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子街镇综治中心 ●城东社区吉家河服务站 ●三岔镇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现场 通讯员 张毛毛 记者 朱佳雨
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来自于群众更强大。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黄龙县聚焦基层治理、便民乐民、教育卫生等民生之急、民生之难、民生之忧,创新改革服务举措,以“小切口”入手,传递民生温度,这些小小的求新、求变,却给了人民群众更大的信心和期待,真正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办实事的实际行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向广度拓展、向深度延伸,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1 建设为民 做群众的“贴心人” 用“小切口”解决“大民生”。广大党员干部用心用情用力,勾勒着“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温暖画面。破解急难愁盼,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办实事不是简单帮钱帮物、搞花架子、堆几个盆景。如何立足发展大局,聚焦重点任务,让为民办实事呈现新的“打开方式”,黄龙县各级各部门下好“组合棋”,立足职能抓结合,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为群众办实事,关键要突出一个“实”字。
来到黄龙县瓦子街镇综治中心,记者看到了这里正在推行的“四所合一”警务新模式。“四所合一”是将原来独立办公的镇派出所、交警队、司法所、森林警察中队合并办公,成立综治中心,老百姓在这里办事,跑一次就可以全部办完。
“我今天过来办个身份证,这里的民警态度都非常好,办事速度也非常快。”瓦子街镇瓦子街村村民王涛说道:“自从这里四所合一以后,我们过来办事感觉特别方便,这里的环境也非常好。”
和王涛一样享受到综治中心便利的还有瓦子街镇瓦子街村村民段科红,不久前他因宅基地和邻居引发纠纷,双方在民警的陪同下来到瓦子街镇综治中心,派出所和司法所工作人员认真研判了双方提交的证据,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耐心调解,最终双方握手言和。
段科红开心地说道;“现在生活的感受就是有了事儿不怕事儿,身边能解决麻烦事儿的地方更多了,像综治中心这样的,我们老百姓非常欢迎。”
“自从我们搬到综治中心以后,和司法所、交警队、森林中队合到一块,出警的时候大家可以联合执法,我们的工作也便利了,看到老百姓对于我们的工作满意,我也感到非常激动。”黄龙县公安局瓦子街派出所民警范耕辛说道。
黄龙县瓦子街镇综治中心设立统一指挥调度中心,负责日常调度及群众接待。整合后总警力达到18人,可有序开展值班备勤、执法办案、治安管理、交通管理、纠纷调处等相关工作。
黄龙县司法局瓦子街司法所所长史艳丽说:“四所合一以来,对基础政法队伍资源进行了有力整合,凸显了经历融合、职能融合,发挥了一警多能、一警多用的效能,为我们快速化解基层老百姓的矛盾纠纷提供了有力保障,有力地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维护了辖区社会的安定团结。”
黄龙县将瓦子街“四所合一”改革试点确定为县委改革重点项目,实现了矛盾纠纷的快速排查化解,为老百姓提供更加高效、更加便捷的服务。
据了解,黄龙县公安局紧紧围绕县域面积大,森林覆盖率高,境内国省道长,以及各乡镇分别设置有派出所、交警中队和森林警察中队的现状,在全市率先将黄龙加上森林警察中队,司法所纳入到“六合”之中,实现了“四所合一”,“六合”就是:“合场所、合支部、合警力、合工作、合管理、合保障。”去年8月份“四所合一”警力改革运行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警力整合”提高了基层民警的战斗力;“支部建设”促进了队伍的向心力;“职能融合”激发了基层活力;“一警多能”挖掘了民警的潜力。在工作中,通过基层民警大走访,社会平安大整治,矛盾纠纷大排查,便民措施大优化,服务质效大提升,融合联动,辖区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得到提升。
“今后,我们将在全面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县推广‘四所合一’,实行‘六合’达到挖潜力、激活力、提战力的目的,更好地推动全县平安建设。”黄龙县公安局副局长李兵说。
2 服务为民 做群众的“暖心人”
生病了紧急情况下可以拨打120,可是日常小病小痛,只能去线下医疗卫生机构检查治疗。但在黄龙县,当你有日常医疗服务需求时,就可以通过呼叫5999180,通过180平台快速获取医生上门问诊服务,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互联网+”优质医疗健康服务。
一大早,黄龙县石堡镇吉家河村卫生室医生杨喜霞就接到了180的派诊电话。杨喜霞快速地收拾“行走的医院”全科医生助诊包准备出诊,助诊包里装满各种仪器,在村民家里就能做彩色超声、心电图检测、尿常规检测十一项,像把一个微型的“医院”背在了肩上,为基层群众问诊就医提供了便捷。
“我是高血压,身体一不舒服就打电话,医生就背着这个背包上门给我看病,既能量血压又能测血糖,还能挂免费的外地专家号,简直太方便了。”黄龙县石堡镇吉家河村村民向可林说。
在向可林家里,杨喜霞为老人做了简单的检查后,根据检查结果为向可林提出诊疗方案。接着她又回到了卫生室,接诊了前来看病的村民,并通过远程门诊系统与县医院的专家连线,为病人提出解决方案。
“‘行走的医院’让我们村民少跑路,看病不再难。”黄龙县石堡镇吉家河村村民李明惠说。
别看“行走的医院”——全科医生助诊包个头小,相关检测的精准度却一点儿也不含糊。这个背包里有的不仅是各种检测设备,更是一个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的智能诊疗系统,带有远程专家门诊服务和全科综合检查功能,通过乡村医生在村卫生室利用设备将检测数据上传,让村民不用出村,就能享受到超声、验尿、验血、心电图等全面医疗检查和远程专家门诊服务。
黄龙县石堡镇吉家河村卫生室医生杨喜霞说:“从事村医已有20年。以往,村医常备的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老三样’,不足以对病人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更难以应对疑难杂症。有了全科医生助诊包后,检测的项目更多了,检查结果也更精准。特别是让老百姓不出村就能挂免费的专家号,大家很欢迎。”
如今,黄龙县的乡村医生背着全科医生助诊包行走在千家万户,通过行走的医院系统软件与三甲医院线专家群联结一体。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把优质医疗资源送到老百姓身边的目标。
3 帮管代管 做群众的“知心人”
黄龙县三岔镇素有“黄龙粮仓”之美誉,伴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村老龄化趋势明显,劳动力出现短缺等原因,黄龙县创新推出农业生产托管。三岔镇梁家山村村民寇大龙家玉米和果园面积都很大,一到农忙季节就忙不过来,实行玉米托管以来,不仅为他节省了成本,更让他可以专心地投入到果园管理中。
寇大龙说:“开始种苞谷的时候,苹果园要开始打药、疏花,不托管这两头都管不好,到头来苹果也没管出名堂,苞谷地也没种好,这几年托管以后,省心省事,效益也提高了。”
“我家里种了36亩玉米,20亩苹果,在往年来说,种玉米都得要10天,今年托管了以后一天就种完了,我们就能全身心投入到苹果园这一块,从而把苹果的质量提高,现在玉米长势这么好,今年我们托管确实值。”黄龙县三岔镇梁家山村方云亚说道。
三岔镇探索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把土地托管给专业合作社或者村集体进行管理,不仅缓解了劳动力短缺,通过土地以地养老,同时对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实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农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黄龙县三岔镇人大主席梁海瑞介绍,今年,通过村集体的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完成托管面积1.1万亩。通过托管,老百姓降低了耕种的成本,保证了粮食的种植面积,提高了产值和效益;对村集体来说,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村集体经济的增值,农机械的合理使用;对社会来说,可以进一步解放劳动力,实现了以地养老,还和经济社会效益有效结合,最终实现农业产业革命的第二次转移。
一件件实事,不仅办进了老百姓的生产生活中,也切切实实办到了他们的心坎上。
黄龙县从“小切口”入手,也打通了通往民心的“桥梁”。2021年以来,黄龙县以建设慢城黄龙、多彩黄龙、平安黄龙、幸福黄龙为目标,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不动摇,把“小切口”改革作为推动“大民生”建设的关键一招,聚焦基层治理、便民乐民、教育卫生等民生之急、民生之难、民生之忧,计划用3年时间推行10项“小切口”改革举措。目前,城区微型停车场、行走的医院、爱心衣橱、五级联动等做法已取得明显成效,站所合一、以地养老等加快推进,城市功能品质、服务品质、生态品质和文化品质得到不断提升,群众和游客感受到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要求,进一步找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以‘小切口’改革为突破口,既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又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切实把改革成果体现在高质量发展的方方面面,力争探索总结出更多可复制借鉴的经验做法,努力为延安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黄龙力量。”黄龙县委书记李富荣说。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黄龙大地上,一场场生动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蓬勃展开,一件件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正得以解决。让群众当好民生实事的“出题者”“阅卷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全县上下拧成一股绳,用心用情用力办实事办好事,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果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心同向,接续奋斗。