高山栎、莲花寨五大景区组成。主峰倚天峰海拔2267.4米。公园总面积7648公顷。
南宫山国家森林公园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植被类型为北亚热带北缘山地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森林覆盖率达98.16%。2019年10月18日,公园入选第五届“中国森林氧吧”榜单。2002年,公园获批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我游南宫山,自然感受较少,人性感触较多。
几乎所有介绍南宫山的资料都说南宫山“三峰并立,形似笔架,俗名笔架山”。行近南宫山时,导游指给我们看形似笔架的南宫山。——“山”字就像“笔架”,所以只要是山,就具有“山”的形状,就会像“笔架”。“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山,无论是岭还是峰,无论是梁还是峁,只要以三个为一组取景,就必然成“笔架”形,只不过像的程度大小不同罢了。我以为南宫山之像“笔架”,一方面是必然的,没必要把“俗名”张扬于正名之上,否则,天下名山大都可以冠以“笔架山”之名,岂不是既俗又混乱吗?另一方面,南宫山之像“笔架”的程度不大,只在某一很小的区域内望去有甲骨文“山”字的样子。
我上面说的这些,认识“山”字的人都能明白,文人骚客就更不用说了。那么,一些人特别是一些名人文人为什么舍“南宫”而钟情“笔架”呢?我以为他们是以文人巨匠自居,以“笔架山”为自己的“笔架”自诩罢了。至于“俗名”之说,多是文人杜撰,应该说是别名雅号。
登南宫山,我毫无拥抱“笔架”之感想,倒有攀爬“梯架”之体验。一阶一阶的石台阶,一段刚完,一段又起。其陡如悬崖,攀登之时,大有上天梯之感。我们一百多人蛇行在“天梯”上,组成一条游动的人链。一个人与一个人相差两三台阶,后一人头的高度就在前一人的腰腚之际。攀爬间,我觉得自己的头贴近前者的臀,很是不雅。抬头望去,只见臀不见头;回头一顾,只见头不见臀。我们弯腰弓背,头臀相衔,只听喘息,不闻相语。我突然觉得比肩接踵这个成语在此情此景下,可以改为以头接臀了。好在别的人都自顾爬山,肯定不知我这酸夫子的不雅之想。
南宫阶道,犹如梯架。我一米八的个头,不敢说虎背熊腰,也可以说膀大腰圆,更兼军人出身,向来以身强力壮自诩。登庐山、上泰山、游峨眉、攀华山,其累的感觉,都没有爬南宫山大。我之所以没有坐在地上休息,是看见比我年龄大的长者、身材娇小的女士都在奋力攀登。我暗暗思忖,这么多人爬山,不是个个都有力量,而是人人都爱面子。人们不是不想休息,甚至折返下山,而是情势不容许。这大概就是潮流,就是大势所趋吧。
还好,终于有人捷足先登了。上到了山顶的人,召唤还在攀登的人:“我们到了,你们加油!”正在攀登的人听到同伴的呼唤声,好像吃了颗动力丸,精神为之一振。人在困难困惑时,要是有人能鼓励一下,哪怕仅仅是只言片语,也能产生莫大的动力。人生艰难,要有朋友,要有友谊,要有支持和帮助。人生艰难,要有盼头,有盼头就有奔头。
沿梯架爬上“山顶”,我没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因为我们只是爬到了一个崾崄,前后是山峰,左右是沟壑。在这个崾崄的小平地上,先到的人让出可以小憩的树干石块等,向金顶方向进发。我们刚上来的人一边歇脚,一边呼喊着鼓励着后面的朋友。等到又一拨朋友上来,我们就开始向金顶方向进发。刚爬上山的朋友一边歇脚,一边呼喊着鼓励着仍在攀登的朋友。
在海拔2200米绝壁上依山而建的南宫山真身殿,供奉着肉身佛弘一达慈。
关于南宫山弘一大师的来历,当地县志《砖坪县志·祠庙》(砖坪县即今岚皋县)中记载:弘一俗姓张,贵州湄潭县人,生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自幼家贫,佣工养母,颇为孝道。母逝后,入四川仁寿县觉钟寺出家,法号弘一达慈。由于勤奋好学,净化修炼,深得造化。自觉一方之学实不满足,为寻一幽静清雅之地了道终身,于清乾隆晚期来陕南南宫山研习佛法并任主持。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七月初二,弘一达慈在南宫山金顶莲花洞圆寂,终年56岁。
弘一达慈的肉身是1979年发现的。据早期游客讲,大师的肌肤呈红黑色,软组织富有弹性,正襟端坐,左手五指并拢,作个诵经状,右手抱一钵,内置如意,一副庄严的法相,终成佛教修行者顶礼膜拜的肉身舍利。
南宫山真身殿肉身佛露天200余年完好无腐,给风光秀丽的南宫山平添了神秘色彩。
《玄应音义》载:“舍利有全身、碎身之别”。我们所说的肉身佛(菩萨),就是佛教所说的全身舍利。
我带着疑惑离开肉身殿,去登金顶。我们到金顶时已是中午,所以没能看“日出”;不刮大风,所以也没听“松涛”。我只是伫立在金顶上,静静地观了一会儿“云海”。只见南宫山景区迤逦不绝,千顷苍茫,袅袅白云在遮天蔽日的森林间随风飘荡,使青山翠木时隐时现,变幻莫测。如此景观,让我不由联想起王维的《终南山》:“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孟郊的《游终南山》:“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久住都市的人,一旦远离水泥墩子,看到青山白云,不经意间释放了尘世间的嚣杂和烦恼。旅游观景时的怡然之情虽然是一时的,但正因为短暂而更显得可贵——都市中生活的人,更需要素面自然,在自然中陶冶情愫,释放陈杂,以便更好地直面红尘。
在下山的路上,我思绪中没有金顶,没有云海,没有千年古栎,只有肉身佛。为什么佛家的骨头能成舍利子,而我们凡人的不能呢?当然,我既不是释者,又不是智者,无法破译这么深奥的事物,只能叩问南宫山。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我观南宫山,有得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