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良田沃野绘新景
——吴起县白豹镇发展现代农业小记
    ● 土佛寺村67岁的刘桂彩剪香菇把,赚取“外快”
    ● 李桥村村民在给果树拉枝
    ● 王湾村村民冯向阳给葡萄树绑枝
    ● 李桥村山地苹果园
  记者王锋通讯员温巧莉徐志全 张娜
  五月的吴起,万物勃兴,生机盎然。
  走进吴起县白豹镇,大棚里绿油油的葡萄长势喜人,果树上挂着许多小苹果,香菇袋上结满了密密麻麻的香菇……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一切都是欣欣向荣的模样。
  今年以来,白豹镇紧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按照党建兴镇、产业富镇、生态靓镇、平安护镇、民生惠镇“五大”发展思路,紧扣“五提”工作要求和“3+3+X”产业体系,持续优化“一带一区”产业布局,奋力描绘“果满盘、菜满篮、猪羊满圈、香菇满园”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从传统农业到设施农业
  “我和老伴从2019年开始种植大棚,今年种了甜瓜、大杏和葡萄。这几年,每年都能挣10万多元。”白豹镇王湾村村民冯向阳正忙着给葡萄绑枝,他说,以前种玉米、土豆,一年忙到头,也赚不到多少钱,村民多以外出务工为主,良田撂荒的不少。如今,镇政府带领村民发展大棚种植,土地成了香饽饽,大家都抢着种。
  王湾村是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全村现有日光温室大棚62座,种植西瓜、甜瓜、樱桃、葡萄、大杏等水果。现在正值西瓜、甜瓜上市的时间,王湾村的道路两旁到处都是销售瓜果的小商贩,该村的西瓜、甜瓜远近闻名,路过的人们总要买上几斤尝尝鲜。村民们依靠大棚种植,不仅解决了自家蔬果销售问题,而且提高了收入,2021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多元。
  近年来,白豹镇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积极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大棚种植,建成日光温室大棚400座,让村民从“靠天吃饭”走向“靠棚致富”,为村民增收致富搭建了新平台。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
  汽车沿着崎岖蜿蜒的山路前行,快到达白豹镇李桥村的山顶时一片片果园映入眼帘,村民们正忙着给果树拉枝、疏果,三三两两的身影穿梭在一排排果树间。
  “现在是拉枝、疏果的最好时节,我们村的苹果最高可以卖到20元一斤。”李桥村党支部书记刘建国说,近几年,李桥村按照“政府引领+支部带动+合作社运作+农户参与”的发展模式,通过土地流转,投资25万元,建成100亩李桥村高质高效苹果示范园,今年该村共有450亩果树挂果,其中李桥村高质高效苹果示范园100亩果树全部挂果,预计实现产值50万元。
  “我们着力打造精品果园,壮大村集体经济,以此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一方面降低了成本、减少了风险,另一方面有助于统一管理,保证品质,最关键的是可以在市场上找到稳定的销路。”说起合作社带来的好处,白豹镇二级主任科员李元滔滔不绝。
  为了把各种特色产业做大做强,白豹镇积极引导各村组抱团取暖,整合各类资源,将分散的土地连成片,让分散的农民抱成团。通过合作社集中代管的模式,村民可共享合作社的收益,还可以在合作社打工获取劳务工资,每人能在合作社获得“分红+务工薪金”两份收益,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
  目前,白豹镇发展山地苹果1.6万亩,其中挂果面积达5500亩,建成苹果冷库14座,配套灌溉机井26口,铺设灌溉管网20公里,产值约550万元,苹果效益初步显现。
  从收入单一到收入多元
  吴起县白豹镇洛河食用菌产业园内,几十个食用菌大棚排列整齐,格外显眼,大棚里香菇袋上结的都是密密麻麻的香菇。
  2020年4月份,白豹镇按照“一园两万三百四千”的产业布局,依托当地资源优势,组建成立了白豹镇富民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目前已启动食用菌园区三期项目,园区香菇产能将提升至100万棒。附近的村民们都利用农闲时间来这里赚取“外快”,每天有30多个村民进行着采摘、烘干等工作。
  “农闲时间我都会在这里打工,剪一筐5元,我一天能剪20多筐,每天能挣100多元,一年能增收近万元。”吴起县白豹镇土佛寺村67岁的刘桂彩老人一边剪香菇把一边高兴地说。
  “我们这个园区采取‘企业+基地+合作社’的运营模式,吸纳5个集体经济空壳村和63户建档立卡户入股分红,同时还吸纳周围群众在这里务工,在高峰期,每天打工的人都有80余人,每年支出劳务费30多万元。”白豹镇洛河食用菌产业园总经理徐国伟说。
  “去年9月我们进行了第一次分红,共为全镇5个村64户建档立卡户发放资金30.6万元,其中返还股本11.4万元、分发红利19.2万元。”白豹镇副镇长姚长青介绍道。
  从“传统农业”到“设施农业”,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从“收入单一”到“收入多元”,吴起县白豹镇正沿着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经营的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